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一过,江苏某便利店经营者小D(化名)就感觉到了阵阵的凉意,原因不为其他,只因店内的鲜食销售出现了明显的滑坡。初时小D并没有在意,只以为是疫情影响,持续一段时间后,小D终于嗅出了不一般的味道。

详细调查之后小D发现,原来是楼里新增的几组预制菜无人零售柜惹的祸。设备内盒饭、小卤味等食品应有尽有,并且货柜边上还配备了加热用的智能自助微波炉。这让楼上的这些上班族懒到了家,即使他的店就在附近,但他们连楼也不愿意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爆火的预制菜

预制菜业务在国内其实已经发展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早年并未引起太多人关注,但近两年随着城市人群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和疫情的影响,预制菜才开始越来越多的走进普通消费者的生活。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预计到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与此相对应的,最近10年来,我国预制菜领域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也开始激增,从2019年至2021年短短数年间,国内预制菜新增企业达数万家。

预制菜按照分类可以分为即配、即烹、即热与即食四类。便利店内销售的相当一部分鲜食也是一种预制菜的形式,特别是盒饭、便当等。预制菜爆火之后,很多业务模式也开始衍生,“预制菜+无人货柜”悄然在各地开始流行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卖饮料一样卖预制菜

由于无人货柜的轻便性和灵活性,无人货柜可以更好的贴近消费者。几平米位置,配置好电源,无论是小区门口、物业大厅,还是写字楼、办公室,无人货柜可以轻松部署,并且成本相对可控,这打破了传统预制菜在销售方面的一些不足。也因此自去年以来,陆续有众多预制菜企业入局预制菜无人零售业务,尝试通过无人货柜销售预制菜。

选择心仪的产品,扫码开门、付款、然后加热或者带走,预制菜的销售在消费者端变得越来越简单,在经营者端也变得更轻。一些本地供应链能力较强的预制菜企业甚至一夜之间可以新增出数百个销售网点。这让预制菜销售变得和卖饮料一般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知名预制菜无人货柜企业业务负责人表示,现有的货柜能做的其实远远不止销售预制菜,无人货柜突破了早年自贩机对商品包装的限制,商品展示和消费体验也更好。只要经营者愿意,柜随时可以向店发展。

03

被刺痛的便利店

预制菜进入无人货柜之前,无人货柜对于便利店的刺痛感并不强。但随着无人货柜数量的不断增多和预制菜进入货柜,类似小D这样的便利店主的痛感开始变的强烈起来。鲜食毛利一般占到便利店利润的30-50%,如果无人货柜大量分流便利店鲜食业务的话,对于便利店而言并非是一件好事。为应对这样的变化,小D在交流中表示,自己也将考虑单独引入一些设备围绕门店进行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门店+货柜”,便利店已有先行者

从传统自贩机开始,不少便利店企业就一直对无人零售保持着密切的关注。无人零售资本大潮退后,一些便利店企业降低了对相关业态的关注,但另一些企业则逆势而上,加大了对于相关业务的研究和尝试。华南某知名连锁便利店企业就在当地部署了相当数量的自贩机与无人货柜,重点研究和尝试未来“门店+货柜”的模式。

部分实践中便利店经营者表示,虽然目前无人零售业务发展还有一段路走,但从无人货柜当前的表现看,我们还是要做一些准备。并非期望相关业务一定能带来多少增长,但起码对自身的业务是一道“护城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深无人零售专家沈哲明认为,“预制菜+无人货柜”是无人零售业务领域一种新的创新实践。“预制菜+无人货柜”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但从整个业务环节看,做好这项业务并不容易。“预制菜+无人货柜”模式还需要较强的产品研发、生产和供应链(特别是冷链)服务能力进行配套。只有前后端结合,两者才能形成强强联合的叠加效应。

本文内容已获版权方自动售货机产业资讯授权,内容仅供参考,
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认可,如有违规转载抄袭,版权方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