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次庆城

庆城县四面环山,两水绕城,呈现出凤凰的形状。这里是华夏九州之一雍州的所属地,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古城。被称之为“活的千年古城”,如今我们走进这千年古城,寻找古城的魅力。

周祖陵景区

周祖陵景区位于甘肃省庆城县东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上有周祖陵寝,香火鼎盛,千秋不衰;下有岐伯圣景,世人膜拜,以求安康,是为“庆阳八景”之“周祖遗陵”也。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周之先祖,教民稼穑,励精农桑,陶复陶穴,文明肇创。医祖岐伯,岐黄论医,尝味草木,成就《内经》,奠基国医。

周旧邦木坊

在庆阳市庆城县城南街,有一座建于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的周旧邦木坊。一座木牌坊,讲述着一段段历史故事;精美的石雕木刻,还原着历史长河中积淀的厚重文化。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庆城有各种材质大小的牌坊百余座,后由于历史变迁,加之支持油田建设,这些牌坊损失殆尽,仅留下一座周旧邦木坊,屹立在县城南街永春门巷子口。周旧邦木坊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坊坐北向南,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东西长14米,南北宽4.2米,高12米,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木坊以四根通顶立柱支撑,原有戗柱不存,平板坊上为九踩斗栱支撑檐部出挑,最外部厢栱位置用装饰性的花板。坊顶铺青瓦,青灰筒板瓦,脊筒子饰莲花、忍冬纹,庑殿顶正面出垂脊,饰五脊六兽及花纹等。檐下正中镶匾,匾面楷书“周旧邦”三字。匾下横梁题写“弘治十八年九月庆阳知府前监察御史郝镒建;光绪辛巳年仲冬浣吉知府倭什鉴额重修;二十八年知府庆霖重修”等文字。

慈云寺钟楼

县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慈云寺钟楼,楼亭歇山顶,木质结构,高5.5米。钟楼坐落在两层10多米高的石砌基座上。一层基座东西北三面有厦房环卫,南部为宽阔的月台。在月台北部有一券形门洞,进门左折,攀登陡峭的石梯,便登上了2层基座。只见8根大木柱矗立在石基之上,支撑着青灰色的歇山式楼顶。顶饰飞檐回环,鸱吻俯仰对峙,筒瓦板瓦上下扣连,附有兽纹的瓦当、滴水组成连续图案,簇拥着楼檐四周。

慈云寺钟楼内,一口重达8000斤的大铁钟,在二龙交蟠钮的连接下,高高悬挂于楼中横梁之上。双龙钮,顶有五孔,肩饰莲瓣纹。腹部铸有大小不等的方格,方格内有两种文字的铭文,下层为“皇帝万岁,臣佐千秋”8个汉文大字,每个大字之间列出一菩萨名。这是一座修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的楼亭,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古典建筑,已成为庆城街巷里的“点睛”之笔,远近闻名,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

普照寺大殿

普照寺大殿,位于庆城县北大街东侧普照寺内。大殿为一单体古建筑,主体结构为歇山顶式。坐北向南,面阔五间,长23.5米,宽14.4米,高9.5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房脊两端饰鸱吻。柱头斗拱为双杪双下昂(昂咀已被毁)。正中补间斗拱为斜拱,其余各间补间斗拱各一朵。斗拱形体粗壮,柱头有卷刹,六棱柱石帐础侧面各浮雕一小卧狮。

普照寺大殿作为普照寺的重要建筑构成之一,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7年至980年)。明清时期维修,现存建筑为明代建筑。于199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甘肃省研究北宋年代建筑发展史的具体实例,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鹅池洞

鹅池洞为原庆阳八景之一的鹅池春水胜景。地处老城南大街现陇东中学对面古城城垣内,始建年代现已无法考证。洞口上额为“鹅池洞”3字石匾,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山西降州河津泰顺成巨商投资重建,全洞由于河卵石箍成拱形,台阶均以巨石铺就,全长37米。相传为周先祖不窋养鹅之处,因而得名鹅池。史载唐代知事李直新首次扩建修葺,当时主要作用是城防汲水,以免发生水荒。

范韩二公祠堂碑记碑镌刻于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年),为嘉议大夫,工部左侍郎刘昭篆额,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马文升撰文。该石碑原在位于庆城南街的范韩祠堂内。1985年收藏于庆城博物馆,碑文内容饱含深情,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范韩二公在庆阳的公德。这通石碑:高2.4米、宽0.97米、厚0.21米,为青石质。碑正面刻字24行,每行52字;碑背面刻字三层,每层38行,每行24字。第四层刻绘庆阳地形图(当时的军事防御图)距今500多年,地图将一些重要的军事重地串在一起,是一副极为珍贵的地图实物资料。

天下黄土第一塬,医祖岐伯诞生地。

最美中国行,庆城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