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张长彬博士在《文艺研究》发表了题为《 “代行体”戏剧刍议》的学术论文。《文艺研究》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文艺理论月刊,被CSSCI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作者指出,宋金以前,中国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用“动作扮演故事”,可称之为“代行体”戏剧。作者分析了图腾戏、角抵戏、歌舞戏三种戏剧的 “代行体”的表现手段及其傀儡模仿态。“代行体”概念的提出是对王国维“代言体”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有助于平息何谓“真戏剧”纷争,可确证唐前戏剧属于真戏剧;有助于宋金前“古剧”和元代以后“戏曲”的有机统一;有助于促进中西戏剧研究交互交流,凸显中国戏剧在世界艺术史、文化史地位。

张长彬博士关于“代行体”的观点,关涉我国戏剧史重大问题,有望拓展学术生长点,促进相关问题更深入研究。

张长彬,男,安徽宿州人,2014年12月毕业于扬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从事敦煌学及古代曲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高校古委会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通讯员:褚一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