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是西汉外戚权臣王莽篡汉建立的朝代。国号为新,建西都常安、东都洛阳 ,史称新莽。王莽继位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托古改制”的新政,但是这次改革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社会和经济的极大混乱,之后王莽又发动对匈奴和对东北、西南边境各族的战争。沉重的赋役徵发,残酷的刑罚,使人民怨声载道,终于引起全国性的农民起义。下面就来盘点新朝王莽手下的三大名将。

一、严尤(?—23年),本姓庄,后王莽曾一度赐姓征,字伯石,新朝第一名将。

新朝始建国二年(公元9年),严尤担任讨秽将军,率军讨伐匈奴。王莽要求住在边境上的部族高句骊协助讨伐匈奴,但是高句骊人不肯征战,纷纷逃出边境,新朝的辽西大将田谭追击,被反杀。此时严尤奏言王莽应该安抚高句骊人,不然会把高句骊人彻底逼反。但王莽拒绝安抚。

两年之后,高句骊等部族彻底反叛,王莽命严尤进击,严尤引诱高句骊首领侯驺,将其斩杀,传首都城常安,王莽大喜,将高句骊改为蔑称下句骊。此举加剧了边境的不安,使得后来高句骊反叛中原王朝,自此开始独立。

不久后,严尤受封武建伯,成为大司马。天凤五年(公元18年),匈奴单于去世,王莽为控制匈奴,决定引诱匈奴右骨都侯到长城下,威胁他到长安,立为傀儡。在行动前,大司马严尤反对此举,王莽不听。随后派严尤与廉丹击匈奴,赐二人姓征,号二征将军,试图灭掉匈奴新单于,但最后没有成功。

严尤多次劝谏王莽征讨四夷之举,王莽都不听。严尤就写《三将篇》,主旨是“古名将乐毅、白起不用之意及言边事”,呈给王莽。有一次廷议,严尤又说匈奴的事可以放一边,平息国内的起义才是当务之急。王莽大怒,罢免其官爵。

地皇三年(22年),严尤被再次起用,封为纳言、大将军。与陈茂被派去讨伐荆州起义军。但由于汉宗室势力加入后,局势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年后,王莽军与刘秀军在昆阳决战,严尤屡次劝谏主帅王邑不可轻敌,王邑都不听。随后刘秀率援军赶来,王邑、王寻轻敌,终于大败,新朝灭亡遂成定局。

昆阳之战后,严尤、陈茂逃到沛郡谯,背叛新朝,自称汉将。此时前汉钟武侯刘圣在汝南称帝,严尤、陈茂前去归降,严尤被任命大司马,陈茂为丞相。但十余日后就被更始军大将刘信剿灭,严尤、陈茂皆死。

二、王邑(?一23年), 新朝皇帝王莽的从弟、成都侯王商的次子,新朝大司空,王莽新朝时期的主要军事将领。

新朝建立后不久,翟义起兵讨伐王莽,拥立刘信为帝,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移檄郡国,聚众十万。后被王莽击败,被杀,夷灭三族。王邑曾率军镇压翟义、刘崇等西汉旧势力的反叛,为王莽建立新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王邑以辅佐王莽代汉自立有功,拜大司空,封隆新公。

新莽地皇四年(23年),绿林军在淯水(今河南白河)旁集会拥立刘玄为皇帝,年号更始,建立更始政权,王莽为扑灭以绿林军为主力的更始政权,征发天下精兵共计四十二万,以新朝二公即大司空王邑和大司马王寻为统帅,扑向昆阳。但是王邑骄纵轻敌,大军顿于坚城之下,士气大损。不久在刘秀所率领的援军冲击之下,新莽大军的中军被冲垮,军士死伤甚众,此即昆阳之战。

王邑与王寻逃回都城常安。王莽任命王邑为大司马,并声称要将皇位传给王邑。不久后,绿林军攻破常安,王邑昼夜顽抗,所部士兵死伤殆尽,败退至王莽栖身之所,之后与儿子王睦,父子共守在王莽身边,被绿林军杀死。

三、文齐,字子奇,梓潼县人,生卒年不详,新朝王莽时期益州郡太守,汉光武帝封其为成义侯。

汉平帝年间,文齐出任京师(长安)城门校尉,负责统帅守城部队的高级兵官。

王莽称帝后,益州郡人民不堪重负,发动起义,王莽派遣将军廉丹率军前往镇压,被起义人民杀败。之后,王莽又派文齐前去征讨。文齐率军至益州后,征而不讨,围而不歼,说服起义民众归顺朝廷,王莽随即任命文齐为益州太守

在任期内,文齐组织边民垦荒造地,修筑灌渠,开垦农田两千多顷。同时练兵养马,修筑路障边塞,保证边境平安,老百姓衣食无缺,生活安乐,对其十分拥戴。文齐任益州太守后,文齐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下大力修建了长城,即 “滇东汉长城”。

文齐修长城的目的是安民,但真正发挥作用是在之后,当时公孙述据蜀分裂,隔断了益州郡与内地的联系,接着占据益州大部分地区称帝,派兵威胁文齐,迫其投降。公孙述以拘捕他的妻子相威胁,并许诺封他为公侯,他仍坚辞不应。文齐在当地夷汉各族的团结拥护下,凭借长城固守据险,取得最后胜利。直到公孙述分裂割据势力被消灭,益州郡文齐控制的地域内始终保持了未曾发生社会动乱的局面,并于东汉初年又稳定地统一在版图之内。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即位后,建立东汉王朝,文齐专门派出使者,绕道前往河北向光武帝致意,深得光武帝的嘉许。公孙述被平定后,光武帝任命文齐为镇远将军,并封为成义侯。

欢迎关注我,看更多历史内容。

【原创声明:本文由作者编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