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善知识,大家好!我是神话居士,我们继续介绍《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中的故事。上集讲到德清出面化解了五台山被一些地方官额外增加赋税的问题。接着来到万历八年的年末,德清和妙峰师兄弟二人,他们当初发下大愿,刺血书写《华严经》的事情,先后都已经圆满完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二部经都是难得之法宝,众人准备举办一个一百二十天的圆满法会,又叫“无遮大会”。然后再庄严地将经书安奉于新修的大白塔内。《年谱》写道:“予三十六岁,建无遮会。初,妙师亦刺血书《华严经》,与予同愿,欲建一圆满道场,名无遮会。妙师募化,钱粮毕集,京中请大德名僧五百众,其道场事宜俱备就。”

办法会当然是一件大事,既要募化足够的钱粮,也要请一批高僧来参加。妙峰禅师积极承办此事,下山去募集钱粮,很快就募集够运回了山中。并且准备到北京城去邀请五百位高僧大德,前来参加法会。此时已经到了万历九年的正月,也就是1581辛巳年,当时正巧赶上了皇家的一件大事情。

《年谱》写道:“适皇上有旨祈皇嗣,遣官于武当。圣母遣官五台,即于本寺。予以为沙门所作一切佛事,无非为国祝厘,阴翊皇度。今祈皇嗣,乃为国之本也,莫大于此者。愿将所营道场事宜,一切尽归并于求储一事,不可为区区一己之名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万历皇帝朱翊钧,虽然他已经成婚几年时间了,可是却一直都没有生下皇子,这就让李太后感到很忧虑。于是万历皇帝下旨,派遣一路官员赶赴湖北武当山,请道士们做法事祈祷。因为他本人是比较信奉道教的,但是他的母亲李太后却信仰佛教,于是又另外派了一路官员,到五台山来做祈嗣法会。

既然如此,德清产生了一个想法:他计划把写经的圆满法会和皇家的祈嗣法会,合并在一起举办。德清认为:佛门所做的一切法事,首先应该考虑的一点就是要为国家和人民祈福,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爱国爱教”思想。既然现在皇家缺少太子,而太子又等于国本和未来。没有什么事情能比祈福生太子更为重要的了。而“写经圆满法会”只不过是属于他个人的一件小事,又哪里能和“为国祈嗣”这样的大事相比呢?

于是德清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师兄妙峰禅师。妙峰一开始也不太理解德清的想法,他觉得这笔钱粮,是以举办“写经圆满法会”的名义,向施主们募化来的,不应该挪做他用。但是经过德清的耐心解释,他毕竟是德清的好朋友,最终还是同意了,包括派来的两名太监,最后也都同意了。

“祈嗣法会”一共举办了七天,包括德清、妙峰和大方和尚等几位高僧,都认真参与诵经念咒,举行了各种仪式,最后圆满地完成了为国祈嗣”大事。过了不久后,李太后捐资重修的塔院寺和大白塔,也完满竣工了。德清和妙峰刺血书写的《华严经》,也都安奉到了塔内。随后,德清又一个人下山去募化各种钱粮物品,并且在塔院寺内,修建了一个“华藏世界转轮藏”。转轮藏的底部有一个圆盘,每当有人推动时,就会像千叶莲花一样旋转起来,很是精巧奇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妙峰禅师主要负责到北京去邀请五百位高僧大德,德清一个人在五台山负责安排法会所需的供具、斋粮、果品等等,他不分昼夜地奔波了三个多月,连睡觉的功夫都没有,全凭禅定功夫支撑着。

到了这年的十月份,妙峰禅师带着五百位高僧,也准时回到五台山,加上本地僧人,大约有一千多人。每天要做法事,吃饭休息等,事务很忙碌。但在德清的合理指挥下,一切事情都有条不紊地展开。大家都对德清的管理才能,无不钦佩。最初举行的是七天七夜的水陆法会,每天仅更换供品一项,就有五百桌。德清忙得没有时间睡觉,甚至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

《年谱》原文写道:“予一力经营,九十昼夜,目不交睫。及十月临期,妙师率所请五百余僧,一日毕集,内外千人,其安居供具茶饭斋食,条然不失不乱,亦不知所从来。初开启水陆佛事七昼夜,予七日之内,粒米不餐,但饮水而已。然应事不缺,供诸佛菩萨,每日换供五百桌,次第不失,不知所从出。观者以为神运,予自知为佛力加被也。”

意思是说:在七天之内,德清粒米未进,每天只喝一点水。那些参与法会的高僧们,都感到很神奇,而德清却认为,这些都是佛力的加被。这场法会从万历九年冬天开始,一直到万历十年的春天结束。时间来到公元1582壬午年,德清37岁了。在此期间,德清还亲自登坛说法,讲授了《华严玄谈》。在法会举行的这四个月时间里,寺中常住的僧人就有一千多名,加上外来听讲的僧俗,每天大约有万人上下,规模是非常壮观的。可是在德清的指挥之下,却井井有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谱》原文写道:“予三十七岁。是年春,讲华严悬谈,百日之内,常住洎十方云集缁素,每日不下万众。一食如坐一堂,不杂不乱,不闻传呼剥啄之声,皆予一人指挥,余无措目者,智者不知所以然也。故生平精力,盖竭于此。会罢,查库内所余,一应钱粮,约可万计,尽行封附本寺主者,以为常住。予与妙师,一钵飘然长往矣。”

而妙峰师兄也派出了他的徒弟,帮着德清在法会中跑前跑后,认真负责。事情忙完之后,德清和妙峰二人,都准备离开五台山了,他们要去其他地方修行。总体来说,德清在五台山一共住了八年时间,个人参禅悟道,积极维护道场。又发愿刺血写经,举办祈嗣法会,可谓颇负盛名。但在盛名之下,往往也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比如前面我们说过的,大方和尚的官司,就是德清出面帮助解决的。在帮助大方和尚的同时,肯定会得罪大方的对立面。

另外德清出面保护林木,以及制止征粮这些事情,也会得罪一部分相关利益者。而佛门内部当中,既有真正的大德,也有贪名图利的庸俗僧人。德清出了名,自然会引起一部分人妒忌。《年谱》中记载了这么一件小事:就是在德清和妙峰举办法会期间,江南正好有人作乱。有些嫉妒德清和妙峰的人,就趁机恶意抹黑攻击德清,因为德清本身是江南人。

而在当时,幸亏德清把写经法会与为国祈嗣合并到一起了。这在朝廷看来,德清和妙峰等人,都是可以信任的。所以那些嫉妒者才没有得逞,此时的妙峰禅师,才明白了德清的良苦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谱》原文写道:“妙师意不解,上所遣内使亦不解事,但以阿附为心。予大不然,乃力争,忤之,竟行予议。然忤内使之名,亦有闻。顷之,江南妖人作难,忌者即欲借此中伤,以破道场。然以为国求储之题目,竟保全始终无虞。”

总之,随着德清禅师和妙峰禅师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闲言碎语都在所难免。现代社会也是如此,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有德之人自然会平安,而德不配位者,必有灾殃。所以,法会结束后,德清和妙峰就决定离开五台山,另觅他处修行。妙峰去了晋北的芦芽山隐居,德清跟着北京龙华寺的住持瑞庵和尚,到河北真定的障石岩去调养了。下山之前,他们将法会剩余的财物,都一一地交代清楚,全部留给了塔院寺。

德清居住过的地方,则留给了好友镇澄法师居住。德清和妙峰相处了这么多年,友谊深厚。临分手之际,妙峰禅师很关心德清,就把自己的徒弟沙弥德宗,送给了德清,伺候他的生活起居。德宗也是山西蒲州人,自幼出家,既能办事,又肯吃苦,确实是一个可以信任之人。

从以上记载来看,憨山大师在五台山修行居住的这八年,是他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个人出世和入世的修行大事,都取得了极大成果,在当时的佛教界,获得了很大名望。另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他通过刺血写经和为国祈嗣这种事情,与皇室中的李太后建立了友谊。也为他们以后的密切交往打下基础,同时也伏下了一定的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德清和瑞庵和尚去障石岩休养了几个月,身体精力得到了充分恢复。北京龙华寺的住持瑞庵和尚,他的法名叫做广祯。此人结交很广,德清早年在北京时,就曾经去龙华寺会见过妙峰,那时二人就建立了友谊。当冬天来临时,他们两个一起北上,瑞庵回到了北京龙华寺,而德清到京西的中峰寺暂住。

在中峰寺,德清曾经作了一篇《重刻中峰广录序》的文章。因为《中峰广录》这本书,曾经启发过德清向高僧大德学习,然后才下定决心剃度出家的。随后德清又在中峰寺参加了“结冬安居”。并且自己加了一个功课,叫做“水斋”。德清把这次“水斋”称为“辟谷”,基本内容就是只饮水不吃饭。当初德清在五台山隐居禅修时,进餐就很少。后来举办法会,也曾经出现七天粒米未进的情况。其实德清的禅定功夫,此时已经很是了得。道家也有“气足不思食”的说法,辟谷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情况,并不同于现代人为了减肥去故意节食。

最后我们用憨山大师在五台山期间,写的二首山居诗来结束今天的年谱。诗曰:

此身元是寄,暂住即为生。

不属人间有,何居世上名。

大千观去小,万物自来轻。

破釜沉舟计,而今借令行。

劳生如逆旅,天地即蘧庐。

已见真非假,才知实是虚。

龙门依藉草,鼠壤拾余蔬。

仅有闲田地,谁当共荷锄?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