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李宁,因一组新品羽绒服遭到舆论的口诛笔伐,部分服装的相关设计位置,一次日本军服看图片飞行帽,再加上这个颜色,实话说确实很像,一夜之间我拿李宁当国货,李宁拿我当大佐的调侃传遍全,网更有网友指出,李宁的联席行政总裁其实是日籍华人,钱伟毕业于日本关西大学,所以有人以此认为这套羽绒服的出品明显夹带私货蓄意辱华。

这也是李宁自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公关危机,在谈这件事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李宁,这家企业作为运动服饰领域的国货标杆李宁近年来可以说吃足了爱国红利,一直以来李宁就以国货之光标榜自身,甚至于李宁之所以能够东山再起也离不开这种品牌之外的民族情绪,2002年至2008年。依靠着先发优势和创始人的奥运冠军光环黎明,迎来了高速发展期6年,间李宁完成了营收,从11~66.9亿的爆发,并在2008年迄今国内市占率第二,超过了阿迪达斯,可好景不长,2009年以后,由于库存积压和品牌战略的失败,李宁进入了风雨飘摇期,2011年李宁的利润,从11亿元跌落至3.86亿,此后三年,李宁总共亏了31亿元,而真正的转机出现于2018年,李宁首次登陆纽约和巴黎时装中,以中国传统元素为创作灵感的理念,既惊艳了一众时装中的看客,也压住了中国新一代用户群体的审美,国潮风一炮而红,李宁也完成了重生,根据相关数据,2019年李宁整体业绩实现了200%的增长,一位业内人士。如此形容当时李宁的火热,现在很多经销商热衷于在购物中心开店售卖中国李宁系列产品,并且一开就挣钱,当年就能把成本收回来,其他品牌根本不具备这样的吸金能力,而在新疆棉事件后,营收更是借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去年李宁某些款式的运动鞋,甚至被炒至数万元,而在这种购物热情之下,李宁也借机开始提价,如果仅看价格,目前李宁的部分产品标价已经向耐克看齐,其中一部分消费者认为这样的价格不值,觉得李宁产品的技术水平并没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仅仅依靠国内的市场就已经让李宁赚的盆满钵满,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高端化,李宁都做得很有声色,2021年其营收更是首次突破20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36.1%。即便在今年大环境整体微弱的影响之下,李宁仍在快速增长,从李宁刚刚发布的2022年中报,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李宁营收124.09亿元,同比增长21.7%,规模净利润21.89亿元,同比增加11.6%,所以问题就来了,有这么好的爱国红利,李宁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偏偏和带有民族情绪的消费者过不去呢?首先看引发争议的导火索是李宁冬季发布会的新品可以看到,其中有争议的服装是李宁整个9月服装大秀的一个款式而已,同时李宁集团联席行政总裁前委的确是日籍华人,但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在李宁官网上就有介绍,所以这似乎并不能证明什么,且不说这位行政总裁知不知道这款新品有没有事先了解过产品。品的风格,作为贝里宁用千万年薪挖过来的一名职业经理人他为什么要跟钱过不去,要费尽心思的在一款服装上辱华,逻辑上似乎也说不通,还有一种观点说李宁公司是为了迎合日本市场,所以才有了这出闹剧先,不说日本人吃不吃这套,从李宁的官方财报就可以看到李宁的海外营收目前仅仅占其盈利的1%左右,日本市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不夸张的说,李宁这家公司就是靠国内用户养着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出现这种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看至少有两种可能,第1种可能那就是如今愈演愈烈的黑公关,很多人说李宁这是蓄意如画,但如果从这种尼摩论的角度,反过来是不是也可以说有些人在蓄意攻击里呢,如今的舆论场上总有一些拿着锤子打钉子的,人动辄就拿着放大镜找企业瑕疵乱带节奏,认为企业价值和经营有问题,他们这种行为其实已经是对企业进行了事实上的伤害,他们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几乎不需要任何门槛和资质,只要找到任何可以混淆视听的瑕疵,就能在网上掀起滔天巨浪,特别是挑起民族情绪,让企业百口莫辩,而他们最终目的其实就是想找企业讹钱,这是第1种可能,而我更倾向于第2种,一直以来李宁在品牌宣传上就不少给自己。介绍民族品牌国货之光等标签,并且因此俘获了一批爱国消费者,因如此番涉嫌仿日军服的产品推出后,这些消费者自然会感觉自己被骗了,很受伤,所以大佐那个段子也才能迅速传开,仅就这一点而言李宁被骂也不是特别冤,因为自己就是靠着爱国牌赚钱,这一块当然要更加的小心。

其实在这件事情里李宁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产品或品控问题,而是公关问题冲完热搜之后,李宁的高管发了一个朋友圈解释了飞机帽设计灵感源于传统的中国古代头盔,这种在两侧添加护耳的设计确实古亦有之,头盔并非特指某一种盔甲,而是一种常见军帽形态,并且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存在同时,头盔的设计并非仅仅集中于这一款新品,一些其他颜色的新品,同样采用了头盔的设计,因此不难,看出设计本身和辱华的关联性并不大。

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舆论反响,是因为这种元素和绿色的结合确实和二战日军军服有着很高的相似度,看起来李宁需要做的就是诚恳解释并推出弥补措施,但是他并没有,这位高管除了解释了设计灵感来源,还颇有些帅锅消费者的意思,我们的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的沉淀,教育知识的传承还是少了,同时我们更应该自信如何,在正确引导消费者的过程中避免更多的误读,显然他的意思是消费者应该被教育,是他们不懂,是他们没有知识,这波公关和此前海天酱油事件可谓不分伯仲,海天事发对自己家产品的质疑上升到对中国调味行业的攻击,而李宁。原则直接明说,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你们没文化可立行规,作为专业的历史知识,普通消费者不了解再正常不过,在这方面苛责消费者显然相当傲慢且无礼。

上个月张小全说中国人几千年不会用刀,就已经被消费者按在地上摩擦了,从张小泉到海天再到近期的李宁,说起来都是民族品牌,可遇到公关危机,首先第1波做的居然是先对消费者,他们可能忘了做生意最基本的逻辑,消费者是掏钱的,不是花钱来受批评教育的,这波公关操作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把大众或者说市场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而到10月19日上午迫于娱乐压力,李宁官方微博终于发布了一则声明,发出了诚恳道歉,也有人说企业就是要这样,要快点道歉,要向消费者低头。

但真应该这样吧,当然也不是。因为这种舆论是情绪主导的,而不是企业犯了不可饶恕的大错,企业最需要做的其实是安抚情绪道歉,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于认罪,而在这件事上恐怕是不能轻易低头的,但是不低头并不意味着要应对消费者,声明产品的创意来源于古代头盔,这是中国传统服饰,这就已经解释了灵感的来源,然后再说明为了平息舆论将产品下架,不必再说一句消费者没文化。不草率认错,但同时能在形势下示弱,才能激起另一部分舆论的支持,光靠企业一个公关部嘴硬,在喧嚣的网络舆情中是占不了什么优势的,而且对方越到越有劲,被情绪拱起来的网友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精力,而对于剩下的吃瓜群众是看热闹不怕事大。最终李宁这款产品是不是模仿了日本军服,是不是辱华已经不重要,证明自己爱国才是最重要的,当然现在的李宁早已错失了最佳的公关机会,也只剩下道歉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