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的第一位素质,政治把关是选人用人要把好的第一个关口。近年来,一些地方组织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坚持把政治过硬摆在首位,创新思路举措,积极探索实践,强化政治把关,着力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确保选出的干部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广大党员干部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为人民服务的主力军,能力和素养关系到党的自身建设。组织重用什么样的干部,就能成无形的“指挥棒”,引导带动这样的干部越来越多。考察的环节非常重要,只有考准了,为干部精准“画像”,才能让好干部脱颖而出,受到重用,同时也让碌碌无为者露出“马脚”,四处碰壁,阳光操作是关键。

考察的环节要透明。近些年来,干部考察的程序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精细,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按项打分的新常态。固然,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推荐意见很重要,但也不能作为唯一依据。尤其要主动俯下身子,到广大基层、普通干部中间去发现“好苗子”,严格按照程序,注重个人潜力与政治标准,真正实现广纳贤才,让优秀者不断涌现。

考察的作风要较真。其实,考察干部的制度很健全,但执行过程却容易受人为因素干扰。为此,要站在对组织忠诚、对干部负责的角度,一切对标对表、客观公正,如实对干部打分,尤其要重视不同的意见,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脚”,确保打出的分数经得起检验,让干部本人也心服口服。

考察的过程要全面。从某种意义上讲,仅靠组织部门的力量,要把干部考察准,难度非常大。要多邀请办事群众、单位同事、上级部门当“评委”,了解干部平时的工作态度、工作效果、办事作风等,做到兼听则明,让“两面人”无机可乘,防止干部当面一套、背地里一套,钻了干部考察的“漏洞”。

万事贵在较真碰硬。只要考察人员打破了私情,多听不同的声音,多个角度看问题,就一定能把干部考察准,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作者:刘正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