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能够强化内部控制能力,并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具体工作目标,因此应该加强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要求不断提升,有效地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顺利实现发展目标,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并有效落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绩效考核的预期目标。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建设要点。不同类型的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环境各不相同,发展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也应该体现个性化特征。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应该体现针对性特点,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在确定绩效考核目标的时候,由于工作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绩效考核目标也应该进行调整。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应该体现实时性特点,及时进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避免风险问题扩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绩效考核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应体现公平性特点,这样才能增强全体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可度,并且积极参与,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例如,在选择绩效考核指标和方法时,应该全面、客观、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干扰。

在新时期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应该与其他工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应该协调,避免互相冲突,从而形成管理合力。例如,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发现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建设问题。(1)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时,过于注重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比较忽视其他指标,如满意度指标等,难以全面地反映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过多,定量指标偏少。这影响了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导致部分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存在疑虑。(2)绩效考核方法缺乏创新。绩效考核信息的来源单一,影响绩效考核的客观性。由于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在绩效考核时,相关信息获取不及时;同时,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存在难度,导致绩效考核缺乏足够依据。

(3)绩效考核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缺乏专业人才,绩效考核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影响了绩效考核工作成效。

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措施。(1)结合实际需求,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从多角度进行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体现全面性特点。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设置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避免偏重业绩指标和财务指标,从而全面地考核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工作情况,提升绩效考核的实际价值。(2)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体现绩效考核的公平性。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考核指标设置时,应该广泛征询员工的意见,增加定量指标;定性指标需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避免绩效考核的随意性。(3)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应该体现动态性。行政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指标设置时,应及时了解单位发展目标、工作要求、员工需求,并对绩效考核方案进行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