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的祖父宪宗、哥哥敬宗都是被宦官杀害,其父穆宗也是宦官拥立的,唐文宗是由宦官从十六王宅中迎出而立为皇帝的。历史上对文宗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评价: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就是说,文宗虽然能够勤勤勉勉、宵衣节食,但自身缺乏治国的才干,最终也不能消除祸患。唐文宗李昂执政期间,朝廷官员和宵小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所谓成也宦官,败也宦官。

上天也不眷顾文宗,到开成836年,各地水旱蝗灾不断,彗星频频现于天际,百姓的房倒屋塌,田苗颗粒无收,文宗发出了存抚百姓实施赈济的诏书,但又能够取得多少赈荒的作用。从朝廷用人到国库储藏,从各地灾情到水利兴修,他无所不问,从大政方针到具体措施,他都详细地与宰相大臣讨论研究。唐文宗李昂的饮食从不铺张,特别是遇到各地发生灾荒的时候,他更是主动地减膳。

十月十日是他的生日,这一天被立为“庆成节”,文宗也不允许宰杀猪牛,只许食用瓜果蔬菜。文宗严禁臣下衣着豪华,有位公主在参加宴会时穿的衣裙超过了规定,他就下令扣除驸马两个月的俸钱以示惩戒。有位驸马戴了很贵重的头巾,他提出批评。有一个官员穿着桂管布做的衣服拜见皇上,桂管布是桂林地区生产的一种木棉布,布厚而粗糙,文宗就认定此人是个忠正廉洁的臣子。

为了“洗刷君父之仇耻”,文宗决心剪除宦官。唐文宗李昂以观看甘露之名,发动剪除宦官的行动。剪除所有宦官的问题上,李训与郑注发生了分歧。郑注本打算利用王守澄出葬滻水,宦官集体送殡的机会,一举歼灭所有宦官。这便是史上所称的“滻水计划”。但李训求功心切,决定抢先下手。李训则密谋“甘露之变”,而且赶在滻水计划之前实行。

甘露之变发生在唐文宗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奏称金吾左仗院中有甘露夜降石榴树,地处北方的长安已经十分寒冷了,不太可能有甘露。如果偶尔真有甘露降临,就会被看作是大吉大利的兆头,李训说这是祥兆,所以请皇帝亲往观看。文宗命李训率领百官去察看,李训回来又说这不像真的甘露,文宗故意表示惊讶,命仇士良、鱼志弘带领众宦官去复看。李训事先已经在左金吾衙门埋伏了了亲兵几百人,当仇士良等宦官在李训同党禁卫军将军韩约的陪同下,走到左金吾门口时,韩约显得神情很紧张,脸色都白了,这使仇士良产生了怀疑。

这时,恰巧一阵风吹动了门边的布幕,仇士良等见里面埋伏了许多兵士,知道不妙,立即往回跑,返回大殿后,将文宗推入软轿抬着就走,有皇帝就有话语权。李训追上去,拉住轿子不放,被一个宦官当胸一拳,打倒在地,仇士良等人便簇拥着轿子逃入宫内。宦官缓过神来之后,立即派兵关闭宫门,对宰相和朝廷官员痛下杀手。李训见计谋败露,便化装逃出京城,一路假装疯癫逃进终南山的寺院。仇士良指挥禁军大肆搜捕,在终南山杀了李训。郑注闻变,引兵退回风翔,也为监军张仲清所杀。

在“甘露之变”中,朝廷官员有上千人被杀。这次事变后,宦官更加盛气凌人,对待皇帝也很不礼貌,常常出言不逊,唐文宗羞愧难当,对此一筹莫展,只是饮酒求醉,赋诗遣戏,自叹受制于家奴,还不如周赧王、汉献帝两个亡国君。在独居无人的时候,唐文宗会自言自语:“须杀此辈,令我君臣间隔。”他还留下了一首“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宦官对待皇帝尚且如此,宰相更是不在话下。天下大事从此都由宦官的北司决策,南衙宰相机构只是“行文书”而已。

开成三年,京城内发生了宰相李石遭到刺客袭击的严重事件。李石中了一剑,却是刺断了马尾,还中了一箭,人伤得并不重,但引起了京城的巨大恐慌,第二天上朝的官员仅有9人。似乎上天也不眷顾唐文宗,开成四年六月,久旱无雨,派往各处祈雨的使者却没有带来多少值得鼓舞的消息。文宗对宰相表示,如果上天再这样不下雨,他就将退位,另选贤明之主。不久后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又发生了大火,文宗的身体也出现了不适。开成五年(840)的新年,文宗在大明宫的太和殿走完了他33岁郁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