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研室

历史教研室

关注
167粉丝
21关注
281被推荐
IP属地:北京

15枚勋章

交流历史知识,继承传统文化

  • 2022年12月6日,美国华盛顿州,最后一架747飞机在埃弗雷特宽体飞机工厂的总装车间。自1969年2月9日,首架波音747原型机试飞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埃弗雷特工厂共生产了1574架波音747。左图为第一架推出埃弗雷特工厂时的照片,右图为最后一架出厂时照片。
    环球视角
  •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飞艇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在世界上非常流行。很多国家都开发了飞艇航线,并且在重要城市的摩天大楼上修建了飞艇系泊桅杆。这其中要以美国帝国大厦最为出名。飞艇可以依靠在这些摩天大楼旁边上下乘客,节省了起降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让乘坐飞艇出行更高效、快捷。
  • 19世纪末的波斯帝国,一名死刑犯被绑在大炮前面,等待被执行炮决。
  • 一代明君这因为干了一件事而留下千年污点
    2022-12-08
  • 1907年,在德国黑森州的萨尔堡堡垒发现的一只罗马时期的鞋子。当时从一口废弃的平民区枯井中发现,经鉴定,鞋子制作于公元2世纪罗马时期,鞋子的皮革材质上饰有精美图案,并且保存完好。
  • 1876年,光绪二年出版的湖北武汉全景地图。
  • 刘邦是“竖子”吗?
    2022-12-08
  •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北方士人纷纷南渡避祸。大帅哥卫玠渡江之后,依附于大将军王敦。王敦很赏识他,有一天夜里就让卫玠和一个叫谢鲲的名士清谈。清谈是魏晋名士非常热衷的一种很高雅的学术沙龙活动,谈的内容多是老庄哲学的抽象哲理,不仅对人的学养、口才要求很高,而且清谈的人还要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才行,否则很难应付那种高度紧张激烈的辩论局面。卫玠偏巧是当时最喜爱也最擅长清谈的,只要他一开口,简直是妙语如珠,让人神魂颠倒。无巧不巧,这个谢鲲也是一个清谈高手,两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于是大谈特谈,因为谈得太激烈,竟然通宵达旦。东道主王敦只有做听众的份儿,整个晚上都插不上一句话!
    我们知道,卫玠的身体本来就羸弱不堪,他母亲经常对他严加防范,不让他参与清谈活动,就是怕他身体吃不消。估计这一次母亲没能管得住,结果这晚过后,这位美男体力严重透支,导致病情加重,终于一病不起。“不起”,一般而言就是死亡。所以,我把这个版本叫做——“谈杀卫玠”。 但是,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无论是“看杀卫玠”也好,还是“谈杀卫玠”也好,其实都有故作夸张、耸人听闻的成分。用现在的话说,这事儿有点“八卦”!我在处理“卫玠之死”这样一个问题时,经常采取轻松一点的方式加以推理:估计卫玠先是通宵达旦地清谈,然后病情加重,接着很快又在建业城的闹市中被疯狂的追星族和粉丝们一通“猛看”,终于一病不起,香消玉殒!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病死”和“谈杀”、“看杀”是三位一体、牵一发动全身的。 我们的古人真是太有才了,不说卫玠是病死的,也不说他是累死的,偏说他被“看杀”,这里面传达的是一种非常唯美的信息,就是人们宁愿相信,卫玠是因为美丽而死亡!这真是“史上最美的死亡事件”!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人十分蓬勃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卫玠的英年早逝,的确是个让人感伤的悲剧,但我们中国人常常有这么一种能力,就是在死亡中发现氤氲的诗意,在废墟中看见明媚的花朵,在无边的痛苦中还能擦干眼泪,“拈花微笑”。人们创造出“看杀卫玠”这个故事,不正是为了以此来安抚那些“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吗?要我说,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精神”和“喜剧精神”,而这两种精神,正是在魏晋那样一个乱世潜滋暗长并发扬光大的。
  • 战国时期,各国为奖励军功,使用过各种军功爵号;最重要的,就是秦国的二十等爵了。它始创于商鞅变法之时,当时大约有十几个爵级,到秦汉发展为20个等级。爵级上附丽着各种特权,如授予田宅,赎罪减刑、役使庶子等;还可以享受多种与平民不同的礼遇,比如爵高一级,坟头就可以多种一棵树之类。汉初依爵级而赐田宅的制度,具体如下表:
  • 古代公文文书,体裁众多:皇帝用来封授褒奖的叫“策”,用来发布政令的叫“制”和“诏”,用来告诫、督责、敦促的叫“敕”,对大臣公文的批示叫“谕”。
    大臣用来向皇帝陈事报告或谢恩的叫“章”,分析问题的叫“疏”,用于反映问题的叫“奏”,用于陈情的叫“表”,用于议政的叫“议”……各有其名,不可混淆!
  • 刘邦攻入咸阳后,将领们争着去抢金帛财物,唯萧何不同凡响,他先去把丞相府和御史府的律令图书给接收了。这可不是个爱财还是爱书的小事情。此后项羽西屠咸阳、烧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灭”,秦朝中央政府的那批文书已入汉手、得到妥善保存了,没毁。汉代的史学家评论道:为什么刘邦对天下要塞、户口和民情了如指掌呢?就因为萧何弄到的那批文书。在“汉承秦制”上,那批文书有承前启后之功。东汉王充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汉)以文书御下。”这“以文书御天下”的说法,跟韩非的“先王寄理于竹帛”异曲同工。经战国而入秦汉,无文书则不足以御天下了。
  • 【没溜的苏东坡】
    有一天,苏东坡的好友徐大正拿着一张纸来求苏东坡给写副字,徐大正高举那张纸向苏东坡炫耀说,这可是蔡公之子蔡谷送给我的纸,你可要好好写哟!苏东坡拿过那张纸,刷刷点点写了几个大字:“此蔡公家赐纸也”! 又有一天,苏东坡另一好友杜几先也拿了一张纸来求字,杜几先指着纸上的几个字说:“你写的字不要超过这几个字的大小。”原来,杜几先担心苏东坡图省事写大字糊弄自己,就自己在卷首写了几个字,要求苏东坡接着写,并且字的大小不能超过自己写的那几个字。杜东坡苦笑一声说:“买菜乎?求益也!”遂不给杜几先写字,连纸也扣下不还给杜几先。 相传东汉时侯霸的使者奉书致著名隐士严光,求严光回书,严光口授后,使者嫌严光复信太少,要求再多说两句,严光说,这又不是买菜,总想多要一点。
  • 唐代杜甫曾写过一首诗:自平宫中吕太一,收珠南海千馀日。后代人都不知道这个“自平宫中吕太一”是什么意思,于是揣测可能唐朝时长安皇城中有个宫殿叫“自平宫”。北宋苏轼偶读《玄宗实录》,看到里面有记载:“有中官吕太一叛于广南”,方知杜甫诗的意思是:自从平定了吕太一,所以下句有“南海收珠”之句。苏轼于是感慨“见书不广而以意改文字,鲜不为人所笑也!”
  • 中国历史变迁的主体是什么呢?除了种族之外,我认为就是其独特的制度与文化。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中国历史就是秦始皇和孔夫子的历史,前者奠定了中国制度的基石,后者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主调。
    易友生活杂谈
  • 苏轼嘲笑王安石没文化!
    王安石先被封为舒公,后被封为荆公。苏轼撰文称:当时有识者说“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以此嘲笑王安石没文化。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是《诗经•鲁颂》里的两句话,意思是:鲁国实力强大,鲁国国君声称戎族狄族我将痛击,楚国舒国我将严惩。 虽然苏轼没有明说这个“有识者”是谁,但是根据苏王二人历来的芥蒂瓜葛,这个“有识者”十有八九就是苏轼他自己!
  • 嘴上重色不重德,实则是个多情种
    2022-12-02
  • 疫情驳读书无用论
    2022-11-30
    11跟贴
  • 《天下长河》中的桥段典故:
    热播剧《天下长河》中有这样一幕:新科一甲进士在太和殿觐见康熙皇帝,康熙问探花郎徐乾学:“你怎么出汗了?” 徐乾学说:“臣见了皇上,汗被吓出来了!” 康熙指着状元和榜眼又问:“那他们怎么不出汗呢?” 徐乾学说:“他们比臣胆子还小,见了皇上,汗都吓得不敢出来了!” 这一桥段实则出自三国时期,钟毓、钟会兄弟见魏文帝曹丕。 东汉末年的大文化豪、大书法家钟繇有两个儿子,钟毓和钟会。钟会就是《三国演义》中被司马昭派去平定蜀汉的那位,他嫉妒陷害邓艾,后又伙同姜维企图在四川割据自立,结果失败被杀。钟毓和钟会年幼的时候,就聪慧异常,尤其是钟会更是古灵精怪。钟会十三岁那年,魏文帝曹丕得知太尉钟繇的两个儿子颇有声名,就让钟繇把两个孩子带来见见。 在大殿上,哥哥钟毓因为紧张,满脸流汗,曹丕问钟毓:“你为何流汗呢?” 钟毓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曹丕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流汗呢?” 钟会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会机智的回答让曹丕哈哈大笑。
  • 照片中的溥仪为何低着头?
    1934年,日本关东军策划的满洲国成立在即,关于傀儡元首溥仪在登基大典上是穿大清龙袍还是三军元帅服,溥仪和日本人产生严重分歧。溥仪希望身穿龙袍登基恢复祖宗帝业,日本人却不希望新国家有大清的痕迹。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日本人妥协:南郊祭天穿龙袍,开国登基穿元帅服。溥仪没办法只好无奈接受! 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用土堆成的临时“天坛”前举行祭天大典。溥仪拿出珍藏了20年的龙袍。这件龙袍是光绪帝登基时穿的,由于光绪帝身材矮小,这件龙袍溥仪并不合身。3月的长春还很寒冷,北风呼啸。系皇冠的带子突然断裂,皇冠在风中摇摇欲坠。这个时候,皇冠是万万不可掉的,用手扶着也有失体统,无奈,溥仪只好低着头,让皇冠处于迎风状态,才没让皇冠掉落。于是就留下这张低头祭天的照片!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