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可能会更差!这两年购物中心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开发的速度远远超过实际需要量,相邻很近的地方就会出现两三个购物中心。饱和,直接导致的事实是:客群就那么多,带来购物中心之间的过度竞争,人流量稀少,各家都吃不饱饭

来源:小时餐饮时报

前段时间,与朋友闲聊到他有一家餐厅在青岛某购物中心,因为处在青岛的二线辖区,常住及外来人口不多,去年商场开业时近30多家餐饮饭店,一年过去关门和重新招商的近一半,做了很多团购打折活动,效果不理想,只有周五周末节假日人相对多一点,运营情况举步维艰。

这这已经不是一位餐饮朋友反馈了

在我日常逛街购物中,也发现这座100万人的青岛二线辖区的购物中心不少餐饮门店门可罗雀,有些已经关门或重新招商中,更有甚者开业到关店不足三个月,

而相距40公里以外的青岛市区核心商业的餐饮却门庭若市,有甚者排队时间超过3小时,这是为何呢?

购物中心建设趋于饱和

购物中心建设趋于饱和

  • 2014至2022年间,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面积最大的20个城市中,中国城市占据了13席。截至目前,全中国已拥有近4000家购物中心,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购物中心的建设热潮远未结束,很多城市零售物业空置率超过6%,还有,从现在到2025年,中国还会有7000家购物中心建成开业,届时中国内地的购物中心将超过1万家。这个数据来自中国购物中心产业咨询中心。这意味着,这十年内在建的购物中心是目前已有数量的两倍多。

来源:商智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建社区商业综合体分流客源

新建社区商业综合体分流客源

在过去近十年中市区只有一家成熟商业综合体,整个城市的人都进去逛街、购物、休闲、消费,带来购物中心的繁荣。同样,餐饮开在里面,也跟着吃香,巨大的人流量让更多的餐饮享受购物中心带来的红利。然而两年内开业两家,这种相距不足5km的商业分流了城市购物消费人群,再加之小城人口流动性较弱,客源增量变存量竞争,再难以出现前几年的繁荣。

网络配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配图

购物中心餐饮消费场景单一,复购量低

购物中心餐饮消费场景单一,复购量低

购物中心类的餐饮一般以连锁加盟品牌类为主,产品多为标准化预制产品或流程化产品为主,品类较为单一,易产生味觉疲劳,难实现高频次消费。受众人群多以节假日的社交、购物的年轻客群为主,消费场景比较单一,且具有较强的周末时段性。再者购物中心餐饮有其自身的规律,区别于传统的餐饮店,即便取得过成功搬入购物中心后,也难以复制出昔日的红火。

网络配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配图

产品同质化高加剧竞争压力 新兴起的团购模式成为店家的客流陷阱

产品同质化高加剧竞争压力 新兴起的团购模式成为店家的客流陷阱

如果说新建购物中心分流至使商场客源不足,那商场同质化的门店使得这种竞争更具白热化。以该城某街为例,在3F同层就有超过4家果茶冷饮,2家烤鱼门店,4家川味火锅,无论是产品还是品牌定位均相仿,很多要消费的顾客在门店之间徘徊不定,最终默默打开了大众点评,看评分,比价格,这也使得店家不得不从降价格、刷好评入手,做团购引流,做充值锁客,上自媒体宣传。这种“割肉式”降价大促本意是为了获客引流,但据餐饮资深操盘者分析研究,这波操作虽在一段时间内能给店家引入客流,但也会使得商家毛利降低,结算周期变长,顾客对产品的价值定位下降,一旦取消促销活动,销量呈断崖式下降,许多资源和财力不雄厚的店家在这场厮杀中快速败下阵来,不得不关店转让。

一边是廖若星辰,一边是门庭若市,这提示我们并不是所有商场都不能进,

商场,既可能是餐饮的天堂,也可能是餐饮的地狱

成败关键是商场的位置及运营,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运营能力。

投资有风险,入场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