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是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太子,还是一个高危职业,干得好会被皇帝猜忌,干得不好会被皇帝嫌弃。虽然太子名义上是皇帝的接班人,但当上太子并不一定都能够顺利接班,特别是自己的皇帝老子是一代名字,就很有可能被废掉。历史上有许多废太子,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最著名的四大被废太子,看看他们的结局如何。

一、杨勇(?~604年),字睍( xiàn)地伐,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文帝杨坚长子,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杨坚在北周掌权时,就立杨勇为世子,负责总领统管北齐之地。开皇元年(581年),杨坚正式受禅登基,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杨勇被立为皇太子,军国政事等都让杨勇参与决断。杨勇容貌俊美,生性好学,善于诗词,而且个性宽厚温和且率真,为人不矫揉造作。深受当时文人大臣的拥立。

之后,百官在朝见杨勇时,用了朝见天子的理解。隋文帝知道后,认为杨勇违反礼制,于是下令臣下不得再以朝见礼去见杨勇,并且对杨勇的宠爱也日益消减,反而增加了提防之心。

而且杨勇生性好色,有许多妾侍,其中有位云昭训,特别得到杨勇宠爱,并生下三个儿子,而太子妃元妃却不得宠爱,这让杨勇的母亲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相当不满。之后,杨勇的正妻元妃去世,杨勇便让云昭训主持太子宫。独孤伽罗认定是杨勇与云昭训合谋害死嫡妻。

晋王杨广知道母亲对兄长有不满,便开始迎合独孤伽罗。于是独孤伽罗更讨厌杨勇,并对杨广的德行大加称赞。独孤伽罗有意废黜杨勇的太子之位而立杨广为太子。独孤伽罗与杨广等人便向隋文帝进谗言,加上杨勇多有埋怨之言语,隋文帝于是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直到隋文帝卧病于仁寿宫时,太子杨广与隋文帝姬妾皆随侍在侧,《资治通鉴》、《隋书》里面都记载了宣华夫人被太子杨广“无礼”之事。宣华夫人将此事告诉文帝后,隋文帝便知道冤枉了杨勇,并大骂独孤皇后与杨广,派人召杨勇进宫,准备废杨广而复立杨勇为太子,但是此事被杨广拦截,随即文帝便驾崩。

仁寿末年(604年),杨广即位,立即假拟文帝诏书,赐死杨勇。隋炀帝后来追封杨勇为房陵王。

二、李承乾(619年―645年),字高明,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秦王妃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了嫡长子。取名李承乾,字高明。“承乾”二字用作人名时有着无比深意:承乾,“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这个名字是唐高祖李渊亲自为这个皇孙取的名字。

七年后,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年仅八岁的李承乾被册立为太子。史书记载李承乾聪慧机敏,英姿潇洒,太宗非常喜欢他。唐太宗派了当时朝中诸多名臣如魏征等人悉心辅佐和教导太子。太子成年后,唐太宗每每外出巡幸时,都是由太子留京监国。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李承乾母亲长孙皇后去世,享年三十六岁。李承乾非常伤心,此时对太子李承乾影响很大。之后,李承乾还患了足疾,走路一瘸一拐,便逐渐开始叛逆起来。于是唐太宗先后挑选了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强行教导李承乾。

之后,李承乾宠幸一名太常乐人,并收作男宠。唐太宗闻之大怒,将男宠杀死。李承乾非常伤心,让宫人日夜祭奠。父子之间隔阂越来越深。不久后,魏王李泰也受到了唐太宗的喜爱,李泰也渐渐有了夺嫡之心。李承乾得知魏王李泰夺嫡之念,日益狂悖骄躁,不敬师长。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唐太宗本身并没有换太子的想法,但是李承乾试图暗杀李泰失败后,联合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陈国公侯君集,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唐太宗,结果事情败露。最终在唐太宗的苦心保全下,李承乾被废为庶民,流放于黔州。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李承乾卒于黔州,唐太宗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追赠荆州大都督、恒山郡王,谥号为愍,葬于昭陵。

三、章怀太子李贤(655年—684年),字明允,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

李贤是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的第二子。之后被封为潞王、沛王、雍王。李贤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深得唐高宗喜爱。之后,李贤招募了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作为王府修撰,十分器重。

上元二年(675年),李贤之兄皇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为太子。不久,唐高宗命李贤留守长安监国。李贤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朝廷内外所颂扬。唐高宗还亲笔下诏表扬李贤。

但是李贤为太子期间,却与自己的母亲武后关系紧张。当时,术士明崇俨深得武后信赖,曾对武后进谗言说太子不适合继位,李贤听闻后深感厌恶。当时,皇宫中还有流言说李贤不是武后亲生,李贤开始感到恐惧。之后武后亲手书信斥责李贤不孝,李贤越发感到不安。

不久后,术士明崇俨被杀害,但是抓不到凶手。武后因此怀疑是太子李贤所为。调露二年(680年),武后派人诬告揭发太子阴谋,并派人严查此案。高宗一向喜爱李贤,想要宽恕他,武后却坚持不肯。于是,李贤未能洗清罪责,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太子近臣连坐者多达十多人。

此后,被幽禁三年的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十分凄凉。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后,李贤被酷吏丘神勣逼令自尽,年仅二十九岁。数十年后,唐睿宗追封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章怀太子墓。

四、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1725年),历史上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皇太子。康熙帝玄烨第二子,母为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胤礽出生时,其母后赫舍里氏因难产去世,谥号“仁孝皇后”。康熙帝与皇后感情非常深厚,康熙帝万分悲痛,决定亲自抚养皇后遗孤胤礽。一年后,康熙帝就册封年仅一岁胤礽为皇太子。此后,康熙帝十分宠爱太子胤礽,不仅每次都带太子秋猎、祭祀,还派当时的大儒担任太子的老师。康熙帝出征时,都是让太子建国。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第一次册封诸成年皇子,包括皇长子胤禔、皇三子胤祉为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都是贝勒。受封的诸皇子参与国家政务,各有属下之人。分封皇子,相对削弱了太子的力量,对太子是一次考验。同时,诸年长皇子有权有势以后,加剧了与太子的矛盾,诸皇子的共同打击目标是太子党。于是,在皇帝与储君、诸皇子与太子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日益加剧。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长子、十三、十四等皇子随驾。在巡幸期间,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比如说他暴戾不仁,还有截留贡品,放纵属下敲诈勒索。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满。

康熙巡幸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太子却无动于衷。此时康熙又回想起十八年前的一件事:康熙在出塞时生病,胤礽到行宫看到父皇病容,丝毫没有忧愁的样子,康熙认为这个儿子不孝,不堪重用。到了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谋逆。康熙帝最终废掉了太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因为大阿哥与八阿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决定复立胤礽为皇太子。之后,分别晋封胤祉、胤禛、胤祺为亲王,晋封胤祐、胤䄉为郡王,胤禟、胤祹、胤禵都封为贝子。康熙试图以此促进皇太子与诸皇子以及诸子之间的团结。

而自初次被废黜后,胤礽一反常态,行为疯癫,便被康熙帝怀疑他是被鬼附身;康熙帝也痛惜不已,无日不流涕,寝食不宁。太子虽然复立,但原有的父子矛盾并未解决。到了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得知太子胤礽在策划逼自己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两年后,康熙帝再废太子胤礽,此后一直被禁锢于咸安宫中。

雍正帝继位后,胤礽改名为允礽。雍正二年(1725年)允礽在幽禁中逝世,享年五十一岁。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理亲王园寝,谥号密。

欢迎关注我,看更多历史内容。

【原创声明:本文由作者编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