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道截图

20日傍晚,郑州市纪监委、卫健委在“清风郑州”公号发布了《网传“郑州4个月大女婴夭折”有关调查情况的通报》,称“不存在网传‘120拒诊和延迟1个半小时到达现场’的问题”。

通报第一部分,指出女婴李某雨,“为29周剖宫产早产儿,出生后曾在保温箱治疗60余天。”“1个月前因腰部血管瘤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进行硬化剂治疗5次。”

通报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报截图

众所周知,人的孕期以40周左右为标准。胎龄在28周—37周之间的新生儿即早产儿,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夭折。强调女婴“29周剖宫产早产儿”的先天素质,及“腰部血管瘤”的基础疾病,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暗示其先天不足,夭折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可是,相比于女婴的先天素质;更应该着重关注的,难道不是涉事各方接到女婴父亲求助之后的应对、操作吗?早产儿的额头上,又没写着“必夭折”三个字;对女婴之殇,暗戳戳的另找理由、借口,有意思吗?

4个月16天的女婴,连话都不会说,离牙牙学语阶段都差着大半年的距离。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需要看病?当然得家长作出判断,提出诉求,继而医生再给作出专业判断。

女婴父亲李先生14日中午,间隔4分钟两度拨打120,第一次120调度员说,集中隔离酒店得驻点医护打,李先生遵嘱又和酒店方面沟通后,才又有了第二次的拨打。这说明,李先生和酒店驻点医护,都认为需要给孩子看病,且这并非酒店驻点医护所能胜任的。

可120出诊医生李某12点29分到达后,看都没去看孩子一眼,还是让酒店驻点医护去查看孩子情况——足球又踢还给隔离酒店驻点医护了,一切又绕回了原点;听报孩子已入睡,就裁量(间接判断)为“非危急重症”,最终于13点18分走掉了。那打电话喊你来,究竟是干嘛来着的呢?古时候医生给人看病,都还讲究个望、闻、问、切呢;他却能“隔山打牛”,简直是华佗再世,张仲景复生,也太神了吧?

报道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道截图

之后李先生和隔离酒店,随即谨遵医嘱,听从其“遗言”,改走“上报后转往定点医院”的程序,给女婴救命的第二条道路。可是,居然从13到20分钟左右,直到18点53分,历5个半小时,才算有了点眉目——层层逐级联系上报,信息终于经金水区传送至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

可这么个龟速蜗行的节奏,效率,正常吗?黄花菜都要凉掉了吧?

而后指挥部居然舍近求远的,将转运信息推送至一百公里开外的,郑州市下辖的县级市——登封市的阳城医院,“指派56号站转运车组执行该转运任务。”,理由居然还是“为你好”——说是该院基础医疗设施较完备,且有收治婴幼儿的儿科专用病区。于是乎,转运车在做了约一个小时准备工作(消杀等)后,于20点42分抵达隔离酒店接到人,又开102分钟的远途,于22点24分抵达阳城医院。

可是,要说作为医疗资源集中的省会大城市,郑州,居然市区的各定点医院,条件还及不上一个僻处偏远郊县的医院,说出来,有谁相信?

再有,争分夺秒地去和死神赛跑,把握住最佳的救治时间,难道也压根不重要吗?

15日凌晨0点29分,女婴出现恶化险情——“”手脚冰凉”“四肢末梢发凉,呼叫、刺激均不应。”,终经抢救于3点57分无效夭折。难道真就如刘德华《天意》所言:“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终究已注定……”?

通报第三部分结论说:“不存在网传‘120拒诊和延迟1个半小时到达现场’的问题”,那存在什么?

一:存在120出诊医生李某到了如同白到,连望闻问切一下女婴都没有,间接判断“非危急重症”,就走掉了。

二:存在隔离酒店逐级上报联系转运,要用上5个半小时,也才只能算有点眉目了。

三:存在转运准备工作(消杀等)要用上约一小时,舍近求远奔赴偏远医院又要走100多公里,花上102分钟。

套用下九叶派诗人王辛笛《风景》中的名句:“列车轧在‘郑州’的肋骨上 一节接着一节都是……问题。”

下结论后,通报笔锋一转,又来个但书,轻描淡写的“承认”,还是“有那么点问题”——“但在……接诊过程中,暴露出个别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履职尽责不到位、工作不深入、应急处置能力不强,集中隔离场所培训管理不到位,对幼儿等特殊群体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然后,“根据有关规定,分别给予集中隔离点专班负责人高某某、曲某某及集中隔离点驻点医生姚某、郑州市紧急医学救援11号急救站医生李某、定点医院医生孟某某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诫勉和党纪政务处分。”

这是在分别罚酒一、二、三、四杯,来,大家都干杯掉吗?

最后,通报表态:“我们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聚焦重点人群和急危重症患者诊疗工作流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可是,年初,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邢若齐就曾说过:国家卫健委已作出相应部署,重点要求“各地区要为急危重症患者开设绿色通道,重点保护好重大疾病患者以及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医疗需求”“对发生疫情的地区,要求细化医疗服务保障。管控区和封控区要完善应急状态下的医疗服务管理运行机制……”

都9个多月过去了。郑州市卫健委怎么作业还没做好的呢?还在说什么“将……聚焦重点人群和急危重症患者诊疗工作流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而不能是“已……”,这是不是太拖拉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