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郑庄公。
1
鲁隐公11年的秋天发生了一件大事。
鲁国、郑国、齐国这三个国家联合起来,准备共同讨伐许国。
这许国到底犯了什么过错?
是什么原因迫使三国联军讨伐许国呢?
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这一次许国能否安然无恙呢?
三国的国君经过商议,把讨伐许国的时间定在了七月初一这一天。
斗转星移,七月初一很快到了。
这一天,三国的联合大军浩浩荡荡直奔许国而去。
三国联军兵临城下,许国凶多吉少。
三国联军择机就要攻打许国。
许国国君看到三国大军声势浩大,知道自己抵抗不了多久,早就做好了逃亡的打算。
许国国君下令,许国的将士们要坚守阵地,和许国共存亡,决不能让敌人攻进许国城池。
许国城下,三军帐内,随着一声令下,联合大军如猛虎下山,对许国发动了疯狂的进攻。
首先登上许国城墙的是郑国士兵。
郑国大夫颍考叔率领将士们拼命厮杀,没过多久郑国的蝥弧旗就插在了许国的城墙上。
三军胜利在望,许国孤掌难鸣,看那阵势许国必败无疑了。
就在郑庄公欢喜之时发生了一件意外。
2
两军激战之时,郑国的另一个大夫子都不仅不去杀敌,反而若无其事的样子。
那子都其实也没闲着,他站在城下时刻关注着敌我双方的战斗。
突然,子都看到许国城墙上有一个人非常眼熟。他是谁呢?他怎么如此骁勇善战?
子都驻足观察,良久,大喜,原来是他。
子都喜得不是郑国将士们能够拼命杀敌,而是自己报仇的时机到了。
“颍考叔别怪我手下无情,你我势不两立,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郑国大夫子都望着许国城墙上指挥战斗的颍考叔心里便起了杀意。
两军交战之际,场面非常混乱,这个时候如果偷偷射出一支冷箭,应该不会有人注意到,也应该没人怀疑是有人谋杀,即便是有人怀疑,我也可以说是误伤。
子都在心里琢磨着如何杀死颍考叔,又思考着事情败露后的对策。
子都思考再三,觉得这是报仇的天赐良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子都果断开弓射箭,欲报争车之仇。
原来郑国大夫颍考叔和子都,很早之前就结下了怨恨。
此时此刻的颍考叔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悄然袭来,就在他指挥将士们作战的时候,一支冷箭从城下射中了他。
颍考叔估计到死也没想到是谁要杀他,更不会想到这是子都在报复他。
颍考叔中箭身亡,跌落于城墙之下。
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是颍考叔的命运,更是郑庄公的损失。
3
郑国大夫瑕叔盈看到颍考叔死了,奋不顾身举起蝥弧旗,率领士兵爬上了城墙,并且挥舞着旗帜呼喊道:“我们国君登城啦!”
瑕叔盈明明就是虚张声势,可是将士们听了,还真的以为郑庄公登城了,于是大受鼓舞,军队士气大振,郑国的军队很快就全部登上了许国的城墙。
到了七月初三这一天,三国联军就攻进了许国都城。
许庄公看到大势已去,逃到卫国避难去了。
这许国真不经打,才抵抗了三天时间。
许国战败,许庄公跑了,讨伐许国的目的达到了,大家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三国国君谁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面临着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需要马上处理。
在如何瓜分战果这件事情上三国联军发生了争执。
行军打仗要论功行赏,要说头功非郑国莫属,可是战利品也没有什么,许国并不是个富裕的国家,有什么可以分的。
其实,在三国的君王眼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土地重要,现在许国败了,这许国的土地该归属于谁呢?
4
大家谁都不敢做主张,你看我,我看你,就是不说话,气氛异常紧张,大家都明白这许国是三国联合打下的,谁也不能独吞战果,可是又不知道如何才能分享这胜利的果实。
沉默良久,终于有个人发话了。
齐国的国君憋不住了,站起来说:“现在许国战败,首要的问题不是分享战利品,而是尽快落实由谁来管理这个国家,国不可一日无君,没有管理这个国家就会发生混乱。以我之见,隐公德高望重,这许国就由他来管理吧!”
齐侯不知为何,想要把许国让给鲁隐公。
鲁隐公听了齐候的话,心里一怔,这齐候为什么把许国让给我呢?如果我答应了他,独吞这战果,郑庄公又会如何想呢?如果我独吞这许国,岂不是成了众矢之的?
鲁隐公越想越不对劲,这许国我绝不可以独吞。
鲁隐公对齐候说:“你说这许国不交纳贡物,显然是许国的不对,说明许国不履行诸侯国的职责,所以我跟随你来讨伐它。但是现在许国已经受到应有的惩罚了,虽然你有命令,你想让我管理它,我也不敢参与这事。”
言下之意,鲁隐公是不想独吞这许国了。
齐候万没想到,这到口的肥肉鲁隐公竟然不要。
齐候问鲁隐公:“隐公之意如何?”
鲁隐公略做沉思答道:“我们齐、鲁、郑三国联盟来讨伐许国,现在许国已经战败,齐候所言极是,当前许国急需要一位君王来管理它,我鲁国将士虽然杀敌英勇,但是不及郑国将士,论功劳非庄公莫属,所以我认为许国应该由庄公接手管理。”
于是鲁隐公就把许国让给了郑庄公。
从这件事情来看,鲁隐公绝非贪婪之辈,而且他也明白如果自己独吞战果就是引火烧身。
接下来郑庄公又该如何做呢?
5
之前说过,庄公逆生,非常人也。
郑庄公做事,往往出其不意。
郑庄公听了齐候和鲁隐公的话,心如明镜,他早就看破了其中的玄机。
他们二人不是不想占有许国的土地,只是各个心怀鬼胎,怕引火烧身罢了。
现在齐候和鲁隐公把这烫手山芋扔给我,就是想看我笑话。如果我接管了许国,他们二人就会与我为敌。如果我不接管它,他们又会笑话我无能,说我打仗可以,但是治政不行。
齐候和鲁隐公认为,郑国讨伐许国的时候打仗那么卖力,无非就是想抢个头功,实则贪图许国的城池和土地,现在把许国让给他郑庄公,他肯定会答应。
然而郑庄公的做法让他们大为惊叹。
“承蒙二位的厚爱,既然大家觉得这许国非我管理不可,那我就不客气了,如何才能更好的管理许国,还望二位多多赐教!”
于是郑庄公正式接管了许国。
齐候和鲁隐公以为,接下来郑庄公会把许国据为己有,可是郑庄公的一番操作,让他们硬是没有看明白。
郑庄公的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郑庄公先是让许国大夫百里去侍奉许庄公的弟弟许叔,并让他们住在许国的东部边邑。
这是什么意思?
这不是让他们许国自己人管理自己人吗?
这哪像个战败国呢?
郑庄公为什么要如此做呢?
6
郑庄公对许国大夫百里说:“这是上天降祸给你们许国(指讨伐许国),鬼神也不满意许君的做法(指许国不履行诸侯责任),所以借我的手来惩罚它。我有少数的几个同姓臣子,尚且不能同心协力,哪里还敢拿打败许国作为自己的功劳呢?我有个弟弟(共叔段),我和他还不能和睦相处,致使他到处流浪,我又怎么能长久占有许国呢?你现在侍奉许叔安抚这里的百姓,我将派公孙获来帮助你。如果我能得到善终而长眠于地下,这是上天施恩,我懊悔前日对许的降祸,难道许公就不能再来掌管他的国家吗?我们郑国请求你,希望你们相亲相敬就像老亲家一样,你要屈尊降贵答应我们,千万不要助长他族,使他族逼近居住在这里,来和我郑国争夺这地方。如果那样,我的子孙连自己挽救郑国自己的危亡都无暇照顾,又怎能祭祀许国的山川呢?我之所以让你住在这里,不单是为许国着想,也借以巩固我们郑国的边防啊。”
郑庄公这番话暖人心扉,既有对许国官员的告诫之意,又有对许国百姓的安抚之心,既不向许国逞强,也不向许国示弱。
郑庄公最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
如果把许国国君杀了,自己来统治许国的话,别的诸侯国会怎么想,虽然一时害怕郑庄公的威力不敢造次,但是长期以来诸侯国就会发生内乱,还不如原谅他们的过失。
三国联军已经讨伐许国了,对许国而言,我们已经惩罚他了,我不能把事做绝,让许国懂得知错就改就可以了,这样一来既捍卫了礼制法度的威严,又给许庄公一个台阶下,还树立了自己的威严。
7
郑庄公又派公孙获驻扎在许国西部边境。
公孙获临行前郑庄公对他说:“凡是你的器物钱财,不要放在许国。我死了,你就马上离开许国!先君是新近在这里建成都邑,眼看周王室的地位权力一天天衰微,周的子孙也一天天的失掉所继承的祖先功业。许国是太岳后代。上天既然厌弃周朝的气运了,我们是周的子孙,怎么能和许国相争呢?”
郑庄公非常清楚当下的时局,他也看到了,周王室的气运一天不如一天,这也许就是天意,天意如此,怎能违背天道呢?
他对公孙获说不要把自己的钱物放在许国,一来怕许国产生疑虑,误以为郑国要对他们动手了,二来如果财物丢失又会造成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郑庄公还说如果他死了,公孙获就赶紧回来,他是担心自己死了,公孙获会有危险,再者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郑庄公对许国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但是谁能知道许国怎么想,加之周王室日渐衰微,所以还是做好最坏的打算吧。
8
对于郑庄公的做法,齐候和鲁隐公毫无反对之理由,所以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君子认为,郑庄公的做法是符合当时的礼制法度的。
礼制存在的意义,就是治理国家,稳定政权,安抚百姓,有利于后世子孙。
许国不守法度,不履行诸侯国的义务,就去惩罚讨伐它。
许国伏罪了,认错了,就去宽恕它。
君子先是度量自己的德行然后再去处理问题,君子估量自己的实力去行事,君子看清形势而后行动,君子更不会不连累后人,可以说能这样做的就是遵守礼制法度了。
我们站在当时的礼制法度去考虑,能做到如此这般的,的确是君子无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