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年,一代英主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他的老东家后周的手里篡得江山,开创了大宋王朝。但当时的大宋并不是中国大地上唯一的政权,在它的四周,还有好几个割据势力,它们有的已经自立称帝,有的虽然表面向大宋称臣,但依然我行我素,并不接受大宋的管辖。其中距离最近,实力也最弱的,当属割据荆南的高继冲和割据湖南的周保全。赵匡胤统一天下的征程,也就从此处开始。而我们今天说的这个人物,虽然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却为大宋统一天下的征程迈出了第一步。此人就是李处耘,一个深通谋略,却含冤而死的悲剧人物。

李处耘早年在后周节度使李继勋的麾下担任判官,相当于一个幕僚长。后来李继勋被罢免节度使之职,李处耘就调到当时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赵匡胤手下任职。虽然跟随赵匡胤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因为善于谋划而受到赵匡胤的器重,在赵匡胤策划陈桥兵变时临机决事谋无不中,为赵匡胤夺位成功立下汗马之功。

就在大宋王朝建立的当年,原后周大将李筠、李重进因为不满赵匡胤的篡位,相继发动叛乱。在平叛过程中,李处耘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天赋,屡出奇计。叛乱平定后,李处耘又奉命前往刚刚经历叛乱之祸的扬州担任知州,政绩斐然,赵匡胤因此对他更加赏识。962年,当时只有四十二岁的李处耘被召回京城,升任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成为大宋王朝核心管理团队的一员。

不久,割据湖南的周保权部将张文表在衡州发动叛乱,周保全向赵匡胤求援。赵匡胤一直都想平灭荆南、湖南这两个割据势力,接到周保全的求援后大喜,认为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963年正月,赵匡胤命自己的老部下慕容延钊率军前往湖南,同时任命李处耘为都监,让他伺机敲掉荆南这根刺。李处耘领命后,立即带着先头部队抵达襄阳,然后派人以讨伐衡州为借口向荆南节度使高继冲请求借道。面对大兵压境的态势,高继冲被迫同意,宋军于是顺利进军,抵达距离高继冲的老巢江陵城不远的荆门。

此时,高继冲也担心宋军会采取“假途灭虢”之计,以借道之名趁机灭了自己,就派叔叔高保寅等人以劳军为名前来探听虚实。李处耘看穿高继冲的意图,于是热情的接待了高保寅一行,并宣称第二天就让他们回去,以打消他们的疑虑。高保寅听后信以为真,就派人向高继冲如实禀告,高继冲也觉得是自己想太多了,于是根本不作防备。到了晚上,李处耘将高保寅等人带到慕容延钊的帐中喝酒吃饭,自己秘密带着数千轻骑兵急速赶往江陵城下。李继冲见宋军突然到来,十分惊恐,立即出城迎接。李处耘以等待慕容延钊的大军前来为借口,将高继冲控制住,自己则率领亲兵进入城中,兵不血刃的攻占了江陵城。

接管荆南后,李处耘立即派部将率领宋军和一部分江陵降卒进逼湖南,先后在三江口、澧江、敖山砦大败湖南军,直抵周保全所在的朗州城下,并将俘获的士兵割去鼻子,放他们回城报信,以瓦解城中军民的抵抗意志。第二天,慕容延钊率主力大军抵达朗州,此时朗州城中人心惶惶,毫无防备之力,宋军迅速攻克朗州。朗州失陷后,湖南军大将汪端将周保全劫持到江南的一处寺庙中,准备东山再起。但李处耘却没有给他机会,立即派部将田守奇率军渡江,将汪端、周保全擒获,并乘胜攻占潭州。至此,湖南、湖北全都纳入大宋版图。

在这次平定荆湖之战中,李处耘无疑是功劳最大的那个,但这就让身为主将的慕容延钊很没有面子。而李处耘作为都监,又屡次对慕容延钊属下的将士借酒行凶、欺负百姓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二人最终反目,互相上书朝廷指责对方的过失。但慕容延钊毕竟是赵匡胤的老部下,在朝中很有根基,宰相们因此刻意庇护他,赦免了他的过错,却反而将李处耘贬为淄州刺史。李处耘不敢辩解,只得含恨赴任,三年后郁郁而死,年仅四十六岁。

李处耘死后,赵匡胤也十分后悔,就让弟弟赵匡义纳了李处耘的女儿为王妃,后来赵匡义即位称帝,李王妃也就成了皇后,李处耘的在天之灵也算得以慰藉了。不止于此,李处耘的几个儿子也很有志气,其中长子李继隆最为有名,曾两次跟随宋太宗赵匡义征讨契丹,又作为领军大将率领部众大破吐蕃诸部,取得徐河大捷。之后西夏李继迁反叛,李继隆奉命率军征讨,战功卓越。宋真宗即位后,李继隆又参与澶州之战,大败契丹,促成著名的“澶渊之盟”,也算是个父亲长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