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家长要通读“系列之一,防,是唯一正道”。家长的五条责任:1、讲透危害。2、十五岁前不给手机。3、家庭和谐。4、家人自律。5、监察掌控。做到“关爱、陪伴、沟通、理解、共情、赏识、鼓励”这一带孩子的通则。

一、严防死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人统一思想,严格自律,在家里不让孩子听见手机打电话以外的声音,不让他看见手机画面。家里可以有儿童电话,也可以有不上网的学习机。关键是让孩子拿不到可上网的手机,不能自主浏览网页。

二、家长要尽可能早地为好兴趣“播种”。

例如,看书阅读,最好在五、六个月时“播种”:抱着孩子坐起来,与字书面对面,大人指着字,读给孩子听。虽然孩子听不懂,但是,这时的孩子还不会爬,他会很长时间地专心地“享受”这个事情,并且记住这类事情。

从小爱看书的孩子,一生都惦记着去看书。这样的孩子即使玩手机,也不至于网瘾:因为手机上是碎片化的、娱乐为主的短信息,愉快地消遣之后,内心几乎是空白的,与读书之后的催人上进的感受截然不同。所以,爱读书的孩子懂道理、家长省心。

三、两岁多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立规矩的最佳时段。

要让孩子养成:兴趣、运动、勤劳、活泼、顽强、高效、听书、交往八大习惯。核心是顽强和高效率。看似严酷,其实孩子自己并不痛苦。家长想通了,做了样子,孩子都能照学。他过惯了这种生活,习惯已经刻入内心,就总是那个样子了。一生都不会懈怠和虚度。

“玩耍”对小孩子很重要,该玩时,要让孩子尽兴地玩。然后,专心地去做事。有些优点,例如“专注”、“不分心”,需要家长立规矩,反复训练和纠正,孩子才能养成习惯。可以与孩子订自律协议:孩子每次专心看书、写字、算题的时间逐渐拉长。遵守或违反协议兑现奖惩。

四、早教,让孩子出类拔萃。

英语、口才、唱歌、体育、简笔画、听看书、汉语拼音、诗词、练字、逻辑思维、科普等等。有优秀的强项,孩子才会珍惜自己而主动上进。越是落后受挫的孩子,越是心灰意冷、不顾后果地陷入网瘾

五、从小养成定目标的习惯。

例如,遛弯不抱,着自己走。去超市不吃“品尝”。每天连续看图识字若干个,连续算对若干口算题,每天复习若干首诗等等,然后,“给奖励”,满足孩子的一些合理欲望。

引导孩子养成“天天向上”的好习惯,你会发现,孩子不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而是“进步一天比一天大”。

六、要培养孩子活泼和顽强。

活泼的孩子,不会长时间看手机。性格顽强的孩子有志必达。只有这样的孩子才有可能靠意志“拿得起,放得下”。

要从小严酷训练孩子,让孩子坚韧顽强,具有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倔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之,被溺爱、娇惯的孩子,都任性、放纵而不顾后果。

七、用精彩的现实生活与手机争夺孩子。

所有的短视频和游戏开发商,都是让人一见就上瘾。一旦“溃堤”就不是小事,全靠大人“拉”他出来。

如果家长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的,要请家教。求她把孩子从“恋屏”状态拉回来。没有几个人敢保证完成任务。

孩子会比较“现实”与“屏幕”两者的“精彩度”,现实比手机好,他才出来。稍有不如意,孩子又回虚拟中去享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尽力让孩子的现实生活精彩、有趣。例如:

1、玩乐要精彩:有一大群玩伴,有玩具,有室内外、市内外好玩的地方...要有人赏识,孩子心里才快乐。

2、活动要精彩:游园活动,文体活动,竞赛活动。养成爱干活、爱劳动的习惯。

3、听和看要精彩:与手机相比,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要允许孩子看电影、电视、玩学习机。养成听看书的习惯。

4、学和练要精彩,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学英语、练骑车、练字。

5、说和做要精彩,越爱说话的孩子,越需要有人陪聊。他会感到其乐无穷而津津乐道。

6、人和事要精彩,要设法让他关注世间的人和事,大人要给孩子讲古今中外有趣的人和事。顺便讲道理。

7、奖励要精彩,要让孩子有兴趣特长和强项。凡是有进步都要奖励,重在精神鼓励。

八、对亲自带大的孩子,只要“出格”,严加惩戒,或者软硬兼施。

家长不能对孩子“出格”的行为,一味地妥协、让步,要敢用“手段”,把自己的生气、愤怒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要给孩子留下深刻的感受。要铭记古人的智慧:“自古慈母多败儿;子不学,断机杼。”

万一硬的不行,来“软”的:家长装病,也许孩子会痛心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