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要求,力争用3年到5年,示范区数字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大数据应用场景丰富拓展,建成一批智慧农业先行样板。

《指南》明确,各地应在充分把握示范区数字化建设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地发展实际,重点选取符合本地资源禀赋条件、数字化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建设内容,因地制宜推进示范区数字化建设。

《指南》指出,鼓励北斗地面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完善信息服务终端设施。鼓励企业开发一批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端应用软件(APP)等,服务农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流通、农技知识获取和涉农政策咨询等。

在重点任务中,最受农机行业关注的是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指南》明确,加快农业生产智慧转型。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深度应用。大田种植中,实施农田信息化管理,配套遥感应用系统、物联网测控系统、田间综合监测站点等设施设备,对生长环境和生物本体进行实时监测,对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等“四情”和气象进行预测预报,精准指导生产决策。推进智能农机应用,升级改造农机装备,按需加装北斗导航、远程运维、无人驾驶系统、高精度自动作业、作业过程自动测量等设备,配套无人机、智能催芽育秧、水肥一体化等智能装备,实现耕整地、播种、施肥、施药、收获等过程精准作业。设施园艺中,推进智能化育苗、生长环境和生物本体监测、环境远程调控、水肥药精准管理、智能植保、自动作业、采后处理全程自动化等智能化应用。畜禽养殖中,加快畜禽舍环境监控及自动化控制、动物发情智能监测、精准饲喂、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智能化改造。水产养殖中,集成应用水质在线监测、智能增氧、精准投喂、循环水和尾水处理、网箱升降控制、水下机器人、病害监测等数字化技术装备。建设一批智慧农(牧、渔)场,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模式。

促进农产品加工智能转型。推广应用智能流水线、专用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开展智能分拣、自动清洁、无损检测、自动包装等作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生产工艺数字化,搭建感、联、知、控物联网平台,系统收集加工工时、加工品类、加工量、损耗、质量等关键数据,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上云”。建设农产品智能加工车间,集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成套智能加工设施装备,提高农产品加工效率和质量。

引导农产品流通数字转型。推动农产品产地市场开展数字化改造,强化进出库、运输、交易全程数字化管理,提升物流运营效率和供需匹配水平。加快建设产地云仓,完善集物流管理系统、自动化技术、运营标准于一体的智能仓储体系,推进农产品网店、仓储、分装、运输、配送等各环节数字化管理。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

拓展数字支撑应用场景也是《指南》明确的重点任务。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一张图”。充分利用承包地确权等基础数据,关联集成农户农业补贴、项目扶持等信息,借助遥感、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健全县乡村组四级耕地用途管控网格化管理机制,形成种植户申报、大数据精准监测分析追踪、基层网格员在线核实的天空地网人一体化管控体系,实现耕地种植利用情况一地一档上图入库、到田到户精准监管和补贴政策精准落地。

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一张网”。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管理,重点汇聚农机装备、作业需求、服务主体等数据,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依托服务平台,开展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农产品初加工、农业气象“私人定制”等服务,促进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便民化。

探索建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一朵云”。依托全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运用“云问诊”“云课堂”等方式,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远程学习和在线农技问答。加快益农信息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推动涉农服务事项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

据悉,为确保承担示范区创建任务的县(市、区)在推进数字化建设中取得实效,《指南》提出了建立协同推进、要素聚集、监测评价、宣传培训等四个机制。农业农村部已牵头组建了示范区建设专家指导组,将积极为示范区数字化发展提供技术咨询、规划编制、要素撮合等服务。在实施数字农业建设项目中,要优先在示范区建设一批数字种植业、数字设施农业、数字畜牧业、数字渔业、数字种业创新应用基地,鼓励地方统筹利用现有涉农政策和资金渠道,集中支持示范区智慧农业重点项目建设。要将农业生产信息化率等指标纳入示范区年度监测重点内容,对数字化发展工作有力、成效明显的示范区给予表扬激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要开展示范区农业数字化专题培训,总结各地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营造数字驱动引领示范区发展良好氛围。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版权属于原作者。

图文转至网络,若内容涉嫌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特意不打水印,欢迎转发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