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 年 4 月,新四军成立了以粟裕为司令的抗日先遣支队,挺进苏南敌后抗日战场,调查社情敌情,主动寻找战机。

6 月 17 日,我军首战卫岗,击毙日军土井少佐以下官兵数十名,击毁汽车 4 辆,缴获了日军军旗、指挥刀、日钞和三八式步枪等大量战利品。粟裕按捺不住胜利的喜悦,即兴挥笔赋诗一首:

后来, 这首诗由著名的老 将军、书法家郭化若书录,镌刻在卫岗纪念碑上,借以永记新四军对日作战的不朽功勋。

1947 年 8 月 初,陈毅、粟裕率华野机关和 7 个纵队及晋冀鲁豫第十一纵队,北渡黄河,转赴鲁西南地区配合刘邓大军作战。

有一天,大家正开会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行动。

当时天气异常闷热,休会时,大家不停地扇动着扇子。

这时,参谋处长夏光提笔在扇面上写了“黄河已过,君心甘否”,陈毅见状拿过扇子又在旁边写了一首五言诗,其中两句是“昨夜过黄河,风大浪又恶”,最 后 一 句 是“高 粱 玉 米 熟?”粟裕也从陈毅手里拿过扇子,在背面题了一首诗,诗的大意是:如何取得外线出击作战的主动权,及与刘邓大军、陈谢兵团共同经略中原的雄心壮志。

只可惜这把扇子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掉了,我们现在已无法得知诗作的具体内容。

1964 年, 粟 裕 创 作 了 诗 作《老兵乐》,诗句铿锵有力、气势磅礴, 也是将军戎马生涯的真实写照,诗曰:

半世生涯戎马间,

爆炸轰鸣如击鼓,

枪弹呼啸若琴弹。

疆场纵横任驰骋,

歼敌何计百万千。

对镜不须叹白发,

1980 年 5 月,解放军某部编写了《江海风云》一书,请 73 岁的粟裕大将为该书题词,粟裕欣然应允, 并 挥 笔 写 下 了 《题<江 海 风云>》的诗句:

武装斗争廿余年,

转战频繁几万千。

英雄业绩烈士血,

可歌可泣壮诗篇。

吾辈不能忘过去,

创业艰辛忆先贤。

江海风云汇青史,

激励人民永向前!

粟裕大将晚年重访革命老区井冈山、潮汕、云岭等地,故地重游,感慨万千,先后写下了《八省健儿群英会》、《西江浩荡映九天》、《竹竿山头望》等诗篇,发表在《诗刊》1980 年 1 月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