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著名清官海瑞海清天为人清正、严以律己,其清俭严肃甚至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根据记载,有一次海瑞的母亲过寿,于是海大人破天荒地去集市买了两斤肉。当海大人提着这小小的两斤肉走在大街上时,目睹的百姓无不瞠目结舌为之震惊,肉贩子更是满面红光,逢人就要讲一讲“海大人买了我两斤肉”的故事。此事甚至惊动了海大人当时的顶头上司闽浙总督胡宗宪,老胡把海瑞买肉当成一个特大新闻,大传特传结果朝野为之震惊。

无独有偶,在当代还有一个能把吃饭吃成新闻的人——林彪,林彪五年只请客了两次客,这的确能与海瑞相提并论。

一、林总其人

在新中国十大元帅乃至新中国成立前后众多熠熠生辉的名将中,林彪都是极具特色的一位。在林彪读书时期,他曾为自己写过一副对联并奉为圭臬,这幅对联是“读书处处有个我在,行事桩桩少对人言”,这则人生格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林彪独特的个性,他总是面无表情且沉默不语,这使你很难猜到他在想什么。

用“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来形容林彪无疑非常准确,根据林彪卫士的回忆资料,有一次林彪在院子里散步,结果站岗卫士的枪突然走火,对着天空一声鸣枪。突如其来的枪响把工作人员吓坏了,都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但林彪却连眼皮子都没眨一下,只是淡定地让工作人员去查一下发生了什么事,随后就像无事发生一样进屋休息了。

林彪还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不通人情,他当司令时召开军事会议从不管饭,纵队指挥们开完会哪来的回哪去,从不过问。每次都是政委罗荣桓出面把纵队司令员留下开小灶。第二个特点是不通政治,或者说对政治并不敏感,大部分将帅都有鲜明的政治倾向,譬如说陈毅在南昌起义后虽然几经磨难,但却始终强调革命要经得起考验,表示只要拿得起武装他就要继续革命。彭德怀则说过要为穷苦人打天下,朱德更不用说,为了追党一路追到柏林。

而林彪则鲜有类似的表现,翻阅林彪留下的文字材料,前期大都是单纯的军事技术问题,譬如《关于五次反围剿之战术问题》、《论短促突击》、《怎样当好一名师长》。等到后期则开始了批斗和站队,譬如批评朱德不是总司令的《关于朱德问题的讲话》以及拥护毛主席的《关于干部路线问题的指示》。

林彪大致上就是这样一个人,沉默寡言但胸有韬略,藏有野心又缺少觉悟,这和林彪的结局是有关系的,但作为三三制的推广人,林总的军事才能和贡献是很难否定的。

两场饭局

两场饭局

林彪的不近人情非常出名,他几乎不参加社交活动,生活作风和康德有的一比。平日里不抽烟、不喝酒、不讲究吃穿、不喜好玩乐。吃饭时每餐一份蔬菜、一个馒头、一钱盐、一钱油、二两肉饼,不加佐料,雷打不动,这老三样林彪一吃就是好几年。除此之外,唯独喜吃黄豆(因听说黄豆能治其后遗症)。于是,黄豆逐渐成为了林彪的代表之物。老部下来了,能收到林彪送出的一袋黄豆,那可是一份“殊荣”。

1946年底,林彪走马上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此时的林彪初来乍到,用“光杆司令”来形容并不过分,但却收到了主席“打大仗”的要求,林彪面上不说,但心里却十分着急。这个时候,近十年没见的老部下黄克诚、彭明治等人来看望林彪,一个个非常激动,面对雪中送炭的老部下,林彪却仍然冷面不改,直接开始询问部队情况。

从1959到1964,冷面王林彪居然破天荒地请了两次客,要知道林彪面对老部下也不过是送包黄豆。请人吃饭,那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 第一次请客:为父

林彪的第一次请客发生于1962年,请客的对象是几位医生。

林彪幼时家里的情况还算不错,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林彪的父亲林明卿却是当地知名的读书人,家里日子算得上小康。从林彪九岁开始,林明卿就将他送入私塾读书,期望林彪能够成才。等到1925年,已经十八岁的林彪坚持远走他乡,去黄埔军校读书,虽然林家父母都希望林彪能留在家乡当个先生,但最终还是放林彪离开了。

此后数年林彪一直奔波在前线,从未有时间回家探望父母。1938年,日军侵略脚步逼近武汉,林明卿为避兵灾带领家人向湖南转移,又闻日军侵入湖南,于是向广西转移。这一路非常艰苦,途中逃难的灾民不知其数,有时还能遇到无人收拾的大量尸体,这往往意味着某村被日军屠杀,无有活口,因此无人收尸。林彪的母亲陈氏在逃难的途中染上霍乱,撒手人寰,死前唯一的心愿就是见一见二儿子林彪。

痛苦万分的林家人继续前行,有时晚上在路边睡觉时甚至会觉得死了更加幸福。

此时的林彪正在苏联养伤,并不在国内,因此林家虽然辗转多地寻找,却始终找不到林彪所在。1944年,林家实在难以支撑,设法给林彪拍去电报,“敌伪侵袭,故土沦陷,家人逃难在黔,母病逝,亟盼援救,父。

林彪收到电报后心急如焚,差人打探却始终了无音讯,由于性格孤僻,林彪没有向人讲述此事。朱德在林彪的草稿纸上看到了林彪情难自止写下的小诗“严父来电急,呼救难途中。慈母死荒郊,他人无消息。”不由为之哽咽,转告毛主席后,这才找到了林家下落。

1944年,林彪终于与家人团聚。

十年后的1957年,林明卿已是80岁整,林彪将他接到身边庆祝生日,享受天伦之乐。

1962年1月,正在准备七千人大会发言稿的林彪突然收到父亲病逝的消息,赶到医院后罕见的泪流满面。在葬礼结束后,林彪安排秘书订餐,请了曾经照顾父亲的医生护士们表示感谢,这就是林彪第一次请客。

  • 第二次请客:为友

由于孤僻的性格,林彪的朋友很少,但并不是没有。其中一位是粟裕,算是林彪的知己,两人的军事思想相近,又同样才华横溢,因此沉默寡言的林彪往往能和粟裕聊上一整天。而林总的另外一位朋友,则是罗荣桓。

由于脾气古怪,林彪的政委一直都是个难题,早年林彪就多次和政委发生矛盾,甚至因此导致了二十八团政委何挺颖的牺牲。后来毛主席把熊寿祺调到林彪身边,结果林彪连写三封信辞职,只为了不和熊寿祺合作。最后,那个能忍受林彪怪脾气和林彪合作了数十年之久的老战友,正是罗荣桓。

罗荣桓其人是标准的文文君子,面对怪脾气的林彪也能保持耐心,两人在长征之后曾经短暂分开,等到林彪再次与新政委发生争吵后,毛主席果断将罗荣桓调回,于是形成了这一对“固定搭档”。等林彪从苏联回来得知担任政委的人选是罗荣桓后,居然出乎意料地露出笑容。

林罗的合作模式很有趣,罗荣桓几乎打包处理了除打仗之外的所有事物,扩充军力、补充物资、后勤运输等等全都做得井井有条,能让林彪毫无后顾之忧。

罗荣桓曾在1946年因病切除了一个肾脏,此后一直是带病工作,这很快拖垮了他的身体。1963年9月,罗荣桓因肾功能衰竭引发尿毒症再次住院。林彪听闻此事后,由于工作繁忙分身乏术,派夫人去医院探望(据说这是林彪少数几次和家人之外的人进行社交)。

遗憾的是,罗荣桓还是于第二天离开人世,得知此事的林彪放下工作,冒着大雪赶到医院送老友最后一程。由于沉闷的性格,林彪甚至没有同罗荣桓的家属说话,只是在罗荣桓的遗体面前矗立良久。并一个不落地出席了罗荣桓的追悼会、遗体告别、送葬及公祭大会,甚至送上了亲手书写的“良师益友”挽联(林彪一生送挽联仅此一次)。

此后,常有人见到林彪在工作里失神,64年春节,林彪破天荒的对夫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罗荣桓刚刚去世不久,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同志一定很悲伤。现在要过年了,不如把她叫到家里来,你和秘书陪她一起过个年。”

这就是林彪的第二次请客。

对于冷面王林彪来说,对那个“至高礼节”是送上一把黄豆的林彪来说,能够想到关心战友的家人,甚至主动请她来做客,完全算得上是一件奇事,足见罗荣桓在林彪心中的地位。

作者:未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