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材料需处理好4种关系

很多朋友吐槽说,很多写作道理自己都懂,也收集了不少素材,可还是写不好,一堆材料拼凑在一起,逻辑老是不顺,不能有机结合,总觉得相互间“隔着”点什么。

怎么办?

这其实是材料运用技巧的问题。我的经验,在公文写作中,使用材料是一门学问,古人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句话揭示了用兵中思考、谋略、策划的重要性。按现代管理学理论,管理必须注重统筹,善于站在全局思考问题,审时度势,协调各种关系,使各方和合不悖。

我感觉,运用素材也是这个道理,同样存在协调关系的问题,否则,材料间就会“闹矛盾”“不合作”。

如何才能把材料用好呢?我觉得需处理好以下4对关系。

1.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写作的目的是表达观点,观点决定着如何选材,如何用材。所以,你的素材能不能派上用场,关键就看素材是否支撑观点,是否服务于观点,若是没有支撑,再好也没用,也没必要用。写作过程中,写作者必须把握好,让材料和观点和谐统一。

2.素材与素材的关系

同一个文稿里的不同素材,乃至同一场合下的不同文稿里的素材是有关系的,不能孤立地使用,要协调好相互关系,前后要有衔接、呼应,风格一致,形式统一,观点不能抵牾,前后不能矛盾。

3.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好的表达就是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素材只是表达的手段,不能为了表达而表达,因此要避免堆砌材料,建议能用一个说清楚的,决不用两个,可用可不用的素材,坚决不用,这叫“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4.素材与意境的关系

素材从来没有“标准件”,从来没有“即插即用”这种说法,因为每个素材都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有的适合用其观点,有的适合用其数据;有的适合用这个角度,有的适合用那个角度。若不作适当“调校”,素材与文稿就不“兼容”,搞不好还发生“排异反应”。

因此,在写作中,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合理选择素材。比方说,某个段落想表达“经济发展总量上新台阶”这个观点,就可以选用量化的经济发展数据来说明;若想论证“证措施有效、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这个观点,就可以选用相对的增长速度指标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