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到瘤子的请参考下图。B-54绰号“终极堡垒”Ultrafortress,但这只是一些好事者自己起的,美军貌似并没有使用这个绰号。因为B-54压根都没有完成设计,更谈不上生产服役,美军自然也犯不上给它起个专门的绰号,再说B-29的各种衍生型,包括XB-44和B-50在内,一直都用着B-29的“超级堡垒”的绰号,单独给B-54整个似乎也不太合理,要知道其中B-50还是正式批产服役的,还有多个改型。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终极堡垒”倒也显得很贴切,毕竟都终极了,后面自然就没有了。中国人更早就知道了这个道理,叫做物极必反,所以中国人命名,一般都不会用终极这类的字眼——除非在事后。
B-29在它的那个时代创造了很多之前难以企及的纪录,投向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已经足以让B-29名留千史,即使对日本人而言是永远难以抹平的伤痛,但考虑到这祸是他们自己引来的,所以墨林不但不会表示同情,反而会为B-29的这两次“壮举”而鼓掌。
B-29除了载弹量,同样突出的还有航程和续航时间。对美国这样左右全是海、南北没对手的国家而言,航程是决定一架飞机能不能打到对手的最重要因素,这也是美军特别强调远程重型轰炸机的原动力。
XB-44本来是用做B-29D的发动机试验台,换装了功率更大且可靠性更高的普惠R-4360发动机,同时采用新型材料减重,除了炸弹舱可以装9吨弹以外,机翼下还能加挂3吨,但后来二战结束,B-29D的订单大量取消,XB-44也就成了后来的B-50。
B-50虽然外观和B-29差别非常小,但加长了机身,还把B-29的两个弹舱合二为一,因此可以挂载超大型核武器。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多功能空中平台,改装了加油型(KB-50)、侦察型(RB-50)、教练型(TB-50)、气象观察型(WB-50)等大小将近20个型号,总产量370架,其中290架是轰炸型。因此B-50虽然名气和产量都不算大,但最后在美国空军中服役时间却长达18年之久,直到1965年才完全退役。
但B-54反而没那么幸运。B-54最初以YB-50C的名义开始研制,美军觉得改动量比较大,和之前的各型差得比较多,所以给了个新代号。
B-54把发动机进一步换成R-4360-51,单台最大功率达到创纪录的4500马力,是B-29的莱特双黄蜂的两倍有余,相应最大起飞重量从B-29的55吨增加到约94吨,航程也增加到15000公里。机身和翼展分别加长了超过3米和6米,为此在每侧机翼下方增加了两个可收放的支撑轮。在携带相同重量弹药的情况下,B-54的巡航距离可以提高 60%,同时速度还高出22%。
这时候喷气式战斗机早就出现,B-54的自卫火力也进一步加强,除了之前B-29原有的自卫火力以外,还在机头的两个炮塔,每个炮塔内装一门20毫米航炮,尾炮塔也增加到4挺机枪。机头的这两个炮塔实际只是一种方案,在另外一些方案里,两个炮塔被一个炮塔加一个雷达所取代,那个雷达和炮塔位于同一侧,个头也比炮塔小得多。1948 年 5 月,美国空军签订了 21 架 B-54A 轰炸机和 52 架 RB-54A 侦察机的合同。
仅就作战能力而言,B-54的确比B-29 强很多,但好事也就到此为止。1948 年 10 月,寇蒂斯·李梅走马上任战略空军司令部司令,看到美军还在为一款从B-29改来的轰炸机而努力,李梅很不满意,最后于1949年4月终止了该计划。波音公司很不服气,到处宣称是“政治因素”导致订单取消,言外之意技术还是先进的。
但实际上是,比B-29几乎大上1倍的康维尔B-36经过重重坎坷,已经于1947年开始服役,B-29这个平台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功能上已经全面落后,这时候还在B-29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改进,显然并不是最佳方案,再加上喷气式发动机已经展现出了大好前景,一向眼光独到的李梅果断放弃B-54,应该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波音的堡垒系列到此也算有了一个阶段性的收官——但只是阶段性的,因为没过多久,新的B-52“同温层堡垒”又一次开启了喷气式堡垒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到现在还没结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