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历史见证
80年代的台湾,经济正在起飞,煤矿就是原动力,没有它一切都动不了。朱健炫当年带着他个人独到的敏锐与观察力,穿梭在矿区里,用胶卷摄影记录下生活在煤乡的男人女人与他们的孩子们……为台湾留下了这段珍贵的历史。
80年代的台湾,经济正在起飞,煤矿就像今天的石油,没有它一切都动不了。那时候北台湾的基隆、瑞芳、平溪区、土城、新竹、苗栗一代都在挖煤,他们几乎供应着全台湾的原动力,从轮船、火车、发电厂……尤其平溪一带的煤矿:菁桐、十分、东势格,从日据时代就延续下来的矿场持续运转,直到80年代末期封坑。
这段台湾历史与社会变迁,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些日出日落生活在煤乡的男人女人与他们的孩子们,又有什么比现场目击用胶卷摄影记录下来更直接真实?而朱健炫先生当年带着他个人独到的敏锐与观察力穿梭在这些矿区里,为台湾留下了这段珍贵的历史。听说中研院有位研究员看到那张当年贴在矿场公告栏、矿工们X光检查密密麻麻普遍得尘肺病者的名单,感叹道:“这是一张历史见证。”
就这样,朱健炫在北台湾的矿区里游走近十年,蹲点记录,一共拍了200卷胶卷7000多张照片。在昏暗的矿区里,当时的底片最高感光只有400,因此他不得不自己进暗房冲洗。
那是个底片的时代啊!《矿工讴歌》收录了朱先生三、四十年前上百祯的黑白照片。有在坑道2000公尺以下挖煤的工人,全身覆盖着煤尘,分辨不出他们的五官的肖像;也有出坑坐着歇息时叼根烟的自在。他们很多是来自原住民的壮丁,友善的笑容、刻苦耐劳的精神都一一被朱先生的相机捕捉下来。
生活在矿区工寮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腼腆的笑容、投入矿场劳动的妇女群像、收坑后被废弃的工具,与荒凉、矿区的山水环境四季的变化——对这些人、事、物,对这里的一切,朱先生似乎充满情感,总是相伴相随,这是真正的纪实摄影。
相较埃文斯镜头下的矿工、巴拿马的农民,朱先生的这些肖像似乎更有尊严与温度。或许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共同的记忆,即使有这么多心酸的故事。
大概十年前吧,一个偶发的机会,朱健炫想到他应该把这些照片公诸于世,展示出来。然而办展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恰巧,曾经是矿区“首府”的菁桐此时已成立了生活馆,而菁桐煤矿、石底大斜坑也是当年他常进出的矿场。展出之后,就这样大家发现了宝,原来有人曾经在默默记录着这段历史。
矿工的宿命
朱健炫说,10个矿工11个有矽肺病,轻重而已,没有一个躲得掉。“我居然拍到这一张,当年贴在矿场公告栏,矿工们X光检查密密麻麻普遍得尘肺病者的名单。”
矿工的女人
“后来我再访谈那些罹难者的家属或遗孀,那才真的揪心啊。你可以知道一个男人走了,对一个女人的打击是多么多么大。尤其对一个很弱势的家庭来讲,他整个就失去依靠了。
她们就这么一句话,‘要做还是不做’。做,就是要进坑,搞不好太危险了,那么死一个人而已;不做呢,死一家。意思就是,要做死一个,不做的话,他们整个家庭就没饭吃了。”
矿区长大的孩子
“在矿区长大的孩子,特别他们都是工寮出来的,整个生活方式跟眷村可以说非常类似。那段生活让他们从很底层的贫困的环境里头,锻炼出坚韧的意志。有时候,他们在升学上还不是很优裕,就是成绩非常好,很优秀。他们在生活的过程里面比较容易承受压力,他们认为这是矿场、矿工家庭带给他们的一个力量。我发现很多还算满成功的。”
”这些小孩子真的让我非常非常怀念,拍他们的眼神真的是一大乐趣,太棒了,尤其那炯炯有神的眼光看着你的镜头时……”
历史纪实的人文情怀
《矿工讴歌》是一本记录黑金岁月的影像书,不论是从摄影美学还是纪实都是高水平的。他最动人的地方是作者的人文关怀,温润的视角与心灵。呈现出来的是对生活在底层劳苦大众的尊重与讴歌。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请给个赞或关注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