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平定东吴,三国割据的局面被晋朝结束,中国归于一统。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先后归于晋朝,三国的君主也都落入了晋朝手中。那么晋朝是如何对待这三国的君主的?
一、兵败而亡的蜀汉。
在三国之中,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就是蜀汉。蜀汉的灭亡,在于君主暗弱,臣子肆意妄为。在朝中有宦官黄皓作乱,依靠刘禅的宠信扰乱朝政。在外界有姜维穷兵黩武,不顾客观条件,无休止的对曹魏用兵。在内忧外患的逼迫下,蜀汉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
当时掌握曹魏政权的司马昭,在对形势进行了缜密分析后,决定对蜀汉发动进攻。他不顾手下的反对意见,调集优势兵力攻击蜀汉。由于姜维防御方针错误,再加上内部混乱,使得魏军得以轻易突破秦岭天险,夺取汉中。
在战争后期,姜维率军在剑阁挡住钟会的进攻。但是魏将邓艾偷度阴平,在绵竹击破蜀军的抵抗,迫使刘禅投降,蜀汉就此灭亡。在接下来邓艾和钟会的争功动乱中,魏军借机对蜀汉人员进行了大清洗,杀害了包括原太子在内的大批蜀汉官员。刘禅则被保留下来,送往洛阳。
由于刘禅是第一个被俘虏的君主,而且本人还是主动投降的,并且与曹魏的夏侯氏有姻亲关系。为了向割据江南的东吴做宣传,曹魏对刘禅还是比较优待的。原本邓艾在蜀中就擅自做主,拜刘禅为骠骑将军。等到洛阳后,司马昭对刘禅进行了观察,然后再决定对他的处置。
司马昭和刘禅宴会,故意派人表演蜀中的歌舞,其他人听了都感到悲伤,而刘禅则表现得嬉笑自若。后来司马昭又问刘禅是不是还怀念蜀中,刘禅回答说这里生活得很快乐,不想念蜀中。由此传下了“乐不思蜀”的成语。
司马昭在经过观察后,认为刘禅庸懦无能,而且做人无情无义,对自己的统治没有威胁。因此,司马昭决定留下刘禅的性命,为统一东吴做表率。他封刘禅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还赏赐他绢万匹,奴婢百人,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从此刘禅就在晋朝过起了安乐公的生活。
二、前车后辙的曹魏。
掌握了曹魏政权的司马氏,当然不会久居人下。从司马懿高平陵政变起,他们就对皇帝步步紧逼,想要早日改朝换代。曹魏皇帝被他们或废或杀,到了最后一任皇帝曹奂时,曹魏的统治也走到了尽头。
晋朝取代曹魏,依然是采取了曹魏取代汉朝的方式。所用的程序无外乎还是进位国公、加九锡,然后禅让的那一套程序。在司马炎成为晋王后,曹奂又命晋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县。
这一切已经承认了司马炎皇帝的权威,接下来曹奂又下诏禅让,司马炎在举行禅让仪式后,登基成为晋朝的皇帝。由于这整个一套程序,完全是依照当年曹魏取代汉朝的程序来的,因此在对待曹魏君主的处置,也是依照曹魏对待汉献帝的待遇进行处置。
当年曹魏“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司马炎称帝后,他封魏帝曹奂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魏氏诸王皆为县侯。同时司马炎还下令,将不重要的国家事务也报告给曹奂知情,给曹奂一定的政治待遇。
三、最后灭亡的东吴。
东吴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东吴在蜀汉灭亡后,它所剩的日子就屈指可数了。可是东吴最后一位君主孙皓却异想天开,幻想着灭亡晋朝,一统天下。他对内残暴统治,对外穷兵黩武,加速了东吴的灭亡。
晋太康元年,晋军兵分六路,二十多万军队水陆齐发,采取突袭的战术,对东吴发动了攻击。东吴军队对此没有防备,面对晋军毫无斗志,一触即溃。在短短的时间里,晋军就打到建业。孙皓的军队土崩瓦解,只得投降了晋军。
在孙皓投降后,司马炎对他也进行了优待。他在开战前就宣传不杀死孙皓,如今孙皓来降,司马炎封他为归命侯。并且还赏赐孙皓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孙皓的太子孙瑾拜为中郎,其他为王的孩子,也拜为郎中。
结语:
在晋朝灭亡三国后,对这三国的君主都进行了封赏。在这三个君主中,待遇最好的是曹魏的君主,不但保有王位,有万户的封邑,孩子还被封为县侯。待遇稍差的是刘禅,他被封为公爵,孩子也被封侯。最差的是东吴的孙皓,自己只被封侯,孩子为王的仅仅做了郎中。
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是,晋朝是从曹魏禅让而来,为了显示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合法性,对曹魏的君主特别优待。刘禅则是第一个归降的君主,要用他向东吴做宣传榜样,瓦解东吴的抵抗决心。东吴则是最后归降的,此时天下已定,这个君主已经失去了价值。同时这种差别也是晋朝向世人的一种暗示,效忠晋朝早晚带来的后果,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