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目前最为公平的人才筛选机制,至少就目前看来,还很难找出一个比高考更为公平的选拔机制。
然而即使这样,由于各地考生人数不同,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一些高校对本地的政策倾斜,也有相当部分人认为,高考并不那么公平。
至少很多人认为,在北京和上海的学生考取顶级名校的难度和其他省份完全无法相提并论,这些发达城市的学生,早就赢在起跑线上了。
事实真相如何呢?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简单算笔账,答案也就非常清楚了。这里以北京为例,看看北京的学生考取清北是不是真的很容易。
l超级城市的人才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超级城市本身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极大,可以说全国相当部分的优秀人才都涌入了北上广深,尤其是北京和上海这两大超级城市。
几十年累积下来,这些优质人才中的相当部分在超级城市定居了下来,结婚成家。这部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普通家长。
北京海淀鸡娃全国闻名并不是偶然现象,这不过是这个城市的一个缩影。事实上,绝大部分北京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投入都相当大。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再加上大城市相对充沛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平均综合素质要强于其他省份,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l北京学生考进清北的概率
清北2校每年本科录取人数大约是6000人,硕博录取人数大约在13000人左右,每年差不多要录取20000名学生。
这些人毕业后,基本都会留在大城市,可能会出国,也可能去上海或者深圳发展,但无论如何,至少有一半人会留在北京发展。
这10000人到了婚育年龄,就算平均只生一胎,每年也会产生10000个清北二代。当然部分清北毕业的结婚时可能内部消化,但无论如何这个数字不会低于6000人。
清北每年在北京的招生人数不超过600人,也就是即使在极为重视教育的清北二代中,孩子也必须排在前10%才有可能上清北。
即使在普通学校中,排名前10%的也不是容易的事,在清北二代中排名前10%难度如何不用说了吧,这还没有计算其他名校毕业的二代们。
l超级城市没有特殊待遇
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这些超级城市,还是深圳这样的新贵,在中考和高考中并没有享受到任何的优惠政策,没有任何特殊待遇。
中考,同样是50%的分流率,高考同样也是如此。某种程度来说,这对于这些超级城市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公平的事。
以中考为例,同样是50%的分流率,超级城市被分流的学生综合素质要远超过普通省份的学生,更不要说那些老少边穷地区了。
同样被分流,超级城市的学生分数可能会超过普通省份的学生几十分甚至一百多分,学生能力上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
l中游高校的竞争超级城市有明显优势
在最顶级的名校争夺中,超级城市没有任何的优势,尽管他们的录取比例要高于其他地区,但这些城市的人才密度也同样远远高于其他省份。
严格意义上来说,超级城市的顶级学生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都远高于其他地区,这里的顶级名校之间的竞争只会更残酷,更激烈。
但超级城市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那就是相对丰富的教育资源,虽然在头部的竞争异常激烈,但在中游地区,竞争的激烈度远远不如普通省份。
超级城市的高校数量众多,且招生向本地倾斜,在中游这个范围内,本地学生拥有着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优势。
上顶级名校极难,上普通高校则相对要容易很多,这就是超级城市的现状。毕竟在人才的储备,教育资源的丰富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方面,超级城市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各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由来已久,早在明朝就出现过南北榜的事件,如果完全按照水平录取,北方学子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现在的各省市录取模式,本身就已经考虑到了各地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教育资源匮乏的省份,高校的录取分数和高考大省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北京上海这类的超级城市,虽然上大学相对容易,但在清北、华东五校这个级别的顶级高校竞争中,其激烈程度比起其他省份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和试卷难度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高考录取是一个相对值,顶级学府的竞争取决于当地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中游的竞争则取决于当地的高校教育资源。
总体而已,在任何地方,头部的竞争从来都不轻松。在北京,即使是清北二代,最多也只不过有10%在高考中可以达到父辈的水准。
大城市的优势在于丰富的教育资源提升的整体水平,再加上本地高校的招生倾斜,这使得学生在中游高校的录取上确实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