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建立之初,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同时,奉行以孝治天下。尤其是汉武帝之后,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将儒家思想进行改良,为君主服务,孝治天下的理念则更加深入人心。

皇帝作为天下人的榜样,更应该做好示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新皇登基后,对母族外戚大力封侯拜相,提高太后娘家人的整体地位,以表孝道和尊崇。

西汉初期有“文景之治”,之后又经历“汉武之治”的发展巅峰,再到后来“昭宣中兴”,此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在很多史学家看来,西汉之所以走向灭亡,罪魁祸首就是王政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政君是汉宣帝的儿媳妇,汉元帝之妻、汉成帝之母,她性格温和,对政治没有什么野心,却一路“开挂”,从一个平民姑娘做到皇后,再到太后正是由于她的性格温和,没有野心,才过度依赖娘家兄弟,助长外戚专权,为西汉灭亡埋下祸根。

02

根据史料记载,可以发现,王政君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

她是王禁的女儿,据说她母亲梦见月亮钻进怀里,之后就怀孕了,生下王政君。古代人往往是迷信的,相信大人物的降生一定带着祥瑞而来,正如刘邦斩蛇,陈胜藏鱼腹书来造势,为的就是拉拢人心,增强合法性。

王政君梦月入怀而生,是真是假我们无从考据,但无独有偶,在王政君出嫁前还发生了一桩事,让人们相信她的不平凡。

在进宫之前,王政君曾被许配给两户人家,其中一户还是王侯,可出人意料的是,在嫁人前夕,这俩未婚夫都莫名其妙地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事儿的巧合,引起了王禁的注意。以往这种事也有发生,比如汉宣帝的第二任皇后邛成皇后,当年入宫之前要嫁人,也是对方莫名其妙去世,后来嫁给皇帝才行,民间流传这就是“皇后命”。

王禁找来相士来给王政君相面,相士一看她的面相就断定:“贵为天下母。”

于是王禁就有底气了,把女儿送进宫里,王政君成为家人子,一直在宫里寂寂无名。直到汉元帝十分宠爱的司马良娣病逝,王政君才有了面圣的机会。

邛成皇后很喜欢王政君,看她性格温柔和软,与自己有些相似,就把王政君送进汉元帝宫里,只宠幸一次,就怀了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宫中讲求母凭子贵,相比于宠幸的傅昭仪和冯昭仪,汉元帝并不喜欢王政君,但这并不妨碍王政君生下第一个孩子,让汉宣帝非常喜欢,甚至亲自取名“刘骜”,封为太子,王政君也理所当然成为皇后。

03

成为皇后,汉元帝自然对王政君的母家兄弟进行封赏。

首先是生父王禁,被封为阳平侯,之后又加封为“特进侯”,这个封号是汉朝比较特殊的爵位,虽说没有实权,但等级相当于“位次三公”,这对于原本是平民的王禁来说,算是天大的荣耀了。

与此同时,王禁的弟弟王弘被提拔为长乐卫尉,相当于长乐宫的保安大总管。而长乐宫又是皇太后居住的地方。

虽然是刚当上皇后,又不受汉元帝喜爱,她的母族仍能受她惠及,得以封侯拜相,或得到很有油水的差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让王家势力坐大,还是在汉成帝登基之后。

王政君成了皇太后,再度对娘家人大肆封赏。她的哥哥王凤在王禁死后承袭阳平侯,并以大将军的身份同时担任大司马,封邑又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五千户。

王崇是王政君的同母弟,被封为安成侯,享受万户食邑;

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都是王政君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们都被封为关内侯,爵位仅次于列侯。

值得一提的是,王政君的生母李亲与王禁和离,改嫁苟宾后,生了一个儿子叫苟参。在王政君的泽被下,苟参虽然没能按照汉武帝同母异父舅舅田蚡的待遇封侯,却也被提拔成了侍中、水衡都尉。

由此可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真理,真是在外戚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王政君或许是个合格的皇后和太后,恪守妇道,为人善良,但她的性格特点也决定了她亲近家人的本性。

汉成帝登基五六年,她再度要求汉成帝对家人进行封赏,将王谭封为平阿侯,王商封为成都侯,王立封为红阳侯,王根封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因为同一天受封,被称为“五侯”。

这种大肆封赏,强烈引起了朝堂大臣的不满,他们觉得这样有些过了,什么好处王家都要占,未免吃相太难看。

可这种舆论和声音传不到王政君的耳朵里,她两耳不闻朝政事,一心只对外戚好。

代替王政君去担心这些朝政舆论的,是她哥哥王凤

前面说过,王凤成为大司马大将军,又是汉成帝的亲舅舅,在专权上,虽然不比汉宣帝时期的霍光,却也处于差不多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有一次,汉成帝身边的宫人向他推荐了一个叫刘歆的年轻人,是大儒刘向的小儿子,精通儒学,为人靠谱。汉成帝见了之后很喜欢,就想任命他为中常侍。虽然这时候的中常侍不是正式官员,但是颇有前途,汉元帝没有告知王凤就要正式任命,却遭到大臣的“左右叩头争之”。

大臣们的意思是,没有请示大司马大将军,这事儿要慎重,哪怕这是皇帝自个儿的决定,也不行。

没办法,汉成帝只好去告诉王凤一声,可没想到王凤不同意。汉成帝束手无策,只好此事作罢,改任刘歆为黄门郎。

这虽然是个小事,却可以看出王凤在朝堂上左右逢源,不知不觉间就拉拢了群臣,让汉成帝被他掌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这种“小事”还有很多,譬如有一年,定陶王刘康来朝见皇帝,汉成帝非常高兴,他俩兄弟感情又很好,就下令让刘康留在长安陪伴他。于是刘康没有按照老祖宗的规定及时返回诸侯国,而是在“定陶驻京办”住下了。

王凤得知后,开始不安,万一汉成帝病重驾崩,又后继无人,把皇位传给刘康,那自己苦心经营那么多年不就算完了?

正好这时候发生了日食,被当时称为灾异现象。王凤立马上书,说这次灾异现象是由于定陶王滞留长安不归导致的。

汉成帝没有办法反驳,只好含泪不舍与兄弟刘康道别。

所以,在朝堂上为王家势力崛起“创业”的是王凤,而万般亲近、庇护和纵容王家人的,是太后王政君。

05

在朝堂上,王家人占据了大量要职,相当于一个人打了猎,全家人都有肉吃。而朝堂外,王家人以及诸多子弟凭靠权力,积攒了大量财富,过上了万分豪华奢侈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五侯”其中一家来说,光是美女姬妾就有数百数十人,府里的奴婢仆人更是数以千计,那些王姓子弟,有点才能知道收敛的人还好,不知道收敛的就是在街上横着走的纨绔子弟,招猫逗狗,狂欢纵欲,倚仗着皇太后和大司马大将军作为后台,没人敢招惹,无事不可为。

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大建豪宅,起亭台,豪华的高层建筑相连接,像是民间的第二座皇宫。

更有甚者,成都侯王商仗着自己生病,以要养病为由,请求汉成帝把明光宫借给他来避暑。皇帝的宫殿,他说住就住。

他还凿通“帝城”长安城墙,把城外的河水引进宅院里,做成人工湖,在湖上泛着小舟,歌姬唱着小调,皇帝都没他过得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阳侯王立父子,则大搞特搞窝藏罪犯和亡命之徒,他们滥用私权,将那些亡命之徒藏匿在家中豢养,让他们为自己效力。前任京兆尹王章死的不明不白,之后的京兆尹都不敢去管。

而曲阳侯王根,为了让自己的豪宅显得更豪华奢侈,在自家庄园里堆成高大的土山,土山的造型、装饰、颜色则模拟未央宫白虎殿,享受天子之制,僭越得如此堂而皇之。

汉成帝得知后龙颜大怒,但王家人意识到自己过分,就以退为进,带着死刑刑具进宫求汉成帝治罪,王政君一听自家兄弟都这样了,心疼的不行,立马又去找儿子求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成帝想管但又做不到大开杀戒,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又让他无法违逆王政君,而王家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奢侈僭越,早就为西汉灭亡埋下祸根。

06

从某种程度上看,“妇人之仁”确实会误事,也会埋下隐患。

但归根结底,西汉逐渐走向衰亡,绝对不止是一个原因。汉成帝的想作为又无法作为,王政君的柔弱也加剧了对外戚的依赖,这些都不能不提。

或许在王政君看来,拼命的对娘家人好,照顾娘家兄弟,除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之外,更多的是在于依靠外戚来保护自己儿子的地位,可她没想到,也根本意识不到,外戚成了最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王政君原本出身平民,靠她一己之力,王家才能飞黄腾达,实现阶级跨越,只是一味的依靠血缘关系等同的去封侯,他们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也只能让整个王朝去买单。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王政君意识到了外戚存在的种种问题,再来一次,她或许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尤其是皇帝更换频繁,幼帝登基的背景下,扶持王莽,借助母家势力,或许也是她唯一的选择吧。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