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民营经济已经成税收的主要来源、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民营企业家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不忘感恩社会、回馈社会,踊跃参与脱贫攻坚、兴善助学、抗洪救灾等工作,彰显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贴心服务企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以“四种精神、四零理念”的扎实举措,切实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尽扫发展障碍、破解制约瓶颈、轻装上阵谋发展、壮大自身作贡献,助推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

砥砺永葆“四种精神”,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一是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永葆“进取精神”。船大才能抗风浪。要求全县企业家切实克服“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自满心态,保持“永不懈怠、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勇于开拓奋进,大胆创新突破。主动认真研究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国家经济政策,密切关注本行业动态,研究好、利用好各级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拿出“不做第一、便做唯一”的气魄,以专注追求卓越,以品质铸造品牌,争当行业冠军、行业标杆。二是注重研发、舍得投入,永葆“创新精神”。引导企业家把资金投向研发和创新领域,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模式创新,加强校企、院企合作,引进和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企业发展壮大实现“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三是合法经营、树好形象,永葆“诚信精神”。诚信是立业之本,也是兴业之道。提倡企业家以诚立身、以信立市,任何时候都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任何时候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决不让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任何时候都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洁身自好走正道、遵纪守法干实业、光明正大搞经营,真正以诚信取得客户信任,以诚信赢得社会认可。四是履行责任、回报社会,永葆“奉献精神”。“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号召企业家要讲党性,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同时,讲担当,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社会事业、慈善事业,做到富而思源、富而思报,努力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更大作用。

牢固树立“四零”理念,力促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畅通渠道,做到政企沟通“零距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搭建平台、加强交流,形成政企同心、携手共进的强大合力;深化包联服务,包联县领导和分包部门主动深入企业了解困难和需求,对个性问题“一企一策”,对共性问题从政策层面研究解决;同时,设立“服务企业云平台”,广泛收集企业的心声,确保企业家反映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都能第一时间听得见、看得到、解决好。二是提高效能,做到解决问题“零拖延”。全县各单位切实树立“店小二”意识,主动为企业纾难解困,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原料供应、资金周转、市场营销等问题;进一步健全“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企业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跟踪帮办、解决到位;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事项,推行电子证照、一网通办、一窗通办,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营商环境。三是打通阻点,做到政策落实“零障碍”。将好政策、好措施全面落实下去,确保企业应享尽享、早享快享,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利用多媒体、明白纸和入企宣讲等方式,广泛深入解读政策、推广政策,让企业知道有哪些优惠、能享受哪些优惠。四是规范执法,做到损害企业“零容忍”。全县上下牢固树立懂得理解、包容、保护民营企业发展的理念,集中整治“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一刀切执法”,依法严厉查处对民营企业乱摊派、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以及强行指定中介服务机构等违法违纪行为;对“中梗阻”误事、“打太极”推事、“使绊子”坏事、不给好处不办事“四类人”,一律从严从重惩处,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