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不同的人见解也不同。三国是英雄辈出的时期,改朝换代的时期,军事思想革新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混战的时期,分裂的时期,天灾人祸深重的时期。

这段时期中国人口数量下降,人民非正常死亡很惨重,毛泽东在研读三国历史时,也震惊于三国人口减少的惊人局面,于是感慨道:“原子弹不如刘关张大刀长矛。”

人们不禁要问:三国时期的人口锐减的原因,难道真的是因为战争吗?

东汉王朝人口最多的时期,应该在汉和帝、汉顺帝在位期间,人口数量接近6000万。也是从这个时候,中国人口开始下降。到了汉桓帝时,公元157年,东汉王朝清查全国人口,中国人口是5600多万,人口下降幅度并不大。

随后,经过“黄巾军起义”到“董卓之乱”,“中原群雄相互之间的内战”到“赤壁之战”结束,中国人口下降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唐朝杜佑《通典》记录:东汉桓、灵时期,“黄巾之乱”开始,历经“董卓之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安初期,当时的中国人口已经“人户所存,十无一二”。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发生了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南下平荆州”,“赤壁之战”,“刘备收巴蜀“,“曹操收河西兼并战”。

刘备章武元年,有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魏氏唯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孙权赤乌五年,有户五十二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通典》

直到公元221年,吴蜀夷陵之战后,中国才进入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和亲的时期。

造成东汉末期到三国早期的人口锐减,原因总结出几点:

一、瘟疫

中国大规模的瘟疫,从西汉灭亡,东汉改朝换代,瘟疫依然没有遏制。基本每隔一、二十年,就会在某个地方爆发一次,一直到东汉末最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横空出世,写下流芳百世《伤寒杂病论》,大规模的瘟疫才得遏制。

二、自然灾害

从东汉中前期开始,中国持续不断的自然灾害。东汉中后期地震发生的频繁程度,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很罕见的。

  • 东汉的陇西地区,在东汉和帝、桓帝、灵帝、献帝时期都爆发过大规模的地震。

  • 东汉晚期,出现极其反常的大规模蝗灾与旱灾。

  • 东汉桓帝、灵帝,几十年里,北方就出现过5次大规模的蝗灾,其中最严重的1次,几乎波及到整个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

  • 东汉最后50年里,黄河有4次决口,长江流域的荆州与江东,先后发生5次水灾。

  • 同期,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草原地区,也连续多年发生大规模旱灾,导致北方少数民族为了躲灾,纷纷南下到中原地区求内附,中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在这时期开始渐成高峰。

  • 豫州的旱灾,按照正史记载,一次性就饿死300多万人,数据或许有点夸张,此时的中央政府自身难保哪里管得着老百姓。

持续不断的自然灾害,势必造成大面积的饥荒,国的经济储备会在饥荒中被掏空。此时的东汉王朝,进入门阀政治时期,所谓“州郡记,如霹雳”,世家大族的力量,日益超过中央。

许多地区,中央保留名义上的节制权,这样的情况还算和谐,但一旦爆发战争和自然灾害,中央控制减弱,就会造成灾害破坏力加法。世家大族囤积居奇关门自保,中央没有足够的经济赈济,走投无路的老百姓唯一的选择就是造反。

三、战乱

  • 黄巾起义就和持续多年的饥荒有很大关系。黄巾军就是通过布施恩惠,收买人心,迅速聚拢几十万信徒。从黄巾军起义采取的是全国各地同时举事的策略,一爆发就是“全面战争”,战争蔓延全国。

  • 中国人口锐减最惨烈的阶段,应该是董卓入京开始到赤壁之战结束。董卓是个逆行之徒,他进入洛阳,是整个中原的灾难。他滥用民力,大兴土木,横征暴敛,让中原大地一度赤地千里。他不知建设,只知破坏,他任由士兵在洛阳周边巡逻,回来时马背上满载抢掠来的妇女,所到之处,富庶的村庄被屠杀干净,物资被抢掠殆尽。后来董卓迁都洛阳,将整个洛阳的人口迁移长安,结果能活着到长安的,只有区区不到10万人,大部分人死在路上。长安城内“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臭秽满路”。

  • 北方军阀喜欢拿老百姓做挡箭牌,在战争中,经常抓无辜的百姓做“肉盾”冲在前面,阻止敌人进攻。长期的战争,导致许多城镇被毁,曾经繁华的州县变成无人区。

  • 陶谦部下杀了曹操的父亲,曹操为父报仇雪恨时,“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 在曹操征战过程中,凡曹军攻破城邑,就实施屠城,不仅全城丁壮被戮,即使妇孺亦不能幸免。

  • 曹操下令:“凡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敌方必须在曹操大军包围城池前放弃抵抗,否则即使投降也照杀不误。此外,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凡斩首七万余级”。次年他自己也承认:“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悽怆伤怀。”

  • 从东汉末期至三国的战乱,可以说是全国循环的,让老百姓无处可逃。北方刚打完“官渡之战”,南方就爆发“赤壁之战”,随后西南,西北都爆发过战争。东汉的疆土,除西域外,几乎都被卷入战火之中,没有受战争破坏的地方少之又少。

人口锐减,对当时的格局,以及各路诸侯的主要政策,都产生了影响。有眼光的政治家,在这场战乱的后期,都开始把人口当作主要的争取对象。

  • 曹操在灭掉袁绍后,从户册上发现冀州地区有30万人,竟然让他喜不自胜。

  •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不顾孙权抄他后路的危险,一心西进四川,重要原因就是荆州人口凋零。庞统曾对刘备说:“荆州荒残,人物殆尽”,这样的地区,自然不能作为争霸的本钱。

  • 孙权从登基开始,也下强令婚配政策,男子12岁之前必须成婚,否则法办。

三国人口回升是从公元221年开始的。之前,各路枭雄的注意力,主要在战争上,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主要是在人口增长上。

在恢复人口问题上,魏、蜀、吴三国都有自己的政策:

  • 魏国的政策是屯田,大量士兵兵农合一,增加北方劳动力。

  • 吴国的政策,一方面招抚北方流民,一方面向南扩展,同化南方的原住民”山越民族。孙权还多次组织军队骚扰北方的苏北、淮南地区,主要是抢掠人口。

  • 蜀国的政策,无论是诸葛亮做相父时期,还是刘婵亲政时期,在人口问题上,对蜀国和魏国的边境地带,蜀国多次策动魏国境内的边民逃亡到蜀国,划分土地安置。

除了抢对方的人口外,在生孩子方面,三国也唯恐落后于对方。魏、蜀、吴三国政权,都不约而同地出台有关奖励生育、强制婚配的政策。

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应该是蜀国灭亡后的三国晚期到西晋“太康之治”这个时期。在西晋武帝时代,中国人口总数,已经回升到了1600万。

人口之所以有此规模的增长:

  • 一是经过长期的对峙,三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 二是三国灭亡后,通过重新清查户口,查出来许多被隐瞒的人口和土地。

西晋早期,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采取了“重新入籍”的政策,原本的户籍作废,重新由政府统计,同时减免赋税。许多逃亡的农民,重新入册。因此,人口就大大增长了,东汉末战乱造成的创伤也得以渐渐愈合。

结语:

东汉末期至三国人口的减少和恢复,对于中国未来的历史,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在人口锐减的形势下,三国都注意招揽北方游牧民族入汉地,以增加劳动力,因此大量的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也在三国时期到达高峰。西晋时期,中国人口处于回升中,长期战乱造成的损失,不是一、二十年能抹平的,西晋采取的错误统治政策,最后导致灭亡的结局,也是不足为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