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官渡之战,最终以曹操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被载入中华军事史,此一战令三国早期的天下形势重新洗牌,北方霸主袁绍退出历史舞台,新兴的军阀曹操雄霸北方。
提起这段历史,大家都会认为袁绍和曹操双方实力悬殊,兵力相差巨大,曹操很幸运地得到反水的许攸的帮助,才侥幸赢得战争。史书上也的确是这样写的:
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瓒,兼四州之地,众十余万,将进军攻许。
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
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曹操)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
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上述内容是《三国志》中对双方兵力的记载。由上可知,袁绍的步骑总兵力应该在十万左右,而曹操的步骑总兵力应该在一万左右。这也是后人一直觉得双方兵力差距悬殊的主要信息来源。
但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其实,后来裴松之在注解陈寿的《三国志》时就对此提出了疑问。裴松之认为,当初曹操在兖州起兵的时候,手下就有五千兵力。后来大大小小打了很多仗,但都是胜多败少,兵力只可能增加,不可能减少。况且后来又大破黄巾军,光受降的部队就有三十余万,这三十万黄巾军全部被曹操收编,成为名骚一时的劲旅“青州兵团”。虽然后来打了一些仗,但也不会损失太多。此外,官渡之战中期,双方均采用阵地战法,结营相守,阵地战和野战不同,阵地战双方都需要大量的兵力来坐镇建营,互相威慑。按照当时的记载,袁绍有十余万兵力,军营东西分布数十里,曹操就算再骁勇善战,也不可能靠几千兵力来和对方对峙打消耗战。能够和袁绍的十万多兵力结营相抗,那么曹操的兵力绝对不在少数。如果真的像之前说的那样,曹操只有万把兵力,袁绍则绝对不会跟曹操结营相抗,肯定会主动出击,并全力包围,让曹操的军队与外界隔绝,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曹操不仅没有被包围,还出入自由,曹操不仅让徐晃去攻击袁绍的后勤部队,甚至自己还带兵去乌巢攻击淳于琼,并烧毁袁军粮草。甚至在回来的时候还摇旗呐喊,甚是嚣张,说明袁绍并不能依靠对比悬殊的兵力优势来制约曹军的行动。最后,曹军大败袁军后,曾坑杀袁军降卒八万,在冷兵器时代,想靠一万人坑杀八万人,简直是痴人说梦。要知道,当年秦军出动了六十万大军,以死亡二十万人的代价,才完成对赵军四十五万人的坑杀。
纵然上述疑点是裴松之的个人臆测,但是《三国志》本身的记载也前后矛盾。前面我们说了,曹操当时有骑兵“不满六百”。但是在后面的《钟繇传》中记载:公与绍相持,繇为司隶,送马二千余匹以给军。那么此时钟繇送去的马哪去了?难道钟繇送的不是骑兵,而仅仅是用于宰杀吃肉的马吗?
因此,可以大胆推测,当时曹操的兵力和袁绍的兵力相差无几,因此双方才能长时间“僵持”,而许攸的反水,只是给僵持中的曹操助了一臂之力。至于史书中为何要让曹操显得很弱,也很好理解。对于胜利者而言,自身实力越弱对手实力越强越能彰显自己的英明神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