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素来敢为天下之先。

11月的广州,尚笼罩在淅沥小雨和寒意秋风中,踏入12月,我们终于拨开云雾,迎来冬日暖阳。

12月7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俗称“新十条”),进一步优化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隔离、核酸检测等措施。

“从明天开始,广州市新闻发布会将转向社会经济生活常态化发布会……谢谢大家。再见”同日下午,在广州市疫情发布会上,伴随着戛然而止的一声“再见”,火车站、广州白云机场、广州地铁相继通知,出行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

我们用这一天,告别了三年。三年抗疫,为什么能“止于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终于拨开云雾,迎来冬日暖阳

(一)精准防控的科学决策

”即日起,广州严格落实将高风险区精准划定至楼栋、单元、楼层和住户的要求;不再采取临时封控措施“

”来返穗人员不再开展‘落地检’和‘三天三检’”

“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一般居家隔离。也可选择集中隔离”

12月7日,广州表态,将坚决贯彻落实“新十条”要求,持续全面优化各项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防控疫情。

上述政策的调整,正是广州在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等基础上审慎研判得出的,既是基于病毒变化形势作出的适当优化,也是基于生产生活需求作出的必要改变。

这是一次科学决策,是逐渐掌握新冠病毒变异株的致病和传播规律后做出的,也是一次精准决策,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慎重决策。

抗疫近三年来,作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口岸城市,广州一直走在抗疫的最前沿战场,从2020年初的遏制国内疫情输入、重点国家输入关联疫情,到2021年处置境内首起德尔塔变异株疫情,再到2022年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正面较量。每一步,广州都在努力寻求防疫最优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人口流动量居全国前列

当前,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群众防护素养的提升,疫情防控的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改变,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更加从容自信地应对疫情,坚信我们热爱的城市——广州,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二)守望相助的市民精神

一直处在抗疫斗争前沿的广州,在“最复杂、最严峻”的时刻,除了科学决策,更离不开的是每一个广州人的信心与守望相助。

近一个月来,市民群众对防疫工作给予极大理解包容和配合支持,自觉遵守防控政策,自觉落实健康管理、核酸检测、扫码测温等各项防控措施,大家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共同守护美好家园,展现了极大的信心耐心,体现了极高的文明素养,彰显了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精神风貌,这是打好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最坚实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人的信心与守望相助

有分析认为,广州之所以敢打第一枪,除了有“20条”、“新10条”作为政策依据,正是因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作为支撑:

11月30日,广州在全国率先宣布解除临时管控区、非必要不做核酸后,有网友留言称,“广州,果然是开放之都!”

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广州,一直以来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之一,也是近代革命的起源地以及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开放”早就成为流淌在广州血脉里的基因。

网上很多人说,广州的勇敢果断令人“感动”,但防控措施放宽之后,广州会不会“不敢动”?

广州地铁客流量数据可以一窥广州人的“勇敢”:解封前一天的11月30日,广州地铁客流量仅为198万人次,而在解封后的第一天,就反弹至429.3万人次,随后一直稳中求进。

广州人爱美食全球皆知。还记得那个著名的段子吗?“全国人:广州上点心吧,都成重灾区了!广州人:什么点心?”

广州“解封”一周后,各大商圈、餐饮店陆续宣布恢复正常营业,不少广州人在社交平台表示,“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叹早茶!”

12月8日,广州宣布发放三轮“羊城欢乐购·冬日盛惠”政府消费券,助力增强消费信心,重燃城市烟火气。

广州市民,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于政策的信任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的烟火气,回来了

(三)透明权威的信息发布

广州人能够如此淡定,背后是三年以来,大家已经对新冠病毒有了一个比较科学的认知,不再像以前那么恐慌。而这背后,也源于广州透明化、权威化的信息发布。

“广州此轮疫情从10月22日开始,第一场疫情防控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从25日起和大家见面。44天,我们开了44场发布会。在44场新闻发布会中,来自42个单位的175位新闻发言人先后为大家做权威发布。2020年开始,广州市疫情防控相关发布会一共564场,全市118家新闻发布单位全力支持好系列新闻发布工作,3166位各级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厅现场和大家见面。”12月7日,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小燚用一组组数据回顾这段新闻发布战线上的“战疫”历程,他宣布,“从12月8日开始,广州市新闻发布会将转向社会经济生活常态化发布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最后”的新闻发布会上,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小燚动情地说

在一场场公开透明的发布会上,市民得以第一时间得悉对病毒与疫情变化的最新研判。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这一轮疫情,广州16万感染者仅4例重症,90%以上都是无症状或轻症,且重症都是由基础疾病引起,没有1例死亡病例。

实践证明,及时做好疫情信息发布,准确解读政策、回应关切,是推进疫情防控工作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和宝贵经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核酸检测、人员流动、隔离转运、疫苗接种等最新防控安排,物资、医疗、教育等民生保障情况等进行及时的公开,能让市民更安心,对防疫政策更理解,对如何做好健康第一责任人更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市疫情防控主题新闻发布会

(四)奋战“主战场”的医疗力量

本轮疫情中,来自全省十余个地市的万名医护人员进驻支援广州。多支采样突击队率先进驻广州市海珠区城中村的高风险区,登楼入户,单独采样。

同样在方舱和市八院,众多医院也都投入了精锐力量,在医疗救治的“主战场”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入了精锐力量,在医疗救治的“主战场”发力

自10月17日以来,广医一院先后派出7支队伍共47名医护人员进驻市八医院。广医四院到目前为止则已经派出了21人支援市八医院。

·11月10日上午,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肾内科、肿瘤科的3位医生从医院出发,支援市八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11月10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组织了一支33人的支援市八医疗队,他们将分批支援市八医院救治患者。

·11月4日,广医一院医疗队正式进驻琶洲方舱医院,次日凌晨开始收治患者,是第一家进驻琶洲方舱医院的三甲医院。

·11月5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派出101人的医疗队率先奔赴广州琶洲方舱医院,开展对新冠感染者的医疗和护理工作。

若有战,召必回。这些来自内科、外科、儿科、中医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的精锐力量,形成一个大型的多学科救治团队,争分夺秒集结到一线,守住这座城市,守护市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有战,召必回

(五)大有作为的中医药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硬核战疫中,中医药抗疫的参与度不可忽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11月11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以及要“重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中的独特作用”。

在广州,中药有着源远流长、非常扎实的民众基础,有强大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抗疫三年以来,中医药快速全程尝试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省中医名家:谭行华医生在病房查房,给病人切脉

以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为代表的中医专家团队,发挥整体作用,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突出中医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的特色,重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结合支援多地抗疫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目前广东省的气候、季节和人群的特点,实施中医群体辨证、症状评估,同时辅以精准治疗理念,针对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的不同体质特征,拟定三种协定方,分层分阶段治疗,显著缓解不同人群咳嗽、咽痛、发烧、肌肉酸痛、便秘、胃口差、失眠等症状,有效阻断病情进展,促进核酸转阴。

作为全国抗击疫情的“定海神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此前在广州出席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时表示,“目前,中医药正在开展预防新冠肺炎的前瞻性研究。”

就在近日,新冠肺炎药物在广州再添中药“新军”。11月30日,治疗新冠肺炎(轻症)医疗机构制剂——白云山和黄透解祛瘟颗粒(“肺炎1号方”)正式投入广州八院使用。同时启动了“透解祛瘟颗粒临床再评价研究”合作签约,通过在市八医院的临床再评价,研究积累更多的人用数据和高质量的人用证据,促进医疗机构制剂高效率高质量向新药转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抗疫名方白云山透解祛瘟颗粒(原“肺炎一号”方)投入使用

(六)众志成城的社会合力

本轮疫情是广州近年来遭遇的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广州优迅速调集医疗资源,南粤大地众志成城、聚力攻坚。

此期间,全省统筹协调,各地迅速启用储备隔离酒店,广州周边兄弟城市大力支援,集中力量开展“转运专项攻坚”。

连日来,一辆辆货车前往海珠区康鹭片区物资储备仓卸货。“封控管控的重点区域在哪里,生活物资供应就延伸到哪里。”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州全市形成了社会面有商超农贸市场保障、管控区内现有企业兜底保障、线上平台社会面多渠道保障的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粤大地众志成城、聚力攻坚

累计派出支援力量37.2万余人次,持续保持每天约万人在岗,主力接管11个管控网格管理服务,协助16支方舱医疗队、约4万张床位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在这一波抗疫第一线,广州市国资系统为有效遏制疫情蔓延作出了国资国企的贡献。

面对此前广州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各大核酸检测机构、新冠抗原试剂盒厂商的稳定供应、科学调配,成为整个城市疫情防控的强大后盾。为全力保障广州抗原试剂盒所需,广州本土企业在多措并举调配资源,千方百计提高产能,开足马力生产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做好应急保供。

盘点仓库存、摸清产品现有量、紧急调配物资、协调物流运输……不少企业都在持续支援抗疫一线。广药集团全力保障各大方舱医院和健康驿站的物资供应,11月以来共调动870车次、超3500人次的保供力量,累计为增城、海珠等地的10家方舱和健康驿站提供了180 类、超2.7万箱防疫药械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本土知名企业全力保障各大方仓医院和健康驿站的物资供应

广大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国企职工、志愿者等工作人员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不畏疲劳、冲锋在前,坚定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做了大量艰苦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彰显了抗疫的硬核力量。

(七)“保供应 保发展”的坚定决心

疫情面前,社会经济更不能“停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首抓经济发展。”这是广州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

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是广州市重要“菜篮子”“果盘子”基地,是华南地区生鲜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每天进出来自全国各地车辆超八千辆,人员四万人次,交易蔬菜水果超过一万吨。疫情发生后,在省市统一领导部署下,各有关单位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各市场经营者在严格做好防控的前提下,多措并举保障物资供应平稳、价格平稳,探索了批发市场防疫抗疫、保供保运转两不误的管理运营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本土抗疫物资生产单位不提价不停工,冲在“复工复产”第一线

即使是在本轮疫情的重点地区——海珠,也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早在11月28日,广州海珠区就开始实行“闭环泡泡”,逐步推进中部管控区域内非高风险区企业的复工复产。持续优化调整防疫措施,稳步推进复工复产。12月7日,广州市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海珠区更是全面吹响了复工复产的号召。日前,停工停产月余的一大批海珠企业,已然开足马力抓生产、抢进度、赶订单,截至目前海珠区内66家规上制造业具备条件的均已实现复工复产。

琶洲的一批电商企业也快速反应,充分激活现有资源,吹响全面复工复产的号角。“燃情大促季,销量冲第一”“全员战,敞开干!”在电商公司的总部办公室里,不少员工已经投入到紧张的工作状态中,“迎战”即将到来的“双12”电商大促节点。

一个生机勃勃的广州,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机勃勃的广州,回来了!

(八)志愿者构筑的“温暖防线”

疫情以来,广州各区都陆续发布了志愿者招募信息,不少市民街坊都主动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无数点滴力量渐渐汇成汩汩川流,志愿者群体成为广州抗疫不可忽视的力量。

数据统计,本轮疫情以来,广州共有28.7万人次志愿者参与了服务。在方舱志愿服务方面,截至12月5日,已有3100余名志愿者积极响应、主动加入,组成30支方舱志愿服务队,累计上岗服务1.5万余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数点滴力量渐渐汇成汩汩川流

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大批的广州社区志愿者依托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平台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从协助社区核酸检测、支援流调排查等防疫一线服务,到协助困难长者就医、为困难群众派送生活物资等保障服务,再到支持和保障一线防疫人员,一套由社区动态点单、志愿者响应接单、各组织和机构合力支援的防疫志愿服务机制在社区运作起来。

志愿者们穿梭于商店、药店,针对重点区域居民生活需求开展买药、买菜等跑腿服务,为街坊的生活需要而忙碌。他们逆行的背影筑起了广州这座城市的“温暖防线”。

(九)生命至上关爱“一老一小”的始终如一

疫情面前,如何保护“一老一小”,是最牵动人心的关键。“一老一小”是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重中之重,力求以护好“一老一小”来增强疫情防控的主动权,这也正是精准科学的应有之义。

“最大的确定性应该给孩子,最小的风险应该给孩子,最优的防护应该给孩子。”12月3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的这句话,给不少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大的确定性应该给孩子,

最小的风险应该给孩子,

最优的防护应该给孩子。”

从多次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广州已全面落实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母婴照护机构、医疗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等重点机构的疫情防控措施。疫苗接种作为疫情防控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尤其是针对目前广州地区8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率偏低,广州也有针对性地予以加强;儿童青少年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属于新冠易感人群,广州市对此明确规定中小学(高三除外)暂缓复学,幼儿园暂缓返园。

据了解,目前广州各区约有230家新冠疫苗接种点为市民提供服务。考虑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接种点还采取上门接种、开设专场、定期回访等方式做好服务保障。

(十)“硬碰硬”的科技战

疫情是场大考,也是对科技创新实力的检验。筑牢防疫屏障,坚定必胜信心,关键还在于凝聚科学共识,加强科研攻关。在广州,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投入抗疫产品与药品的研发中,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抗疫的战斗力。

面对此前广州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各大核酸检测机构、新冠抗原试剂盒厂商的稳定供应、科学调配,成为整个城市疫情防控的强大后盾。为全力保障广州抗原试剂盒所需,广州本土企业在多措并举调配资源,千方百计提高产能,开足马力生产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做好应急保供。

截至目前,广东省共有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生产企业5家,分别为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因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共取得5个产品注册证,产品日产能超过3000万人份。

高校也在借科技服务抗疫大局。就在近期,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开发公司向海珠区捐赠自主研发的一条6米长的“复合纳米银”雾化新型消毒通道等物资。新型物理消毒雾化通道,对预防与阻隔病毒的传播有着积极作用。早在疫情发生之初,华南理工大学就充分发挥科技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积极号召广大科研人员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围绕疫情防控急需的重点领域开展应急科研攻关。

科技更为复工复学增添动力。广州部分区中小学暂停线下教学,开展线上授课,升级至2.0版本的网课增添了互动机制,真直播让课堂效果更好、教学质量更高;疫情期间,广州所有三甲医院均已开设互联网医院,提供线上诊断、线下药品到家服务,方便市民求医问药;今年“双11”,异地生产直播不停,本地居家“云运营”,成为不少海珠区电商企业的状态……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以5G、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却成为赋能新业态、新产业、新产品成长的力量,降低疫情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为疫情防控赢得时间,也增添了发展动能。

有关键时刻勇敢果断的领导决策者,有招之即来、来即能战的医护、志愿者团队,有重症率低至0.0025%的数据,有秉承千年商都基因的开放民风,有硬核科技实力,广州已准备好,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跨步迈入暖春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已准备好跨步迈入暖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