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国法是天下人都必须遵守的律法条文,而家规是一个家庭制定的教条戒律。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大胜于其它。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训都是值得大家去学习借鉴的。像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李毓秀的《弟子规》,都是流传千古的家教瑰宝。
今天所说的石碏是古时卫国的大夫,在这里就说道说道石碏的家教观,石碏杀了自己的儿子和他的家教观有直接关系。
石碏并没有专门探讨阐述家教观的著述问世,不过我们通过《石碏谏宠州吁》这篇文章可以得到一些石碏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观点。
石碏为什么要劝谏卫庄公要好好教育他的儿子州吁呢?
这是因为石碏看到了卫庄公教子无方,他怕这样下去会祸患无穷,所以就有了石碏劝谏卫庄公这个故事。
这个叫州吁的,他是卫庄公的爱妾生的,卫庄公对儿子州吁可谓是宠爱有加,所以州吁从小就被娇生惯养,而且这个州吁还喜欢舞枪弄棒,在众人眼里,这个州吁就是一个不懂礼数的官家子弟。
这个卫庄公娶了好几个老婆,其中一个老婆是齐国太子的妹妹。娶回来以后就叫庄姜,这个女人没给卫庄公生养儿子。于是,卫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个老婆叫厉妫,这个女人给卫庄公虽然生了一个儿子,不过还没长大成人就夭折了。
这卫庄公也是纳闷了,怎么回事,一个老婆不生,一个生了却又夭折了。卫庄公作为一国之君,怎么可以没有几个儿子呢?
后来,这卫庄公看上了厉妫的妹妹戴妫,这个戴妫是陪姐姐陪嫁过来伺候姐姐的,结果呢,名不正言不顺的就和姐夫同居了,还生了个儿子,取名桓公,就是后来的卫桓公。
卫庄公的那个没生养的老婆,就是那个庄姜,知道戴妫生了个儿子,甚是喜欢,就当成自己的儿子去抚养,而对侄儿州吁不顾不问,还非常讨厌他。
石碏的儿子叫石厚,和州吁关系非常好。石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天天和纨绔子弟州吁鬼混在一起,将来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有一天,石碏就规劝庄公,他说:“我听说一个人要是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和约束他,这样才能使他不走上邪路啊。 如果纵容他骄傲、奢侈、淫荡、逸乐,那就是走向邪路的开始。之所以会有这四个恶习,都是因为父母对儿子宠爱和赏赐太过的缘故。”
石碏还说:“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
意思就是说,受到了宠爱,但是不骄傲;即便是骄傲了,但是能受得了压制;受得了压制,却不去怨恨别人;有了怨恨,但是不为非作歹。这样的人世上很少有啊!
现在,想想我们身边的人,那些父母宠爱有加的人,很多都成了骄横跋扈之人?这些人和别人产生矛盾的时候,你去制止或者劝阻,那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你可能反遭毒打。如果真有人胆敢制止了他们,他们即便是认输了,但是心里的怨恨越来越强烈,以至于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为非作歹去报复社会。
所以石碏的担忧是有道理的,石碏的劝谏也是合理的。
再看看石碏提到的六顺六逆,今天依然有价值。
什么是六逆?就是六种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分别是“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这就是所谓六逆。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并不是人人平等的,所以这个尊卑思想非常严重。所以古人认为卑贱的妨害高贵的就是逆。年少的欺负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的挑拨旧的,地位低的压着地位高的,淫乱的破坏有礼义的,这些都是逆,不过都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古人常说的六种逆理的事。
何谓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君主行事要公正要适宜,作为臣子就要服从君王的命令,父亲就要慈爱儿子,儿子也要孝顺父亲,哥哥爱护弟弟,弟弟敬重哥哥,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六种顺礼的事。 现在看来,也是非常在理。
人们如果不做顺应礼义的事,而去做违背礼义的事,就会招致祸害。 所以石碏劝谏卫庄公,你做君主的就应尽力除掉祸害,现在却反而招致祸害的到来,这恐怕是不可以的?
可是这个卫庄公溺爱儿子,不听石碏的劝谏。 而石碏的儿子石厚又和州吁交往,石碏就想办法禁止自己的儿子和州吁交往,他是担忧州吁会影响了自己的儿子,甚至会害了他的儿子,所以才想到禁止他们交往。但是州吁不允许石碏这样做,石碏只得放弃,不管不问了。自己儿子都管不了,那能管得了州吁呢!
后来,到了桓公即位的时候,石碏就告老还乡了。再后来,这个州吁果然是凶相毕露,他密谋造反,杀害了自己的亲兄弟桓公,然后自立为王。他还委派石厚向他的父亲石碏请教治国安邦的良策。石碏于是设了个计策,将州吁和自己的儿子石厚都杀死了。这就是石碏大义灭亲的由来。
后记
石碏之所以杀了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他的儿子石厚没有走正道,还和逆贼州吁狼狈为奸。他的家教观是六顺六逆,而他的儿子显然是违背了这些戒条戒律,所以他很失望。
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真的是这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