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公开的场合中,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能够听到的,关于和田玉价格变化的言论,都是一边倒的涨声一片,这当然与其背后的利益驱使有关。但偶尔我也能够听到与之对立的声音,宣称和田玉的价格已经大跌了90%。
如此矛盾的信息不免叫人迷惑,和田玉目前是涨是跌,未来还存不存在传说中的保值性,这可以说是摆在我们所有爱好者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但我首先还是要澄清一下,凡是那种看似真实客观,准确列出和田玉涨跌数据的说法,反而都不值得采信。因为其品类众多,等级落差巨大,在市场上的成交表现更是错综复杂,也不太可能通过简单的统计,就得出总体的价格走势结论。
和田玉又不是像汽车、电脑那样的标准化量产工业品,怎么可能笼统地轻言涨跌呢?以我过往的经验来看,但凡是言之凿凿地声称玉石涨跌的人,要不是不负责任,便是别有用心。
如果一定要我回答和田玉整体价格走势如何这个问题的话,参玉反而更倾向于近三四年来,和田玉市场受到实体经济低迷的影响,总体交易量萎缩,价格下滑。
具体地看,这首先体现在昔日十分畅销的“大白料”上,如今它已经沦落到没人买的地步啦!要知道在玉器市场最为火爆的那个年代,一条8毫米直径的这种山料手串,在京都的知名典当行里要卖到2800元,还供不应求.
而其账面的采购价也得要800多元,但时至今日,这种蠢物在批发商那里仅售三五十元都无人问津,这跌幅不可谓不巨大吧?(至于参玉为什么知道人家的商业机密,这全有赖于我一位同学的透露,且内容真实可靠,无需怀疑)
与之相似,前两年还引得初学者们争相抢购的所谓“米达料”,如今非但风光不再。好像连当年为之炒作最为卖力的网络媒体,近来都不太好意思提及这个名字了。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他们以此之名售出的实则多为贵州的罗甸玉。
相对而言,目前在各大直播间里最为畅销的还是雪白干净的俄罗斯山料与浓妆艳抹的俄罗斯碧玉。块头大、分量足,这是它们吸引消费者的另一大卖点,只是逐渐了解玉石知识的爱好者们总是觉得俄料血统不够纯正,价格也就一落再落。
去年趁着《新国标》的推行,机敏的宣传者又搭上了便车,开始鼓吹青海所产的翠青,而前几年最受女同胞们喜欢的青海料又非“藕粉”莫属,只不过它们的热度终难持续,今年也是先后被大家淡忘了。
至于韩料,就连这个名词都仿佛被历史尘封了一般,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它似乎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好像花钱买它,都是一种叫人费解的行为,又谈何升值涨价呢?
讲到这里可能大家也都发现了,大多数广义和田玉的山料价格都在断崖式的下跌,而它们的单价虽然不高,其产量却远非和田子玉能及。所以笔者就此得出和田玉大盘下行的结论,也恐不为过吧?
有些同好见到这样惨烈的局面,自然不免要生出“和田子玉会不会受到它们连累,掉头降价”的疑问。同为一个消费者,参玉倒还真的想看到这种行情的出现,那样,我就可以买得起更好的美玉啦!
只是天不遂人愿,高品质子玉不仅价格高起,而且市场严重缺货,近半年来,甚至到了您在玉器店古玩城里泡上半天,都见不着几件尤物的地步。
如此看来,当前和田玉的市场分化现象也如楼市一般,二三线城市的普通房产越是便宜就越是卖不出去,但北上广深的学区房不仅是稳中有升,而且是房源稀缺。如果它胆敢降价,一准儿有人主动接盘,而这不就是优质子玉今天的处境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