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爆破手因为自己的恶意,间接导致老师死亡,应不应该负法律责任?即使是未成年,也应该负法律责任。就因为是未成年才让人更痛心。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教育怎么了?缺失了什么?让他们有这样令人发指的行为。
10月28日晚上,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照例进行线上教学。
而高一历史老师刘女士不知道,这会是她人生中最后一堂课。
31日,当刘老师被破门而入的物业人员发现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医生的结论是心梗猝死。
刘老师的女儿推测,母亲的去世或与遭遇“网课爆破”有关。
在学生们提供的一小段网课录屏中,刘老师的女儿看到:
一群闯入课堂的匿名者,开麦辱骂教师,播放音乐,在共享屏幕上涂鸦,肆意破坏课堂秩序。
刘老师一直努力阻止,直到语气从最初的愤怒变成最后的疲惫和无奈。
虽然目前还无法证实刘老师的去世是否与此有关,但是因为此次事件,“网课爆破”这一恶行更大范围地走进了公众视野。
“网课爆破”是什么?
“网课爆破”指的是有组织地“入侵”在线课堂,通过强行霸屏、刷屏骚扰信息、辱骂师生、播放不雅视频等极端方式,恶意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行为的实施者被称为“爆破手”。
“爆破手”们往往会组建QQ群,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爆破”活动。
有记者卧底“网课入侵”群,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在针对一节初三语文课的“爆破行动”中,共有16人参加。
进入网络课堂时,老师正在讲课,“爆破手”们急不可耐展开了破坏——
拿画笔刷满共享屏幕,乱涂乱画,笔迹完全覆盖了PPT;
公共聊天区充斥着污言秽语,有人甚至打出一位学生的名字进行侮辱;
播放低俗的音乐,有“爆破手”突然开麦并大声唱歌,并辱骂老师。
面对突如其来的捣乱,老师问了几遍“你们是哪个班的学生”,并呵斥“立刻离开会议室”,但捣乱者置若罔闻,聒噪的笑声、叫声淹没了老师维持秩序的声音。
闹了七八分钟,“爆破手”们扬长而去。
“网课爆破”的起因是什么?
“网课爆破手”圈子中,大多是“00后”,很多都是在校学生。
他们大多出于厌烦网课或者单纯恶作剧心理,借此发泄情绪、“找个乐子”,也有少部分人会从中收取一定费用。
“爆破手”们进入网络课堂的账号、密码,有些是通过黑客破解获得的,更多的则是上课学生将信息外泄,“引狼入室”。
个别学生反感上网课,邀请“爆破手”来捣乱。也有些是学生之间有矛盾,邀请“爆破手”进入网课,对“仇家”进行报复。
“网课爆破”是否涉嫌违法犯罪?
据法律专业人士分析,“网课爆破”涉嫌多种违法犯罪:
对老师或学生进行侮辱、诽谤,情节严重,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恶意干扰网络课堂秩序,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传播淫秽色情视频的,则可能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
如果行为人是未达责任年龄的小孩,那么后果将由其家长来买单。
“网课爆破”该怎么破?
“网课爆破”给老师和学生带来极大困扰,性质相当恶劣,再加上此次新郑刘老师事件,已经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网课爆破”将被全社会合力定点爆破。
监管部门已经着力压实网课平台的责任,督促它们提升阻止“爆破”的技术手段,比如提供“一键禁止发言”,“一键清除非内部成员”等功能。
更重要的,公安部门会全面介入,高擎法律利剑,对“爆破手”们实施严厉打击。
nozuo no die,“爆破手”们作恶多端,相信他们的末日马上就要到来。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网上言行可以通俗,但不能恶俗;可以彰显个性,但不能泯灭人性;可以自由表达,但不能逾越底线。这是网络时代的基本社会规范,也是现代公民所应有的基本素质。
互联网的出现拓宽了人类的自由,但自由从来就与规则并行。网上言行一旦越界,所面临的必然是法律的严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