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观看本文之前,笔者事先要提示大家一下,此中的观点仅适用于已经完全掌握了和田子玉真伪鉴定技巧,并具有了较高欣赏水平的藏友。初级的爱好者切忌以这种眼光去看待和田玉,否则极易走火入魔。

同时,从表面上看,此中的许多观点与参玉往日的言论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冲突,也请大家辩证地加以理解。在常规的情况下,新疆所产的和田子玉并不如俄料那样白,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但新疆所产的和田子玉中也有极为罕见的精品,其白度甚至会略胜普通俄料一筹。当然,这种反常的情况参玉多年来也仅见到过几次而已,其概率绝对比中500万的彩票还要低,大家也别一味的强求。

正常的情形下,新疆所产的和田子玉多为纤维交织结构。而这也就决定了它多多少少地总要带些肉眼可见的棉绺。我们甚至可以借此鉴定子玉的真伪。

而网络上一度流传甚广的所谓“打灯无结构的玉石”,那大部分都是俄罗斯碧玉中的鸭蛋青与俄罗斯白玉巴沙料。因为它们是由细小均匀的矿物颗粒凝结而成的,所以才会给人留下这种错觉。

但是也的确存在个别的新疆子玉可以达到这一视觉效果。例如沙枣青与真正的羊脂玉,包括某些青海所产的藕粉料都会存在肉眼过灯的可能性。当然,这在常规白玉、青白玉子料中还是十分罕见的。

同样,上述两种俄料的脂粉感在广义和田玉之中也是出类拔萃的。普通新疆子玉在这方面几乎是望尘莫及。如果您能有幸遇上一件脂粉气充沛的和田子玉,那可千万要把握住机会。因为这一特性往往与和田玉的高糯性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尽管油润度是爱好者们的不二之选,但是在这一指标上最为突出的却非辽宁岫岩玉矿区所产的鸡油黄莫属。只是这种“泛和田玉”的质地往往过于松软,多为我辈所不齿。

首先,我们得承认,纯天然状态下的狭义和田玉不可能具有如此优良的油性,但某些和田子玉在经过一定的人工盘磨之后,会产生一种既不过分泛滥油腻,却又更为持久诱人的润泽感,这也是我辈对之魂牵梦绕的主要原因。

至于“好皮无好肉”,这主要是因为生成浓重的皮色,多需要玉质松垮,给致色物质留下趁虚而入的良机。但也有少数子玉的体表刚好生了一层薄薄的浆石,在这层浆石之上又长出了浓重的皮色。像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占比不高,当然也值得您拥有。

此外,平日里参玉还经常规劝大家适度地接受和田子玉身上的棉绺、裂、水草花、丁字文与其他微小的瑕疵。因为经过亿万年的风化与河水冲击,此类东西在所难免。文雅地讲,这就是“瑕不掩瑜”,通俗些说,这就是“十子九裂”。

如果真的能够入手无暇美玉,那当然更好。只是,这对于我们平民百姓而言,几乎是千载难逢的事情。不信您就去看看这方面的千古一人,弘历的藏品也大多是遍布着玉病与瑕疵。

上面笔者所讲的内容看似都有一定程度的违背客观规律,我们可将之总结为“真赛假”。也就是一枚明明产自新疆的和田子玉,身上却集合了俄料的白度细腻与岫岩河磨玉的油润,又长着艳丽的皮色,还能纤尘不染,这当然是爱玉之人的最佳伴侣。

然而,在实际的购买之中,大家一方面要接受现实,切勿将这样的标准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如果自己有缘遇上了这样的逆天琼瑶,也不要误以为是仿品而错失良机,这其中的分寸还要好生的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