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给大家分享了一些预防感冒的穴位,顺便附赠了感冒后针对咽喉肿痛,嗓子有痰的按摩穴位和反射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每天照做。
预防保健,贵在坚持,希望大家都能不光眼睛学会,还能动手呀~
立冬之后,就正式进入冬季了,受风外感风寒的人也变多,
尤其是供暖以后,室内外温差变大,北方暖气温度高,也干燥,本就容易有内火,
哪天遇到大降温,出门上班再吹个风,这一冷一热的,就很容易发烧。
而且是高烧,反反复复的,吃退烧也不管用。
整个人迷迷糊糊的,别提多难受了。
这时候可以试试一味清内热的药——生石膏。
药店买生石膏15克,加上一把粳米(约20克),3碗水,一起煮米汤,等米煮熟了,差不多三碗熬成两碗,直接趁热把米汤喝了。
喝完身体会微微发汗,期间注意衣着宽松,便于散热;注意别受风,可以盖着被子睡上一觉。
基本2~3个小时就退烧了,也不会反复再烧。
这个方子非常适合高烧38℃以上久烧不退的情况,38℃以下的就不用了。
对不爱吃药的儿童也很适用。
孩子生病最为难办,不管中药西药口感都不好,只能强行喂药,家长心疼,孩子也受罪。
石膏粳米汤退烧就很容易服下,效果好,口感也好,也不伤正气,非常适合儿童。
生石膏的主要成分是含水的硫酸钙。另外还有少量的硅酸、氢氧化铝、硫化物和微量的铁、镁等。
内服部分胃酸转化为可溶性钙盐,使肠吸收入血后,血清中钙离子的浓度升高,可抑制体温中枢、降低骨骼肌的兴奋度、降低血管通透性,故具有解热、镇痉、消炎等作用。
生石膏:(清热泻火药)辛、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由此可见,生石膏是透内热的,它可以将热邪从里面清透出去。
大米熬成的米汤趁热喝下,借着这股热气,可以让身体出汗,驱散体表的寒气,同时粳米还可以调和胃气,历代典籍中皆有记载。
如,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强调说,粳米能养胃气、长肌肉;
《食鉴本草》也认为,粳米有补脾胃、养五脏、壮气力的良好功效。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养生方法,多食粳米粥 。
粳米既不让生石膏伤了胃,又能让生石膏的药性逗留于胃中,可以更长时间地发挥作用。
民国名医张锡纯就特别善用石膏。
在过去,多认为生石膏是大寒的药物,而张锡纯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录,认为生石膏只是“微寒”,所以用量要大,所谓大寒的说法不正确。
张锡纯认为:“生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
张锡纯自己说:“生石膏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他的石膏粳米汤一方,用起来真是有如神助。
也就是说,对于感冒初期,内热严重的发热者,用生石膏降内热,调节体温非常有用。
注意!!!生石膏可以口服,煅石膏不能口服,可千万别买错了。煅石膏是受外伤用的,它有助于肌肉的恢复。
注:文中方剂均为分享交流,具体用量应遵医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