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这首脍炙人口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旋律优美宛如天籁,歌词像诗一般隽永,印刻进每个人的童年,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

不过,放在满清时期,歌词里面波光粼粼的北海和“美丽的白塔”,却没有如此清澈明朗,这一海一塔互相搭配,构成了当年帝都北京的战略要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44年4月,明朝最大的带路党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迎接满清八旗军队入关。

10月,满清顺治皇帝定都北京。

这一年岁在甲申,对于大明来说,是崇祯十七年,至于满清,就是顺治元年。

到了顺治八年(1651年),藏传佛教“恼木汗”巴周·金巴嘉措,向顺治建议,要在紫禁城建一座佛塔,寿国佑民,以保国家社稷永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民间传说,北京城由刘伯温设计建造。

因为地处“幽州苦海”,时常有孽龙肆虐,所以,刘总师伯温先生以哪吒为蓝本,修出了一座“八臂哪吒城”,镇服孽龙,让帝都京畿风调雨顺。

除了“八臂哪吒城”,北京城里面还有真武大帝坐镇。

沿着北京中轴线,故宫北面就是景山公园。

如果从空中俯瞰景山,大殿、宫门和周遭树木、山石呼应,勾勒出一副惟妙惟肖的真武大帝坐像。

不过,在那位“恼木汗”看来,哪吒、真武大帝都不叫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跟顺治皇帝说,皇帝你是降伏恶魔的“文殊大皇帝”,北京皇城是大威德金刚的坛城,修建佛塔再合适不过。

这位“恼木汗”从黄台吉时期,就在沈阳一带活动,是满清贵族圈的红人,满清入关后,更受当权者重视。

所以,对于他这个提议,顺治满口答应,于是选定北海琼华岛修建佛塔,这便是白塔的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北海白塔是“恼木汗”主持修建的,也一度被称为“喇嘛塔”。

白塔修建好之后,塔顶标高达到112.4米,成为北京城内的最高点。

地处紫禁城跟前,又是帝都最高点,护佑“国泰民安”的北海白塔,很快就发挥起军事作用。

顺治十年(1653年),“设信炮于白塔山,立杆标记”。

信炮,顾名思义,目的是为了沟通信号,尤其是遇到紧急情况,鸣放信炮用来报警。

除了北海白塔放置信炮,当时在皇城内九门也放置信炮,形成了以白塔为中心的预警系统。

只要白塔信炮一响,九门信炮齐鸣,京城文武官兵听到炮响,必须立即紧急集合、整装待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以上布置,就看得出来,北海白塔信炮,是整个帝都战略的关键一环。

所以,这里的信炮,决不能随意点燃鸣放。

一般来说,需要满清皇帝亲自下圣旨,并发放允许点炮的金牌,才有权动用北海白塔信炮。

“以金牌为信,牌铸[鸣炮]二字,藏于禁中,牌至则举。”

顺带说一句,以上两处关于“信炮”的记载,都出自《东华录缀言》。

作者奕赓出自满清铁帽子王之一的“和硕庄亲王”家族,他的父亲是庄襄亲王绵课。

不过,因果循环总是不爽的。

到了奕赓这一代人,庄亲王这顶铁帽子,却因为给满清皇帝修坟出了差错,“以罪革爵”。

以至于这位奕赓,自称“天下第一废物东西”,成了名噪一时的红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海白塔的信炮,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废弃,炮台上的铁炮和大铜炮,都送进了神机营炮厂。

从顺治十年,到光绪三十一年,这250多年里,北海白塔的信炮燃放了多少次,已经无从查起,但是,有那么一个时刻,该它大展身手。

咸丰六年(1856年)10月,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支持下,悍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十年(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海淀镇后,纵兵侵入圆明园,开始疯狂劫掠。

在英法联军大肆抢掠和放火焚烧之下,圆明园,这座经营了150多年,综合中西建筑艺术成就的“万园之园”,这世界上少有的壮丽宫殿和园林,最终化为乌有,连带着一同遭到毁灭的还有无数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图书典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圆明园浓烟升腾,咸丰皇帝却不顾一切,以“西狩”的名义,逃出北京城直奔承德,让避暑山庄成了“避难山庄”。

浩劫当头,满清皇帝抱头鼠窜、弃城而逃,那白塔信炮,就算响个几百上千声,又能如何!

至于四十年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

英、美、法、德、俄、日、奥、意,这八个国家纵兵施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这时的千年帝都,袒露在侵略者面前,连一点儿防御能力都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