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伯言: “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 ——《世说新语》
魏晋风度靠名士而存在,那么究竟什么才叫名士呢?
东晋王恭王孝伯说: “名士不必须有奇才,只要身心闲暇,能喝酒,熟读(高骚》,便可称名士!"
王恭特别说了个“痛”字,也就是说,仅仅会喝酒还不行,你还得能喝大酒,所谓酣畅淋漓,不醉不休。
确实,魏晋名土与酒是如影随形的。
竹林七贤阮籍、刘伶、阮咸等人自不必说,只看其他诸位与酒的关系:
“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
“周伯仁风德雅重,深达危乱。过江积年,恒大饮酒,尝经三日不醒。时人谓之‘三日仆射’。
“王忱:‘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
“王军云: ‘酒正自人胜地。’”
“王光禄云: ‘酒正使人人自远。’”
“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 "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耀。举手向葛强,何如并州儿?’”
孔群好酒,宰相王导说: “你那么爱喝酒,难道没看见那盖酒坛子的布慢慢地就烂掉了吗?"
孔群答:“我只知道用酒腌过的肉放的时间更长。”
孔群曾与亲友写信道: “今年田地里收获了七百斛林米,造酒之事当是忙活不完啦!"
又,刘公荣终日饮酒大醉,于是有人讽刺他,他答: “胜过我的,不能不与其饮;不如我的,也不能不与其饮;跟我差不多的,更是不能不与其饮啊。”
那是一个饮酒的时代。
名士如此,小人物也嗜酒如命:
苏峻乱时,庾亮之弟庚冰逃亡,幸得一小卒独驾小船载其出钱塘口。后战乱平息,庾冰报小卒之恩,问其所愿。
小卒答: “也没有其他要求,只要您让我的后半辈子天天有酒喝就可以了。”
饮酒狂潮仍来自东汉后期。当时,曹操面对官员狂饮误事的情形,曾一度下过禁酒令,但遭到以孔融为代表的名士的强烈反对。
随后,嗜酒而狂的情形更是一发而不可收。
魏晋名士之所以嗜酒,被认为是服用五石散后的连贯行为(以温酒行散)。
又有人说,饮酒是为了避祸,并举了阮籍的例子。其实,从整个魏晋时期看,阮籍的例子并不典型。更何况,人家本身就好酒,就算有避祸的想法,也是附属品而已。
魏晋名士尤其好酒,其实有两个主观因素:
一是奉行即时的人生享受主义,如张翰所言: “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或如毕卓所言: “一手持蟹鳌,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这酒脱的享受中,到底是否包含着一种人生大愁,我们是没办法验证的。二是借酒以达到一种奇妙的状态,取得精神上的超脱,从而达到放旷不羁的境界。
无论如何,酒,成就了魏晋风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