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俄乌开战之后,两个世界产粮大国宣布了禁止粮食出口,引发了全球性的粮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我们的米价并没有上涨,市场上也没有缺少大米的售卖。

“在全球疫情扩散蔓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国夏粮丰收、早稻稳产,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坚实支撑。”国家统计局农村司主要负责人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地大物博,加上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仅占全世界7%的耕地的中国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论粮食产量,目前我国排在前列。

近60年以来,我国科学家致力于发展水稻高产技术,通过品种的优选和技术推广运用,加快提高了我国水稻的产量。

特别是水稻杂交的培育发展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我国研发“超级稻”的目的就是能以“高投入”换取“高产量”。

什么是“超级稻”?

“超级稻”指的是超级杂交水稻。就是水稻在各个主要性状方面如产量、米质、抗性等均显著超过现有品种的水平,即超高产水稻。

“超级稻”是上世纪80年代由日本农林水产省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先后启动超级稻项目,但均未获得真正成功。

我国于1996年开始启动“中国超级稻育种”项目,由水稻之父袁隆平现实主持培育计划。目前已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经过长时间讨论研究,定下了一、二、三期的种植目标。

第一期目标定在2000年实现亩产量达到700公斤,第二期目标定在2005年实现亩产量达到800公斤,第三期目标定在2010年实现亩产量达到900公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0年,超级稻成功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

2004年,超级稻超前完成亩产量达到800公斤。

2011年,农业部公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

2022年9月,经过随机抽取三丘稻田机收实割测产,综合得出示范片平均产量1138.5公斤,再次刷新了我国超级稻的产量记录。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现在在我国基本看不到因为没饭吃而饿死的人了,虽然产量上来了,可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超级稻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首先是肥料的利用效率低,近60年来肥料消耗量增加100倍,但是粮食产量只增产了4.13倍,远远低于世界水平。

其次是病虫害的伤害,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如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螟虫等危害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在15-30%。喷洒大量的农药增加了种植成本并且对生态产生负效应。

最后就是水资源问题。我国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每年我国70%的水用于农业,而水稻占农业用水的70%。加上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很多地方受干旱的影响,制约了水稻的发展。

因此,我国超级稻需要迫切解决作物生产与资源环境日益突出的矛盾。

以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作为长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