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ell Reports期刊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苏州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张洪涛教授课题组题为“TIF1γ inhibits lung adenocarcinoma EMT and metastasis by interacting with TAF15/TBP complex”的研究论文,论文揭示了TIF1γ通过依赖TAF15/TBP发挥抑制肺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转移作用的全新调控机制。论文以苏州大学为第一及通讯署名单位发表,在读博士生苏志越、孙泽龙等为第一作者,张洪涛、雷哲两位老师为通讯作者。

肺癌作为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居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约占85%,包括肺腺癌、肺鳞癌以及大细胞癌。癌细胞转移是引起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细胞在转移发生早期常伴随着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赋予了肿瘤细胞更强的侵袭与转移能力。转录中介因子TIF1γ蛋白作为TRIM家族成员,具有E3泛素连接酶的活性,在胚胎发育、血细胞生成、免疫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张洪涛课题组既往阐明TIF1γ被转录因子SOX2负向调控或被环状RNA circPTK2正向调控,从而促进或抑制TGF-β诱导NSCLC细胞发生EMT的调控机制(Oncogene, 2016;Mol Cancer, 2018)。课题组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过表达TIF1γ对未经TGF-β处理的LUAD细胞仍具有抑制其发生EMT和侵袭转移的能力。因此,推测TIF1γ可能还具有非依赖TGF-β信号通路发挥抑制LUAD细胞发生EMT和侵袭转移的调控机制。于是,运用免疫共沉淀与质谱分析等实验技术,发现了与TIF1γ相互作用的重要胞核蛋白TAF15 [TATA-box binding protein (TBP)-associated factor 15]。TAF15 作为TFIID 转录复合物的一员,能够通过与TBP 结合参与基因的转录调控。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TIF1γ可以抑制TAF15促进的LUAD细胞的EMT过程和侵袭,并阐明了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TIF1γ(M+PB结构域)与TAF15竞争结合TBP以及TIF1γ(RBCC结构域)单泛素化修饰TAF15驱动TAF15出核,从而抑制IL6转录激活的机制实现的(如下图)。该研究成果不仅为深入理解TIF1γ调控TAF15/TBP依赖的IL6的转录激活和LUAD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转移性LUA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标。

张洪涛长期从事基于TGF-β诱导EMT的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调控机制研究,近期以苏州大学为第一及通讯署名单位发表了一系列EMT相关的研究论文(FASEB J, 2022; EMBO Rep, 2021; Oncogene, 2020)。课题组拟继续围绕EMT这个肿瘤转移相关的重要科学问题,深入开展肺腺癌转移调控的分子事件,期望为临床治疗转移性肺腺癌提供重要的分子靶标。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优势学科三期项目“基础医学”等资助。

声明:本文仅供科研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来源:https://www.suda.edu.cn/suda_news/jxky/202210/3d4d416c-7f2e-4eb8-8807-cdca93144f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