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装着爱,行动却全是伤害。

我相信,你的内心是爱他的,但如果不懂得正确展示和表达,对方就无法感受到,更有甚者,内心存着爱,却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是对伴侣的伤害。

之所以心里和行为不一致,更多的原因就在于:

爱是与生俱来的,但爱的能力不是,能让伴侣感受到你对他的爱,更是需要后天习得的。

这小两口结婚仅仅4年,关系就陷入了冰冷,心存爱的两个人,怎么就无法靠近呢?

“小姑一句话,让我挨了3拳”

求助人刘女士,一见到调解人就说,因家庭矛盾,她气不过和14岁的小姑子动了手,小姑子虽然年龄小,但说话很难听。

丈夫穆先生知道后,也气冲冲地和刘女士动了手,她说,我的头都肿了一个月了,伤痕还是那么明显。

调解员找到了刘女士的丈夫,他说,妻子和亲妹妹动了手,妹妹那么小,自己当时肯定很生气,所以才有了过激举动。

此时,穆先生拿出了妹妹受伤的照片,调解员一看就感到十分吃惊,小女孩的脸部被挠得很厉害,调解员不解地他问原因,他回答说:

只因我妹起床起晚了。

通过和穆先生的了解得知,他们小两口和母亲、妹妹住在同一小区,当天是妻子专门去了母亲和他妹妹住的家里,并和妹妹动了手。

刘女士解释说,当时因为她要去地里种蒜,就让小姑子看孩子,这件事还提前一天给小姑子说了,可是第二天那么晚小姑子还没起床,所以刘女士就急了。

调解员有些气愤地说,一个14岁的孩子,她有什么义务给你带孩子?还和小女孩动手,脸上的伤对一个小女孩伤害多大呀!

刘女士理直气壮地说:

我本来对小姑子就有仇恨。

她的这一句不经意的话,让现场的人都感到诧异,刘女士仅仅结婚才4年,怎么就和一个14岁的小女孩,有这么大的矛盾,还用上了仇恨、怨恨这种词语。

刘女士说,有一次,给孩子喂奶,但孩子就是不吃,可丈夫不理解,还怨她,所以她很委屈,心里就憋着气。

调解员提醒她,和丈夫产生矛盾,有委屈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把气转移到别人身上,更何况还是转移在一个14岁的小女孩身上。

刘女士并不接茬,只是说,这些都怨丈夫,都是丈夫让她气不顺。

丈夫穆先生说,当时他觉得,妻子不喂孩子奶,就是用孩子来置气,所以他一时冲动,和妻子动了手,如今他承认,自己确实错了。

调解员提醒他,动手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加剧矛盾,并且这已经触犯了底线,并建议他以后要多沟通。

但调解员还是纳闷,这夫妻间的矛盾,为何会伤及到其他无辜的人呢?

刘女士说,当时她正在大骂婆婆,但小姑子插嘴说:为啥要骂她的母亲,母亲又没做错事!

刘女士肯定地说,就是小姑子这句话惹恼了她。

调解员又进一步问,夫妻矛盾,为什么又牵扯到了婆婆呢?

她不以为然地说:

这都是嘴边的话,夫妻有矛盾骂人,吵架骂他母亲,很正常,如果她儿子不跟我动手,难道我会骂他妈吗?

丈夫穆先生也说,妻子骂人不仅骂母亲,他都习惯了,这就像她的口头禅,总是挂在嘴上。

妻子愤怒地说,

就因为小姑子的一句话,刘女士才挨了三拳,并说:我骂婆婆,小姑子插什么嘴!

她认为,自己和小姑子的矛盾这么大,原因就是丈夫不会化解姑嫂矛盾,这都是丈夫的错。

穆先生说,妻子当时提出了一个无理要求,说她要把丈夫对她的不好,全部打在妹妹身上,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调解员惊奇刘女士的脑回路,她竟然想把和丈夫的矛盾,转移到无辜的小姑子身上。

可刘女士听到这话,她立刻反问:

她(小姑子)是无辜的吗?她绝对不是无辜的。

无论调解员怎样开导她,她还是把责任全部甩给丈夫穆先生。

连在旁边的另一名工作人员都听不下去了,她说:姑娘(刘女士)说直白点,你和一个小妹妹能有啥矛盾呢?你就是有点欺软怕硬!

刘女士说,男方所有的家人曾经来到家里,说要把她轰回娘家,否则男方的亲戚们,就不肯离开。

调解人这才明白,原来刘女士和婆家所有人的关系,都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所以调解人反问她:是否考虑过问题在自己身上?

她想反驳,但发现无话可说,只能吞吞吐吐地说:

他们只会说我的错,而不说丈夫的。

丈夫穆先生并不同意这一说法,他说,十次有九次,都是妻子先动手的。

刘女士这才承认,是自己先起的头,但她表示,自己的脾气已经被压下去了很多,但丈夫总是和她动手,已经成了习惯。

刘女士继续说,丈夫的性格不善言谈,性格内向,大多数的矛盾,都是她先激怒的对方。

可小两口习惯性地用动手解决问题的模式,不仅无法消除矛盾,还进一步让矛盾变得更加剧烈,如果两人这一习惯不改,他们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刘女士说:丈夫如果不改变,我也改变不了,因为我俩的脾气一个比一个硬。

调解员的劝说,是想让刘女士先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但是她始终觉得,自己没问题,反而都是身边的人针对她。

调解人继续劝说,可她仍然说,是小姑子的错,否则自己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打小姑子。

小潞观点

心理学:具有“受害者心理”的人,通常都认为自己总是遭受不公的待遇,这是一种认为自己楚楚可怜,没有人疼的一种心理状态。

刘女士在生活中,她表现出,对身边事物充满了抱怨和指责的行为,并且生活态度也比较消极,这都显示出,她具有这种“受害者心理”。

这样的人,把身边的矛盾和不幸,主要归结在客观环境和他人的身上,进而催生出她自怜的心理和思维模式。

这就是她在沟通中,为什么总是把错误归结在别人身上,而认为自己并没任何问题的原因,因为她认为自己是“受害者”。

刘女士是爱丈夫的,但她却用错误的行为表达“爱”。

在调解过程中,即便妻子觉得自己很委屈,她都没有说过分开的话,包括这次调解,是她主动找到调解员的。

这都说明,她想挽留这段婚姻,想解决婚姻中所存在的问题,这就已经说明,她是爱丈夫的。

但她的行为却推开了丈夫,让丈夫不敢靠近。

妻子的这些外在行为,无形中把丈夫推到了对立面,而丈夫不懂得调和关系,更让妻子和家人的关系陷入了紧绷的状态。

当发生夫妻矛盾时,他们还错误地想用大打出手和拳脚相向的方式,来达到意见的统一,这种粗暴,让矛盾的解决更加无望。

两人只有学会正确地表达爱,并让对方感受到,才能让两人的感情向好的地方发展。

心里存着爱,可落实在行动上,却表现出的是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