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发达的时代,它影响着后来的种种时代,也让我们有时候去假设如果那个时候不是某家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会怎么样?
然而,一切俱往,今日,我们也只能对着那些熟悉的名字,感动于当时的热闹和深邃。
现今比较流行的说法为“九流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十家,除掉小说家,就称为九流。那为何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纷乱的时代,反而出现了文化的争鸣,思想的解放呢?
历史背景:
让我们先回到过去,去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吧!
周王室推翻商朝时,新统治者将征服的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或其紧密盟友如原商朝统治者的后裔,以及一些获准保持原来土地的地方豪强。这样,中华世界就被分成大批政治实体。
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前481年)已有约170个政治实体。
但由于战争连绵不断,许多诸侯国被消灭,或者其面积大为缩小,所以,当周代的下一个分期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来临时,只剩下七个大国(这里不包括周王室本身)。
这么一大批政治实体的消亡,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而剩下的大国在小国纷纷灭亡了之后,是否还能满足于当前的现状呢?天下长久动乱,民心是否也在盼望着安定和统一呢?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去思考得话,或许可以了解,为何诸子学说会在那么一个时代诞生并蓬勃发展了。
诸子学说的源起
封建制度的崩坏,贵族统治权的瓦解,社会阶层的紊乱等种种导致了此一时期的政治、社会、经济等相关制度都起了根本的变化。
在这样的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对于当前的情势,有种种的看法,有种种的主张;他们都想收拾那动乱的局面,让它稳定下来。
有些倾向于守旧的,便起来拥护旧文化、旧制度,向当世的君主和一般人申述他们拥护的理由,给旧文化、旧制度找理论上的根据。也有人起来批评或反对旧文化、旧制度;又有些人要修正那些;还有人要建立新文化、新制度来代替旧的;还有人压根儿反对一切的文化和制度。大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
“士”的出现与诸子百家
在贵族政治未崩坏的的时候,所有的知识、礼、乐等等,都在贵族手里,平民是没有权利也没有渠道去接触的。那时候有知识技能的专家,都有贵族专养专用,都是在官的。
到了贵族政治崩坏以后,贵族有的失了势,穷了,养不起自用的专家。这些专家“失业”了,流落到民间,便卖他们的知识技能为生。还有一些贵族本身因贵族门第的衰败或消失,也沦落为底层边缘,也要依靠原来掌握的“知识”为生。
“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上述这批有才能的人的通称。
这些“士”起初为贵族服务的为多,但是在时代的浪潮中,不再局限于一家贵族,后来开始开门授徒,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不免根据自己的专门的知识技能,研究起当时的文化和制度,这就有了种种看法和主张,即“各思以其道易天下”。诸子百家便是这样兴起的。
所以,动乱不是思想产生的背景,而是在动乱中打乱了原来的阶层,使得新产生的阶层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才是思想流动的根本原因。是以,以后虽不时有动乱,却少有思想的解放和勃发。这或许是一个可能的原因。你觉得呢?
初阳读书之《经典常谈》、《剑桥中国秦汉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