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气温骤降后的短暂回温,让南里镇寺家庄村的高粱种植大户赵芝恩喜出望外。两台收割机来回切换,机声隆隆,不到两个小时,15亩高粱已经全部收割完毕。“今年的红高粱,又迎来了一个大丰收!”赵芝恩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县立足水土生态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高粱作为一个优势产业来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全县发展高粱种植面积达到8万余亩,遍布11个乡镇200个行政村7000余农户。而南里镇作为农业大镇,坚持农业绿色发展理念,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集体组织、农户参与的形式,构建“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型产业化联合体,在全镇发展种植“订单高粱”6000亩,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农户增收,促进产业增效。

政府扶持 红高粱成优势产业

中里村的张爱萍和家人一大早就来到收购点,搬运、称重、计算、收钱……热火朝天。“有了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俺们种的都是‘无忧高粱’。今年种了11亩,亩产量平均1400斤,按公司给出的一斤1.5元的订单保护收购价,今年能卖23000!”看着眼前的收获,张爱萍的眼睛笑成了一道缝。

据了解,实施品牌战略提升高粱知名度,成立合作社抱团打市场是我县做大做强红高粱产业的一大妙招。为了提升高粱种植的品质和效益,全县实行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播种、统一技术培训和指导。特别是红高粱核心示范片,由农技专家统一审定实施方案,形成了一整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使有机高粱示范基地的订单收购保护价提高到了1.5元每斤,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大喇叭”模式收集、学习、教授红高粱种植先进种植管理经验,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种植红高粱的科学性和积极性。

优质品牌 红高粱成特色产业

“我已经和晋汾公司合作三年了,酒厂照着合同给老百姓提供保障,我们也照着合同保质保量把高粱送来。去年种了三亩,亩产1500斤,到手8000多元,还给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今年我又多种了两亩,期待有一个好价格。”中里村赵庆伟这样说。

村民口中说的“酒厂”就是晋汾高粱开发有限公司,多年来,晋汾高粱公司以订单农业生产为主旨,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户”的订单合同运营模式,事先与农户签订高粱订购合同,订单中规定了高粱收购的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此外,还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来建设粮源稳定、标准优质的原粮基地。

为了带动更多农户进行高粱种植,晋汾高粱公司还免费为种植大户提供种子和专用肥料,派驻小分队进村入户提供技术指导,指派经纪人驻村为农户分析供求信息、编制生产方案,在收割期为农户提供农机协助收割,让红高粱实实在在成为了富民增收的大产业。

种活经济 红高粱成富民产业

“俺村今年种了648亩高粱,长势非常好,示范基地种植的高粱亩产可以达到1500斤左右,亩产值预计在2500元左右。明年,计划扩种到1000亩,和其他兄弟村一起合作,抱团发展,全力配合汾酒厂生产需求,借助高粱产业实现合作社增收,村民致富。”中里村支部书记杨志飞介绍。

在沁县,与中里村一道大面积种植高粱的村庄还有闫家沟村、迎春村、次村、段柳村、尚义村、郭村等,这些村庄在沁县晋汾高粱开发有限公司牵头下,签订了订单种植合同,为汾酒原粮公司种植高粱,与全国众多原粮基地形成了汾酒生产的第一车间。

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南里镇党委书记王彦军感慨万千。“我们今年种植订单有机高粱6000余亩,亩产平均可达到1300斤,每亩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仅高粱种植一项就可带动全镇1000余户增收400万元以上。”

金秋时节,平整的高粱地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幅幅油画,高粱穗子缀满圆饱饱的珍珠在微风中向着勤劳的人民致敬,收割机忙进忙出,确保颗粒归仓。红红的高粱,映红了老百姓的笑脸,更映衬着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