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止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预计到2035年左右,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许多空巢老人在生病时,由于子女在外务工,无人陪伴,去医院看病时十分不便。于是,一种陪伴老年人看病的新职业悄然兴起,那就是——陪诊。顾名思义,就是陪同病人去医院,协助病人问询、挂号、排队、就诊、取报告等。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乍一看上去,似乎陪诊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但当这个工作实际落地时,现实中的效果真的好吗?天籁之音,赛雷话金,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陪诊这个新兴职业。

 花钱请人陪看病,新风口还是昙花一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花钱请人陪看病,新风口还是昙花一现?

视频时长7:21

旋转横屏观看效果更佳哦~)

现在市场上,陪诊服务一般分为一次半天和一次一天,半天的收费,普遍在200至300元。在许多自媒体平台上,也充斥着关于陪诊员“日薪五百”、“月入过万”的信息。那这到底是行业中的普遍现象还是少数从业者的个例呢?大家想一下,生活中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几个会接受花几百块钱的高价去雇一个人陪着看病的呢?退一步说,即便有老年人愿意花这个钱,或者说他们的子女直接给他们请了陪诊员,那我怎么保证请的陪诊员是个靠谱的人呢?要知道,陪诊职业的从业人员身份是非常复杂的,他们之前可能是自由职业者,可能是在校大学生,情况坏一点的,也有可能是医托,是黄牛。这样一来,在买单者和陪诊员之间,是无法建立基本信任的。这也就引出了陪诊员这个职业最大的漏洞,即——无准入门槛、无服务标准、无主管单位。首先,无准入门槛:医疗工作者需要经过学习、考试,持有执业证,才可以上岗,但是陪诊员是没有相关学习经历和专业考核的,将本就生病的老人交给他们陪同,实在是没法让人放心;其次,无服务标准:陪诊员的收费依据是什么?怎么样才算合格完成服务?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标准的,没有标准就无法保证服务质量和态度;第三,无主管单位:陪诊是一个由医疗业衍生出来的职业,陪诊员的工作地点也是在医院里,但却不受卫生部门监管,也不受任何单位监督,陪老人看病不是请人做保洁,保洁人员没干好活,顶多损失点东西或者钱,但是在陪诊过程中,老人如果出了意外,那很可能就没法弥补了。所以说,陪诊是一个对买单者来说没有任何保障的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既然没有保障,为什么现在陪诊在许多城市还是形成了一定规模呢?首先,在现代,这种新兴行业,如果不依靠一个平台,单凭自己找活,几乎是不可能有稳定客源的。于是,许多掌握资源的人或团体,就构建起了一个个陪诊服务平台,通过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进行推广。现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虽然人们更快地获取信息,但同时也在经受着各类信息的干扰,难以分清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哪些信息是无价值的。什么“月入过万”、“创业封口”之类的字眼,是很博人眼球的。平台通过这样的宣传,吸引到一批人,对他们进行培训,成为陪诊员,有时候也叫陪诊师。据了解,这样的培训都是收费的,一般在千元左右,而且不仅是陪诊行业如此,众多新兴行业都有收费培训的环节。在经过培训后,平台会给陪诊师们派单,从每单收入中按比例抽成。由于一二线城市人口基数大,确实存在市场需求,因此有些陪诊平台形成了一定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据我个人的经验,在新兴行业中,虽然市场本身较为广阔,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导致平台质量参差不齐,创始人的素质、团队氛围、入行时的培训质量,都影响着新人未来在这个行业内的发展,而这些因素,新人在加入一个平台前,是比较难以判断衡量的。更重要的是,在整体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选择一个新兴行业作为工作,还是存在不小风险的。总的来说,我个人的看法就是,陪诊行业有市场,但是如果有朋友想入行,还是要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长远来看,市场既然有需求,那么这个行业就有存在的必要。尤其是大城市里,独生子女多,工作压力大,他们的的父母更加需要这样的服务。甚至不光是老年人,一些独居年轻人同样需要。问题是,如何将这项服务规范化,让买单者放心。我们来看看,有些在许多年前就已进入老龄化的地区是怎么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欧洲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意大利,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已达到23.8%,预计到2042年,这一比例将达34%。注意哦,这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还不包括60至65岁。而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日本,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今年已达到29.1%,其中四分之一还在工作,如果把范围缩小到65至69岁,那么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日本老人,就业率高达50.3%。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医务社工的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医务社工,即医务社会工作者,为弱势群体提供基础医务服务,具体的服务内容比较复杂,不仅有陪同有行动困难的病人就医,还包括定期提供体检及宣传健康卫生知识、走访住院病人、解决病人提出的生活问题、对状态不佳的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对出院的病人进行回访等等。2007年,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将每年3月的第三个星期二定为“国际社工日”。在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医务社工已经成为社会保障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政府设有专门的社工大学,是那种可以授予国家承认学历的正规大学,系统教授养老、护理专业知识,并且在许多综合性大学里也开设了相关专业。在完成学习后,毕业生还需要通过专业技能考试,拿到国家承认的执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社工工作。我国在近年来也在多所医科大学里设立了社工专业,并且数量在逐年增加。山西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昆明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九所医药类大学都设立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同时,各街道社区居委会,也都会定时或根据需要,上门为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服务。这保证了社工的专业性,更保证了老人们在接受服务时的安全性。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深,对老人的相关服务也必将专业化、产业化。陪诊,则是养老服务中的一个部分。在未来,比如十年之后,养老服务必然随着社会的需要而逐步规范化,同时,从业者的准入门槛也将提高,国家也会有专门的部门对这项产业进行监管。从而解决我上面说的“无准入门槛、无服务标准、无主管单位”的“三无”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下,大部分新兴行业,都只能走高端路线,道理很简单,低收入人群是不会花钱在此类服务上的,而陪诊员也需要盈利空间,无法一下子降低价格。但是,如果陪诊及其他养老服务规范化,即市场成熟之后,有了合适的定价和服务标准,则可以拓宽市场,有更多的老年人愿意享受此类服务。再者,病人的身体是比较脆弱的,尤其是老年病人,在没有主管单位的交易中,一旦病人在就诊期间出现什么意外,比如发病,或者路上摔了一跤,那就将引发病人与陪诊员之间的纠纷,大家都知道,医患纠纷一直是一个很棘手、很难处理的社会问题,陪诊员和病人之间虽然不是医患关系,但是一旦出了事,纠纷性质是一样的,都关乎人身健康安全。主管单位可以承担相关责任,包括保证陪诊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每一次服务购买保险、界定责任关系等等。这些,都是现在的平台无法完成的,需要靠产业的全面规范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市场经济中,众多行业都会经历由“野蛮生长”到规范化的过程,这是一条必经之路。现在的中国社会,刚刚迈入老龄化,陪诊等行业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产物。它们会逐步发展,在若干年后一定会摆脱今天的不规范,成为一个大的、正规产业的一部分,并催生出其他的附属行业。在野蛮生长到规范化的过程中,期待众多平台能够尽量遵守职业道德、保证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众多老年病者提供帮助。老龄化已经是中国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就医又是养老产业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一个产业的完善,不是某个人、某个单位能独立完成的,而是要靠众多力量的汇聚合作,以及时代与政策的推动。各行各业都需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希望社会能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集不够看?你还可以看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