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从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获悉,宁波市获评2021年度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评估优秀单位。此外,鄞州区、海曙区、慈溪市、镇海区、江北区被评为优秀县(市、区)。一起来看↓
近年来,宁波高度重视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制定非居民生活垃圾收费标准等配套政策措施30多项。今年,宁波以治塑为突破,推动低碳经济转型,全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经验”。
数字赋能,助推垃圾分类智能化
我市打造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监管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一网统管、一屏总览、一键督办;推进全品类智能箱落地,源头精准分类率超80%,可回收物及厨余垃圾分出量占比超70%;通过迭代建筑垃圾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建筑垃圾精准计量,平台上线以来,非现场执法率达78%以上。
技术创新,推进垃圾处理集约化
目前,全市拥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5座(焚烧8座、餐厨(厨余)7座),总设计处理能力超1.4万吨/日,实现生活垃圾设施集约化处理县县全覆盖;探索厨余垃圾热氧破壁液化前沿技术在慈溪规模化投产,推动以焚烧飞灰为原料高温烧结制建材的资源化利用项目落地。全面建成以“负压除臭、密闭管理、信息监管”等特色的大中小型分类转运站70座。对餐厨垃圾提油进行新技术改造,实现处置附产物经济效益最大化。
聚焦低碳,系统化打造精准分流、精细分类治理体系
宁波城区全面推行定时定点智慧收运,2022年其他垃圾同比下降13.7%,餐厨垃圾增长2.61%,厨余垃圾增长104%,有害垃圾增长13.82%。建立装修垃圾、园林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协同处置体系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装修垃圾年处理能力约751万吨,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100%;一般工业固废2022年累计协同处置25万吨。
农村引入垃圾治理智能化,“村收、镇运、县处理”智慧收运体系已全面建成,如宁海“四化一体”管理模式列入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典型案例;奉化箭岭村“生物酵素+环保集市+厨余堆肥”、慈溪厉家村“全局一屏掌控,监督一览无余”等实践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果。
宁波开展垃圾分类以来,全市形成了良好的共建共享氛围,志愿者达6.8万余人次,累计覆盖约50余万人次,市民分类知晓率从最初的35%提高至97.7%。
接下来,宁波将以更大力度纵深推进垃圾治理,借力数字监管,深化垃圾分类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绿色发展。
来源: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