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山西一干部路过一村庄,正好碰见老道士为村民做法事。他走进一看,突然大吃一惊,法坛上竟挂着一副明朝原始天尊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山西闻喜县文物站一老干部下乡办事,途径附近的一个村庄时,远远就听到敲锣打鼓的嘈杂声。

老干部感觉好奇,就决定进村看一看。往村里没走多远,就看到一户农家正在布置灵堂,忙着办丧礼法事。

在灵堂中间,摆着一张做法事的方桌,即法坛,而桌子上则有序地摆放着蜡烛、黄纸,法印、令牌等法器。一位戴着帽子的老道士,则在法坛前神秘地念着咒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在北方的一些农村,如果家里老人去世,按照风俗办丧事,一般要请道士做法事,俗称“打蘸”。目的是为逝者超度亡灵,同时也是孝子贤孙表达孝道的方式。

随着法事进入高潮,围观的村民也越来越多。老干部很少见过这样的场面,便也挤进人群里专注地看起来。当老道士,对着法坛上的原始天尊画像念起奇怪的咒语时,老干部突然被这幅画像所吸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幅道教黄箓斋图,主要是超度亡灵时悬挂的神灵画像,画中的形象一般以道教的神仙真人、圣贤祖师为主。

由于老干部平常就对道教文化颇有研究,所以他看到这幅画像后非常感兴趣,便一点点挤到法坛旁边近距离观看。

看着看着,他又惊又喜,因为这画像的纸张暗黄,技法颇有明清古风,一看就是上年头的老东西。

怀着激动的心情,老干部恨不得马上就走到法坛上,取下画像进一步观看。然而考虑到法事正在进行,他只得耐着性子等待。

过了很长时间,法事终于结束。然而让老干部傻眼的是,他还没挤到法坛边上,老道士就迅速将画像收了起来。

老干部壮着胆子找到老道士,开门见山地说:“老道长,我想看看您刚才挂着的天尊画像?”

听到这个突然的要求后,老道士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当场语气坚决地回绝说:“你是谁?好无礼!天尊画像是祖传之物,不是谁想看就能看的!”

作为修道之人,老道士不看重名利钱财,唯独对神明画像看得比性命还重要,而一个陌生之人突然要看画像,他当然非常警觉的拒绝。

此时的老干部也意识到自己的唐突冒失,一边道歉说好话,一边表明自己的身份,称自己是县文化站的干部,这次下乡主要是进行文物普查,路过村里,正好看到道长做法事所挂的画像,感觉是幅古画,便想近距离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道士也是知书达理之人,见老干部言辞真诚,也缓和了语气,说:“原来是这样啊!不过这里人多口杂,要看的话,还是随我到道观里!”

随后老干部跟随老道士,步行10来里路,来到一处破败的旧道观。进入道观后,老道士先对着画像焚香叩拜一番,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将画像展开放在香案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干部靠近认真观看每一个细节。这件原始天尊画像,为绢本材质设色工笔重彩画,高195厘米、宽154厘米,这样大尺寸的三清画像,在当时的国内是非常罕见的。

从画像的笔法来看非常细腻,图中的原始天尊神态安详,胡须飘逸。金色道冠上装睡着华美的云纹和火焰纹,各种颜色的宝珠镶嵌在道冠之上,而他的右手则握着一颗巨大的太极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画像,神圣庄严,充满仙气,让所观之人,无不产生敬畏之情。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和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并称道家“三清”,且是“三清”尊神之中地位最尊者,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他是“主持天界之祖”。因此在道教场所,原始天尊作为主神,位列三清像的中间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认真的观察,从画像的材质、画风、人物形象等多维度推断,老干部初步推断,这幅天尊画像应该是明代中期的遗物。从这幅画作的规格和珍贵程度来看,一般应该在名山大观才会出现。

那么这幅稀世珍宝,为何会出现在这个小道观呢?

带着这个疑问,老干部向道长询问画像的来历。道长一听也没有犹豫,而是坦诚相告事情的原委。

原来在道长年轻之时,曾在运城万寿宫跟着一位大道长学道,后来学成出师之时,师父为了表示对徒弟的器重,便将悬挂于三清殿的三清画赠予他。这幅原始天尊画像,只是三幅中的一件。

“哦!原来是,师徒相传而来!那两幅画像可否一并观看呢?”老干部兴奋的说道。而此时老道长也感觉遇到了知音,便将其他两幅画像请了出来。看着这三幅画像,老干部十分激动地说:“这三幅画像,真是精品中的精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道观条件简陋,部分画像的边缘已经有了一定色变,从更好的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老干部向道长提出建议:上交国家保管。然而听到这个建议后,道长却态度大变坚决不同意。

考虑到这三幅画像是道观的镇馆之宝,又是师徒祖传之物,让道长捐出有点强人所难,所以老干部又想出了折中的方案,提出将为道观提供三幅一模一样的三清像高端复制品,并向县里申请一笔可观的资金翻修道观,作为对道观的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个方案后,道长虽然还是非常不舍,但是从更好的保护画像文物以及道观的长远发展出发,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决定为国献宝。

这三幅画像,技法高超细腻,风格气魄宏大,颇具汉官威仪,艺术上既有唐朝的威武,又有宋朝的精细,可以说是集恢弘精致于一体,是非常珍贵的明朝道教画珍品。目前作为镇馆之宝,珍藏在运城市博物馆,深受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