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部署及地理位置

要想彻底弄清楚官渡之战的周边地理情况,就必须先从古黄河说起。故黄河,从今河南省武陟县折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新乡市以南、卫辉市以东、滑县以西,至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东)以东黎山(今浚县东大伍山),流入今天的卫河河道一直流入大海。

黎阳城就在古黄河的西北岸,在距离黎阳以南二十华里的黄河东南岸另有一处津渡,称为白马津,在今河南省滑县以北;在白马津东南,有一座白马城,在今河南省滑县东二十里;黎阳虽属冀州魏郡,白马城却属于兖州东郡。因此,白马津与黎阳分据黄河东西两岸,白马津以及东南的白马城是袁绍渡过黄河、跨出冀州第一个需要拿下的城池。

从白马津再往南四十里,就是延津。延津是指从今河南省延津县以西到今河南省滑县之间数个津渡的统称,这些在古黄河东南岸的这数个渡口,是曹操北抗袁绍的第一道防线。

从延津再往南一百里,就是济水的上游官渡河(又称汴水)。济水河源从黄河河床之下穿过,在荥阳附近潜出,形成荥泽后,又出荥泽,合汜水而东,汇入,蒗荡渠,注进圃田泽(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与中牟县之间)。这里泥泞不堪,难以行军作战,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从圃田泽流出的,就叫官渡河,经中牟后,一分为二,流经今河南省开封市向东北的叫阴沟水,向南的叫鸿沟水以及所谓的鸿沟诸水道,与济水、淮水、泗水、汝水四条水道相交汇,形成巨大的水道网络,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蒹葭丛生,也难以行军作战,因此,只有官渡成为南北要道。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官渡成为袁绍突破黄河以后南下许都的唯一一条最近的通道,也使之毫无悬念地成了曹操第二道防线的关键节点。

袁绍南下许都,最直接的道路就是邺城、黎阳、白马、延津、官渡、许都,从理论上,袁绍也可以向东迂回至鄄城,折向西南陈留,走曹操从兖州杀入豫州的老路;还可以向西进入河内,过孟津,入洛阳,再折向东南,走董卓军队进攻颍川、汝南的路线;至于从青州迂回到兖州,距离太远,虽然在理论上是可以,但不具有可行性。

袁绍在其拥有的四州三十个郡国三百多个县里选拔了十万精兵,一万骑兵,而《世语》则称,袁绍军队的总兵力是五万步兵,八千骑兵。关于官渡之战中袁曹二人各自的总兵力究竟是多少,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袁绍以三子袁尚驻守邺城,以次子袁熙驻守幽州,以外甥高干驻守并州,以青州别驾王修驻守青州,以军师审配、行军司马逢纪留守后方,负责粮草,其余文武全部投入南征作战。

面对十万袁军,曹操的劣势十分明显。

据说,曹军不仅人数少,而且装备也很差,大铠甲仅有20领,马铠甲仅有10 具,而袁军分别为10000领、300具。(出自曹操《军策令》他的自述,至于可信度也只能存疑)

关于曹军的实际参战人数,历来也是人们争论不已的话题。排除了很明显是给曹操加功的记载后,根据裴松之、何焯、林国赞等人的参考,在官渡之战时前来帮助曹操的已不下四万余人。

鉴于黄河渡口较多和袁曹力量对比悬殊的客观现实,曹操确定了逐次抵抗、后发制人的策略,这是因为,如果曹军将黄河作为主要防线,将备多力分,出现处处防御、处处被动的局面,因此,曹操只能将黄河防线作为次要防线,只是起到牵制、削弱、疲惫、迷惑袁军的作用,而将官渡作为主要防线,将袁军引诱至黄河以南、官渡以北进行决战。

于是,曹操在前一年就将两军决战的地点预设在了这里。建安四年八月,曹操亲自前往黎阳视察地形,九月回到许都,分兵驻守官渡,十二月,率领主力进驻官渡,此后,在闪电般击败刘备后,又于次年一月迅速回到了官渡,并在官渡构筑防御工事。

策略和预设战场定下来以后,曹操作出如下部署。

一线∶以东郡太守刘延率领一千步兵驻守白马;以平虏校尉于禁率领四千步兵驻守原武(今河南省原阳县),分兵守卫获嘉、延津。

右翼∶以振威将军程昱率领七百人驻守鄄城。

左翼∶以河内太守魏种监视袁军,并防止袁军从西面南下孟津,迂回洛阳;以建武将军夏侯惇率领五千人驻守敖仓(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敖山,为古黄河与蒗荡渠的分流处,为古代的重要粮仓),分军把守孟津。

中路∶偏将军徐晃、裨将军张辽率领一万步骑驻守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曹操率领督军校尉夏侯渊、裨将军关羽、广阳太守曹仁、曹仁弟议郎曹纯(是否此时就已是曹军精锐骑兵虎豹骑的主将不详)、校尉许褚等将与荀攸、郭嘉、贾诩、董昭、毛珍等与徐晃、张辽一起驻扎在官渡。

许都及其周边地区∶尚书令荀彧总留后,乐进、李典率领一万人马驻扎许都;扬武将军张绣率军驻扎陈留、己吾(不见《三国志》记载)。

右后方∶以阳安都尉李通为征南将军与汝南太守满宠率领一万人马驻守汝南郡(今河南省平舆县),防御孙策。

左后方∶以厉锋将军曹洪率领步骑一万驻防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以备刘表(不见《三国志》记载)。以蔡阳率领五千步骑驻扎叶(今河南省叶县),以防豫西黄巾军刘辟、龚都部。

以上据《三国志》以及《中国历代战争史》,个别地方如夏侯惇、张绣的驻地,没有找到原始出处,姑妄听之。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命令大将颜良率军东渡黄河,进攻驻扎在一河之隔的白马城的东郡太守刘延。

沮授劝谏袁绍道∶"颜良性格偏执,心胸狭窄,虽然骁勇,但不可令其担任独当一面的大将。”可袁绍不从。《三国志·武帝纪》则称∶“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因此,袁绍可能采纳了沮授的建议。

白马城是整个曹军阵地的最前沿,这里也是袁绍南下第一个必须扫清的障碍,对此,曹操当然心知肚明。当他去年八月视察黎阳时,一定对白马城的防御作出了周密的安排,做好了一切战备工作。

颜良等人将白马城团团围住,虽然刘延仅有一千曹军,但由于准备充分,袁军竟然被滞留在白马城一个多月,一直无法攻下城池。

四月初,曹操打算从官渡率军北救刘延。当时,袁绍已经在黎阳集结了大军,准备渡过黄河。如果曹军率领主力北上,一旦袁绍领兵渡河,两军势必在白马城一带提前决战,而曹操在战前以白马城为诱饵、迟滞敌人、引诱袁军在官渡一带决战的既定方针就完全泡汤,这对于众寡不敌的曹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颜良围困白马反而成了袁绍引诱曹操北上决战的一着妙棋了,因此,军师荀攸建议先推进到孟津,作出要西渡黄河、从侧翼和后方进攻袁军的架势,等袁绍分兵南下抵御后,再率领轻装部队奔袭白马。

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遂率军北上,来到延津。曹军抵达延津后并没有沿着黄河东岸继续北上,而是从这里西渡黄河,来到了黄河西岸。袁绍听说曹操置白马城于不顾,竟然敢率领曹军主力西渡黄河,随即打消了在白马津东渡黄河、增援颜良、伺机在白马城与曹军决战的计划,连忙发兵从黎阳沿黄河西岸南下,抵御曹军。

据《三国志·于禁传》的记载,曹军在延津西渡黄河之后,的确向驻扎在汲县、获嘉县掩护袁军侧翼安全的袁军发起了攻击。在曹军的凌厉攻势下,袁军何茂、王摩等部大败,何茂、王摩等二十余名袁军将领被擒。曹军的一系列攻势显然打痛了袁绍,在这种情况下,袁绍才判断曹操将主攻方向放在了黄河西岸,而不是白马城。

当曹操发现袁军调动之后,黎阳、白马周边地区的袁军已经不占绝对优势,便率主力又折返延津,东渡黄河,昼夜兼行,掉头向东北方向的白马城杀来。此时,颜良正组织袁军对白马城发起进攻,根本没有想到远隔在黄河对岸的曹军主力会突然来到白马城下,当曹军行至距离白马城十来里时,颜良率领袁军仓促迎战。曹操命令先锋偏将军关羽、裨将军张辽率领数百精锐骑兵立即向袁军发起了冲锋。关羽望见颜良的主将伞盖,跃马直取颜良,在万众之中将颜良刺于马下,割下脑袋而回,袁军无人能挡。

关羽在万众之中斩杀颜良以及后来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是正史明确记载的关羽一生中两件战功,且仅此两件。

颜良被杀后,袁军遂败,白马城也解围了。曹操上表汉献帝,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曹操解除白马之围后,即将白马县的居民南迁。百姓扶老携幼,带着家中财物,随着曹军沿着黄河东岸向西南缓缓而下。袁绍决定率军渡河追击,沮授劝阻袁绍驻扎在延津,然后分兵进攻官渡,不然一旦出现意外,大军就会在黄河以东以南被曹军全歼。但袁绍不从。沮授临渡河时,长叹一声说道∶“上面的人自高自大,下面的人贪图军功,悠悠黄河,我能否再北渡啊!"遂称病辞职。袁绍没有答应,但对其已非常反感,下令将其统领的军队拨付给了郭图。

这里有几个问题∶一是曹操在解除白马之围后,为何要携带白马县的百姓缓缓南下?而且还是沿着黄河东岸,唯恐袁绍不知?二是沮授为何在东渡黄河时发出这样悲观的言论?三是在曹操声东击西解除白马之围后,袁绍最佳的应对策略又是什么?

在考察官渡之战中,一个最不应忽视的因素就是已经到了春汛且在延津到黎阳一带高出地面数丈的地上河——黄河。袁绍似乎想把曹操引诱到黄河以北或者距离黎阳大本营较近的白马城一带决战,而曹操则想要吸引袁军渡过黄河决战。

显然,黄河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当时的条件下,有限的黄河渡船不可能很快就将十余万大军以及辎重全部运过对岸,一旦袁军渡过黄河,等于是自断了后路,这场战役只能取胜,不能失败,如果失败,就有招致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是因为,除非预先构筑了坚固的阻击阵地,安排好阻击部队,唯其如此,才能确保溃败的大军能在十几天里有序地再渡过河,这在全军溃败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官渡地区,曹军的情况则不然。曹操在官渡之战前,早已将两军决战的地点预设在了黄河以南、官渡以北地区,曹军在此地已经经营了数月之久,构筑了大量坚固的工事,况且,即使曹军在官渡失利,亦能向后方转移,起码不致全军覆没。

显然,在解除白马之围后,曹操是在故意引诱袁军渡河,而沮授的哀叹也恰恰是他看出了曹操这一意图。《资治通鉴》亦称,曹操在此之前命于禁屯河上。以曹操的善于用兵,于禁率领的曹军极有可能固守的是黄河西岸的延津关,这也是曹操能从容携带白马县的百姓南下的原因。他清楚地知道袁军不可能很快夺取延津关,并由此渡河切断自己的退路。袁军要想追击曹军,还得从黄河西岸掉头北上,回到黎阳,再从白马津渡河,而渡过河来追击的袁军因渡船数量的限制亦不可能是袁军的全部军队。

曹操以黄河为依托,声东击西,与袁绍打起了游击战。

就当时情形来看,袁军刚刚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会战,将骄兵疲,并不是最佳的决战时机,因此,在时机不利的情况下,总体上的指导思想是∶不进入曹操经营数月之久的预设阵地,坚持巩固黄河以西以北地区,伺机夺回河内,先自立于不败之地,而后,视情况西出洛阳或者东出鄄城,让曹操在官渡预设的阵地变得毫无用处,并对许都形成四面包围之势。

在占领洛阳之后,即切断了关中诸将与许都的联系,继而引诱关中诸将加入自己的阵营;在占领兖州以后,与青州连成一片,南可以煽动徐州倒戈,东可以威胁豫州腹地,沿着曹操夺占许都的旧路,再发起进攻。欲速则不达。这样的一个思路虽然看似迟缓,但总比跳入曹操的陷阱要好,因此,在曹操解救白马之围后,袁绍应当采取你走你的、我打我的的办法,继续命令部队在黄河西岸南下,彻底消灭盘踞在延津关的曹军于禁所部,而后,视情况能否从延津截住曹军的退路,如不能,就放弃渡河,分兵西进,避实击虚,夺取河内,以迅速动作夺取孟津,控制黄河桥头堡,进而占领洛阳。

历史不容假设,实际情况是,当袁绍看到曹军在黄河东岸优哉游哉地缓慢南下时,袁绍遂下令袁军全部东渡黄河,追击曹军。渡过黄河的袁军先头部队随即向曹军发起了追击,并在延津以南赶上了曹军。

曹操命令部队在一座小山包的南坡停下(此时曹军可能是埋伏在小山南侧,而将辎重车辆丢弃于山坡北侧的路旁),而后命人登到高处眺望,侦察兵回报道∶“有五六百骑兵。”过了一小会儿,又来报告∶“骑兵稍稍增多,步兵数不胜数。”曹操说∶“不用再报告了。”遂下令骑兵解下马鞍,下马休息。这时,从白马城南迁的辎重已经上路,众将认为敌人骑兵很多,不如将辎重车撤回军营。荀攸说“正要用来引诱敌人呢,为何要撤回”曹操听了,望了荀攸一眼,会心地笑了。

袁绍骑先锋文丑与刘备率领五六千骑兵陆续来到,众将说∶“该上马了!”曹操回答∶“不到时候。”又过了一会儿,敌人的骑兵逐渐增多,有的开始下马夺取路上的辎重。见状,曹操这才说∶“可以了。”当时,曹操的骑兵只有六百多名,其余都是步兵,遂纵兵向袁军发起冲锋,大破袁军,阵斩文丑。

曹操在白马、延津两次交手中取得胜利之后,即率军撤回了官渡,于禁则驻扎在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境,此地有博浪沙,即张良为韩王复仇,派刺客刺杀秦始皇之处),而袁绍也率军推进到了延津以南。

如果说袁绍完全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也不是实情。在初战失利以后,袁绍并没有急于向官渡发起进攻,他一方面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先巩固好眼前的阵地,另一方面又派人煽动豫州各地军民发动叛乱,以动摇曹操的后方。

当时,袁绍派人引诱豫州各郡背叛曹操,豫州很多郡都接受了袁绍的指令,唯独阳安郡(今河南省确山县东北)李通仍服从曹操。袁绍派人拜阳安都尉李通为征南将军,刘表也暗中派人招徕李通,李通都一一拒绝了。李通还斩杀了袁绍的使者,将袁绍送来的印绶交给了曹操。李通又率军进攻本郡的叛乱分子瞿恭、江宫、沈成等人,全部将其击破,稳定了淮河、汝河一带地区。

汝南郡是袁绍的老家,袁氏家族的宾客、门生布满各县,在袁绍的劝诱下,汝南各县纷纷举兵响应,曹操对此十分担心,遂以满宠为汝南太守。满宠到任后,招募了五百人的军队,攻下了二十多个坞堡,并劝说其余未降的变民头领前来饮宴,当场斩杀了十余人,汝南各地的叛乱就此被平定。

原本已经归降曹操的汝南黄巾军刘辟、龚都所部也在袁绍的煽动下发动叛乱,响应袁绍,袁绍派遣刘备率军渡过黄河接应他们。刘备在汝河、颍水一带打游击,占领了急强(今河南省临颍县东)等县,许都以南的郡县都深受其害,军民不安,曹操十分忧虑,遂派遣曹仁率领骑兵南下。曹仁将刘备击败,很快又收复了许县以南的各县,把刘备赶出了豫州。

袁绍又派遣部将韩荀切断了许县与洛阳之间的通道,曹仁又率军在鸡洛山(在今河南省新密市境内),大破袁军,此后,袁绍遂不敢再分兵南下了。

于禁在阳武又出兵杜氏津(今地不详),攻破了袁军一部。但不久,袁绍即率领大军从延津以南推进到阳武,于禁遂奉曹操之命率军撤回到了官渡。沮授对袁绍建议说∶"我军人数虽多,但不如敌人强悍,而敌军的粮草没有我们多,因此,速决战对敌军有利,持久战则对我方有利,应当稳扎稳打,拖延时间,消耗对方。”袁绍部将、宁国中郎将张也建议道∶“大人虽然连连取胜,但不宜再与曹公正面决战,暗中派遣轻装骑兵南下,切断他的粮道,他自然就败了。”但袁绍均不从。

建安五年八月,袁绍下令全军从阳武依次向前推进,依托沙堆构筑工事,东西绵延数十里。曹操也下令军队从官渡出动,一字展开,与袁军遥相对。

九月一日,日食。曹操利用兵家忌日,反其道而行之,率军与袁绍交战,结果被袁军击败,只好狼狈退回大营固守,袁军趁势又向前推进到官渡曹军大营外围。袁绍下令修筑土山,在土山之上又建设高楼,曹操也下令在营内修筑土山与袁军相对。袁军从楼上向曹军营中射箭,曹军士兵死伤惨重,官兵们都需要手持盾牌才敢在营内行走,军中一片恐惧。于禁负责驻守土山,指挥士兵们拼死与敌人相抗,不久,曹操下令造出霹雳车,投掷巨石攻击袁军的高楼,一将高楼摧毁。袁绍又下令向曹营内开挖地道,曹操则在大营周边挖了一道壕沟应对。

当时,曹军人数少于袁军,粮食又已吃尽,士兵们都疲惫不堪,被征发运粮的百姓们也纷纷叛逃到袁绍那里,刘备再次回到汝南后,已成为后方的一个大患,曹操深感忧虑,遂给荀彧写信,提出了暂时弃守官渡,南撤许都,引诱袁军南下,在许都附近决战的设想。但被荀彧和贾诩劝阻了。

袁绍为什么没有采纳张郃的建议分兵渡过济水切断曹操的粮道呢?刘备都能两次南下,这说明不是地理上的障碍,而是袁绍心理障碍。也许,在袁绍看来,刘备也是个像模像样的人物,与其被曹军打得落花流水,自己再分军南下,只能被曹军各个击破,是凶多吉少,做无谓的牺牲,倒不如大军抱成团的好。当然,曹军的军粮问题是一个高度机密,只有曹营中为数极少的上层人物知道,因此,袁绍更不知情了。不过,一个优秀的军事家理应作出正确的推测和判断,但袁绍不具备这个能力,而曹操却做到了。

袁绍数千辆运粮车来到官渡,荀攸对曹操说∶“袁绍的运粮车很快就到了,其主将韩猛勇猛而又轻敌,我们发兵进攻,肯定能将其击破。”曹操派中领军史涣、广阳太守曹仁、偏将军徐晃在故市(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北三十五里)截击韩猛,将其击败,烧毁了袁军的辎重,袁军因此也出现了粮荒。

十月,袁绍再次组织了一批军粮,命令部将淳于琼等五位将领率领一万多军队护送,驻扎在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处的乌巢。沮授建议道∶“应另外派遣蒋奇率领军队部署在淳于琼之军的外围,以防曹操偷袭。”但袁绍不从。参谋许攸建议道∶“曹操军队人少,他倾巢出动来官渡抵御我军,许县必定空虚;如果派遣一支轻装部队昼夜兼行,偷袭许县,或许能够攻下。攻克许县后,我军就可以奉迎天子,讨伐曹操,则曹操必为我所擒获。如果曹操还未溃败,也能让其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一定能将其击破。”袁绍又没听从,却自信地说∶“我要先把曹操生擒活捉再说!”正巧,许攸在邺城的家眷犯法了,审配逮捕了他的家人,许攸大怒,遂投奔了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顿时喜出望外,他光着脚跑出帐外相迎,激动得鼓掌大笑道“子远啊!你来了,我的大事可成了呀!”入座后,许攸问曹操∶“袁绍军队很强,将如何应对?军中尚有多少粮草?”曹操回答∶“还够吃一年。”许攸说∶“别胡说八道了,你再说一次。”曹操又说∶“够吃半年。”许攸见曹操还是不说实话,就说∶“你老兄是不想击破袁绍吗?为何不对我说实话!”曹操被逼到墙角,只好说道∶“刚才我说的都是开玩笑的,实话实说吧,还够吃一个月,你说该如何是好?”许攸说∶“大人一支孤军守在这里,外无援军,而军粮已经吃完,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袁绍如今有一万辆辎重车,就停在故市和乌巢一带,守军戒备不严,如果大人率领轻装部队前去偷袭,袁军猝不及防,一定能将那里的粮草全部焚毁,如此一来,不出三日,袁军将不战自败!”

在曹操征询众人意见时,大家都对许攸的建议深感怀疑,唯独荀攸、贾诩赞成,认为值得冒这个险,于是,曹操留下荀攸、曹洪守卫大营,他亲自率领乐进等众将带上五千步骑,改用袁军的旗帜,人口中噙着小木棍,马绑住嘴巴,每人抱着一捆干柴,趁着夜色从小路径直北上,朝乌巢迤逦而来。半路上,遇到袁军的巡逻兵,曹军回答∶“袁大人担心曹操偷袭后军,特意派遣我们去加强戒备。”袁军听了,都信以为真,曹军遂顺利穿过了袁军的防线。

等曹军来到淳于琼的大营外面后,即将大营团包围,从西面八方开始纵火,顿时火光冲天,淳于琼营内一片大乱。不一会儿,天就亮了,淳于琼等将看到曹军人数太少,遂率军出营挑战,曹操集中兵力向袁军发起猛攻,将淳于琼又赶回了营内。

此时,袁绍已得知曹操偷袭淳于琼等,他对儿子袁谭说道∶“就算曹操能击败淳于琼,我击破了他的大营,也让他无家可归!”遂派遣部将高览、张郃等人率领主力进攻曹操的官渡大营。张郃说∶“曹公率领的是精锐部队,肯定能击破淳于琼等人,一旦淳于琼等人被击破,则将军大势已去了,应当火速发兵前去救援!”郭图却说∶“张郃的计策不对。不如直接进攻曹操的大本营,曹操势必回援,这样一来,淳于琼之围将不救自然就解除了。”张郃又说∶“曹公的大营非常坚固,肯定难以攻克,如果淳于琼等人被曹公擒获,我等将全部被俘了!"郭图坚持请求袁绍进攻曹操的大营,于是,袁绍只派了一支轻装骑兵前去救援淳于琼,而以高览、张郃率领主力猛攻曹操的大营,却无法攻下。

袁绍的骑兵赶到乌巢,曹操身边的人对曹操说∶“敌人骑兵已经接近了!请分兵抵挡!”曹操大怒,说道∶“等到他们到了我的背后,再来禀报!”于是,曹军将士人人殊死搏斗,遂大破袁军,将袁军的财宝、粮草全部焚毁,杀死一千多名袁军以及督将睦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人,全部割下鼻子,牛马割下舌头、嘴巴,向下余的袁军展示,其余袁军都非常害怕。当时,有人(此人可能是讨寇校尉乐进)将袁军主将淳于琼生擒,带到曹操跟前。淳于琼与曹操过去同为西园八校尉,曹操对他说∶“怎么到了这个地步?”淳于琼回答∶“胜负在天,有什么好问的!"曹操本来想饶了他一命,但许攸说∶"等到明天他在镜中看到鼻子被割去,越发不会忘记此仇。”曹操遂下令杀了他。

郭图为自己的计策失误而非常羞愧,为了自保,遂在袁绍面前诬陷张说∶“张郃听说我军失利后,幸灾乐祸,出言不逊。”张郃又是气愤,又是害怕,遂与高览一起烧毁了攻城器械,来到曹营投降。曹洪心生疑虑,不敢接受,荀攸说∶ “袁绍不采纳张郃的计策,张郃生气而向我投降,这有什么可怀疑的呢?”曹洪遂大开营门,接纳了二人,于是,袁军遂相互惊扰,各营四散溃逃,袁绍与袁谭等人用丝巾包住头发,率领身边的八百骑兵仓皇渡过黄河。

曹操整军追赶袁绍,却没有追上,将袁军的物资装备、图书、珍宝全部缴获。群龙无首的袁军下余七八万部众来不及渡过黄河,只好全部投降。曹操为了避免出现后患,下令将这七万多袁军全部活埋了。

袁绍逃到黄河北岸的黎阳,驻扎在此地的是其部将蒋义渠。袁绍进入蒋义渠的军营后,紧紧握住他的双手,说道∶“如今,我将脑袋就交给你了!”蒋义渠将自己的大帐让给袁绍,让袁绍发号施令。听说袁绍还活着,侥幸逃出来的残兵败将逐渐又回到了袁绍的身边。

官渡之战后,冀州不少郡县纷纷背叛袁绍,投降了曹操,曹操也曾打算乘胜席卷冀州,但此时的曹军其实已成强弩之末,亦无力继续经营河北,而袁绍又逐一平定了冀州内部的叛乱。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虽然后人对曹操的兵力有很多质疑,但起码曹军的兵力是少于袁军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这场战役中,曹军并非没有一点优势∶一、曹军兵力相对较少,但都是精兵;二、曹军扼守官渡一点,占尽地利;三、曹军机动灵活,善于捕捉战机。相对于曹军而言,袁军采取了拖死对手的办法,这一做法并非没有一点道理,也几乎将曹军拖垮了,只是在最后关头,曹操孤注一掷,冒险一搏,才彻底扭转了战局,这里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四、曹操身边为数众多的文臣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