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人物往往是昙花一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有了人,世间总会有一些记忆。

因为有了一些“识时务的人”,世间总会有一些故事传说。

能够在世上留名的人,基本上没有几个是凡夫俗子。

他们不是英雄俊杰,就是猛汉勇夫;不是伟大功臣,就是奸盗恶霸。

与一些劣迹斑斑的人不同,有些给时代抹黑者,并不是恶贯满盈,而可能是误国殃民或者是耽误大任。

当然,除了以上之外,其实,曾几何时一度赫赫有名的人物不乏少数比较复杂者。

他们的存在,也许是属于特定的某一个年代。

为一个短暂的时代所倚重,正是这类人物的登顶高光与跌落神坛都会经历的悲喜剧根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每一个时代几乎都有这样的人,虽有如匆匆过客,却又不能被一笔抹去。

毕竟,他们与他们生活的社会背景是一脉相连的。

他们的存在,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必然需要。

通过了解他们的命运起伏,便可对当时的社会原貌进行“管中窥豹”的探照。

姚连蔚,就是这样的一个具有某一社会发展阶段浓厚色彩的标本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了他,相当于对他所风靡一时的年代思潮与社会洪流有些更为清醒的认识。

他也许犹如一杯陈年老酒,细细品来,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30多岁成为副省级,38岁担任正厅职,39岁当选为副国级职,他的传奇般经历,注定会成为一个无法复制的传说。

而他的最大亮点就是,在辉煌的数年里,他链接(连接)起时代主旋律,形成了蔚为大观的一幕非凡景象。

这样一位一生中并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没有在激荡时代掀起太多涟漪的风云人物,在一个简单又单调的人生经历中,从起点走到终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奋进的前半生

时代演变的更迭潮流中,浩荡的大西北从未让神州失望。

西北地区的人与事,不断给浩瀚星空与芸芸众生带来惊喜。

大秦统一中原是如此,大唐盛世是如此,陕北红都崛起是如此,西安兵变亦是如此。

1935年冬天的那场西安大事件,轰动一时,震惊了海内外。

也就是这一年,姚连蔚诞生在这座古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户农民家庭里。

如此极不平凡的一年,极不平凡的地方,都注定了这个娃的不同。

小时候的他,亲历了战乱之苦,并随着年岁的增长,逐渐认清了可以把握的社会的形势进步和可以倚仗的进步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家里条件差,他在年轻时读过一点书。由于文化程度有限,他还种过庄稼,做过小买卖。

但是,这些不利条件,并没有阻挡住其前进的脚步。

他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去追求美好,并很早就树立起建设新社会的愿望和决心。

十六岁的时候,他就找到了部队,加入了志愿军,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士兵。

从军报国的愿望实现了,他在部队里面的表现也很合格,还奔赴战场,参加过援朝大战。

退役后,这位年轻人进入了当地知名国企——西安的机械厂工作,成为一名车床工人。

在生产车间奋战的岁月里,他踊跃争先,积极作为,在工作方面表现出色,并被评为“生产突击手”,成为了工人中的先进分子。

基本上从20多岁至30岁左右这段时间,在属于年轻人拼搏的年纪里,奋发进取的姚连蔚没有辜负时代,通过自己奋发有为的姿势,赢得了后来能够向上攀登的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进的人中人

本来身处基层,一个机会降临时,他便扭转乾坤,日月为其侧目,草木为其摇摆。

速度过快,容易对本来的面貌进行扭曲,加速变形,从而从顶峰跌落下来。

估计那会儿,姚连蔚被按上事业快进键的时候,自身也未曾料到以后的高光时刻。

“特殊的十年”开始以后,30岁出头的他从数万工人中脱颖而出,担任西安“工联”首要领导者。

那个激情的年代里,他紧紧地跟上红色潮水的脚步,一路趋前。

32岁时,在胡家庙的一次大事情当中,他带领的一方顺利突围,一举获胜,由此他成为了当时工人界的一张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后来,他作为陕西的代表之一,参加了九大,在会上当选为ZY的候补委员。

会议开完以后,他回到了西安,被委以重任,正式出任省委常委职务,跻身为副省级序列。

38岁那年,姚连蔚在十大这样的重要会议上继续大放异彩,再次当选候补委员一职。

也是这一年,38岁的他以工人的身份,理所当然地进入工会系统,出任省总工会的主要负责人职务(正厅级别),身兼工会主席和书记两职,全权领导全省工会的党、政工作。

第二年,在京召开的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年仅39岁的他当选为副委员长。

至此,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了一个任职三年的副国级领导人,其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隐的后半世

来得快的,去得也快。

41岁那一年,一切都变了,风向大转。

这一年,原来得势、得道的一批人纷纷失势。

经过一年的过渡期,曾经担任要职的一些首长相继走下了光鲜的前台,退居幕后。

而这波人事更迭变潮中,姚也告别了曾经让他风光无比、自信满满的舞台。

44岁时,他进去了,整天在铁窗里面思索人生、思考过去、考虑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年后,好消息传来,46岁的他得到了一个确切的被宽容对待的结论,从此无事一身轻。

不过49岁那年,他被迫离开了党组织,回到从前,成为一名群众。

在回归基层之后,他的轨迹就是从京城回到了西安,重回昆仑机械厂里上班,干些平常的活,不用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应酬,也不需要让头脑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更不需要操心那些大事。

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大场面后,他已经找到了一种波澜不惊的状态,让自己身心清空。

这一次回归厂里,他并没工作太久,因病回了家。

再后来(时间并不久),到了60岁后,他办了退休手续,享受清闲自得的悠哉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77岁那年,国庆节后一天,这位一生经历可不简单的老人在西安不幸离世,一切归于平静。

生前言行皆故事,身后笑骂非世故。

有过有功,任由后人评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历史永远不会重来。

后来者永远无法重回过去。

但是,时间会稀释掉过往的凝重。

后来的人们活在不断展平的新时代画卷里,无需为过去负责。

斯人不在,诸事已矣!

渐行渐远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伴随曾经的风起云涌与风光一时,最终消逝在充满无尽感伤愁绪的烟云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

参考文献

  1. 姚连蔚. 央府门户网. [2011-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0).
  2. 顾保孜. 不为人知的人大副委员长姚连蔚. 中南海人物春秋. [2011-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5).
  3. 姚连蔚--中文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中文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