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二年(公元372年)7月,仅仅做了9个月皇帝的司马昱病逝,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第六子司马曜。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是此时的状态已经不允许他再做过多抉择了,自此,司马曜登上大宝,是为孝武帝

司马曜当上皇帝的时候只有12岁,一个12岁的孩子怎么可能独立处理朝政呢?所以在东晋王朝沿袭了的多代帝王的“优良传统”又在司马曜身上重新实行了一遍——“老太后把持朝政,文武权臣争相辅佐”,总之就是司马曜同样成了新的一代傀儡帝王。

与此同时,同样是经历几代帝王的朝中重臣桓温心中的不爽却到了顶点。他在想:自己经历了几代帝王,每代帝王自己都想篡夺皇位,最后是在篡权夺位的路上越走越远,还一次又一次帮别人做了嫁衣。

本来这次司马昱的病逝,桓温还曾经非常确定的认为皇位一定会传给他自己。没成想司马昱最后还是传给了自己满眼看不上的儿子。

其实在这里小编也有一个疑问,作为一个权倾朝野的能臣,历史上直接篡权夺位的乱臣贼子比比皆是,这个桓温为什么历经几代帝王没有越过这个雷池呢?到底是他心里有了自己的底线,还是因为条件不允许。

其实翻开历史的记载,我们也不难看出,桓温曾经好几次想要篡夺皇位,只是后来在他认为时机不对之后才得以罢手。也就是说桓温并非不想篡位,他只是想能够体面的篡位,让朝中众人都能接受的篡位,可惜这样的机会一直没等到。总之这一次,桓温是真的气氛到了极点,他决定铤而走险,要通过武力来抢夺这个皇位。

公元373年2月,桓温率领大队人马直入京都建康,欲求灭了东晋另立新王朝。此时朝中众人都是胆战心惊,这新君刚立没多久政局本来还并没有稳定走上正轨,又迎来战事自然让人感觉手足无措。

此时大臣谢安挺身而出,他认为以当时的处境和桓温硬刚必然是以卵击石胜算不大,不如退而求其次干脆迎接桓温进京,以后再做定夺。

真是有的时候的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桓温刚到建康准备干就一番“自己事业”的时候却病倒了。也就没有能完成他那个想要武力夺位的梦想,但是他还是野心不死,一度要求朝廷给他加“九锡”(当时朝廷给予大臣的最高规格封赏)。

由于前期谢安出谋划策有功,这次朝中还是指定谢安拟定诏书,这谢安倒是简单,采取了一个“拖字诀”,能拖则拖能改则改,总之就是迟迟不肯定稿,拖了几个月之后桓温就病死了。虽然不能说此次功劳归咎于某个人,总之司司马曜保住了皇位是真的。

司马曜在位期间有谢安这样的能臣保驾护航,自然在皇位上坐得四亭八当。谢安以及他的家族也对司马曜很是忠心,即使在全家老小都在朝中身居要职的时候,他们也是不忘初心对朝廷忠心耿耿鞍前马后。

眼看一片趋势大好的时候,没曾想此时的司马曜却开始作妖了,他发现谢安的势力一天一天在强大,在朝中也是势倾朝野。

此时的司马曜也被自己内心的焦虑蒙蔽了双眼,他看不到谢氏家族对他的忠心,只想到以后谢安会不会对自己必有用心;他看不到谢安对他言听计从的忠诚,只想着会不会有那么一天谢安也会学桓温那样专横跋扈,让自己再次成为行尸游魂。

想到这里,司马曜感觉自己需要做一些事情,但是他自己是个懒货不愿意折腾,就让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去帮自己行事。

司马道子和司马曜本来就是同胞兄弟,比司马曜小两岁,但是此人天生贪婪阴险,加上这次“奉旨行事”就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他串通了一些投机专营的小人,无论在朝廷之上还是在绿营军中,处处都跟谢作对,最终倒是努力没有白费,确实把谢安挤出了决策团队。谢安也因此变得终日郁郁寡欢不久就病死了。

自此军政大权又落到了司马道子的手中,本来就是一个贪婪小丑,加上这次军政大权一把抓,司马道子自然是变本加厉。在朝廷上更是专横跋扈起来,最后连当朝皇帝司马曜也不放在眼里,兄弟二人自此反目成仇盾也就越来越深。随着兄弟二人的矛盾越发的计划,朝廷之上也出现了两个派系,支持皇帝和支持司马道子的几乎分庭抗礼。

就在兄弟二人矛盾蔓延期间,司马曜却突然暴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要说这司马曜没是在权臣弄权之中,也没是在奸臣淫威之下,最后却是死在了自己后宫爱妃的手里。

公元396年的一天,司马曜的一次日常临幸,来到了宠妃张贵人的屋里把酒言欢。俗话说“酒后吐真言”,司马曜也是如此,酒过三巡意识自然有些模糊,司马曜就吐起了“真言”:

“你年近三十,美色大不如前,又没生孩子,白占着一个贵人的名位,明天我就废了你,另找个年轻貌美的姑娘。”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把人们酒后的只言片语当真计较。但是这次张贵人不得不较真,因为她知道,这个所谓的“戏言”司马曜以前就干过。

曾经有过2个司马曜的爱妃,后来就是因为失宠被打入冷宫,张贵人可不想有这同样的结果。她在遣散下人之后,自己亲自动手用被子捂死了司马曜,一代帝王就此落幕。

要说皇上死了可是朝廷的大事儿,应该是动静很大才对。然而司马曜死后的朝里朝外都异常的平静,要说这主要功劳也是这个张贵人和司马道子,张贵人事后花重金散发封口费,使得后宫几乎没人传言这次事情;

朝上的司马道子本来就希望司马曜早死早好,这次正中下怀,自然是利用自己的权力优势力压群臣不得讨论。就此,一代帝王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没人管也没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