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4日,赵钲猴画作品“畅怀年大有,极目世同春”参加墨香中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北京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赋诗心在昊苍

文/赵钲

记得齐白石老人为画好花鸟画,路上每遇虫、鸟,便停步观察、默写。然后再出自己意,移到画中,生动活泼。几十年来我也遵循此法。去年冬阳下午四点左右,我与妻散步,见落叶的树枝上蹲着一只赭灰的小鸟,在尽情地享受日光浴,见我靠近,它也不怕。转动着小脑袋,和气可亲之态,镌刻我心头,所以常将移入图中。前几日园中见剑兰花儿勃发,晶莹如耳坠。身旁一丛新篁,相依互衬,妍然入画,赏之良久。不忍移步。是知一切的画,源自于生活,凡合于美的法则,皆可入画,引得欣赏家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常作画中规中矩,不甚为奇,但当小饮微醺之时,又有好纸佳墨称手,以气挥之便不依常法,纵横如意,时出新意。如四条屏中斑鸠与古松之中的用笔,鸟身羽毛松灵,松针挥洒出奇。这时的松针便像“风尘三侠”中虬髯客的胡须。而旁边的凌霄花嫣红柔润,就似红拂女漂亮的双颊。第三幅中美人蕉下有一只八哥鸟,正在惊奇的看着鸠鸟飞去的身影。思量它为何如此匆忙。至于棕榈树焦黄、葱绿色彩的变化,与子规鸟的涉入,这样四条屏的意境便串成一气,合为整体,使人心醉矣。

大自然之景无处不美,四季变化,鸟语花香,关键在于我们难得浮生半日闲情,驻足欣赏。杜甫诗中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又将自然之景,与胸中对时事的感受联在了一起,吐出来,就成了诗,成了艺术。书画也是这个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钲,1955年生,江苏兴化人,字誉然,号闻轩。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全球汉诗总会理事、江苏省诗词协会理事。赵钲擅画猴、芦雁、龙虾、百花,著有《赵钲画集》《画境诗情》《诗书画缘》《百花词画集》等,作品曾在北京、南京、连云港、马鞍山、淮安等地展出,并被广大书画爱好者、博物馆、书画收藏机构、企业等广泛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