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蒋介石调集重兵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当红军来到大渡河地区时,蒋介石非常激动地说要将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蒋介石要说这样的话呢?石达开与红军相隔了七十多年,其中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东南端,每逢雪化季节,千里激流倾泻而下,巨浪翻滚犹如万马奔腾一般,由于地势险要不易架桥,再加上水寒彻骨难以泅渡,在当时只有少数渡口才有铁索桥可以通行,是西南地区有名的天堑。

距今约160年前,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曾兵败大渡河,因此蒋介石才会说出开头那句话,希望借此来振奋军心。

1856年“天京变乱”后,翼王石达开返回天京辅政,却遭受天王洪秀全猜忌,于1857年出走,后率20万精锐太平军单独行动,开始远征,计划去成都独立发展,在转战西南的过程中,由于奉行流寇主义,没有后勤基地作依托,长期流动作战,加上脱离了人民群众,连吃数次败仗,起义队伍也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63年4月,石达开率领四万大军从云南米粮坝出发,渡过金沙江后,抵达四川宁远府(西昌)河西司。

5月14日拂晓,石达开带领剩余的三万多人马抵达紫打地(紫打地原是一个小场,在大渡河的南面,1902年被洪水冲没后,当地政府又在不远处修建了石棉县安顺场),想要渡过大渡河这座天堑,途经雅安前往成都和川西平原。

在这之前,为了减少行军的阻力,石达开提前给当地的彝族土司王应元送去大礼,向他们买路,石达开想当然地以为土司既然接受了自己的礼物,就不会再有危险,没有作更多预案就带着大军进入到了山高水险、进退两难的险地。

清朝四川总督骆秉章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调兵遣将,他让重庆镇总兵唐友耕率军前往大渡河北岸防守,又调集大军从北、西两面向石达开包围堵截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他还动用各种手段收买了大渡河南岸的土司王应元与岭承恩部,使得他们背信弃义,对石达开倒戈相向,石达开没有防备,致使自己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当中。

当时石达开的北面是大渡河,河对岸有唐友耕率领的大军驻守,西面是松林河与土司王应元部,东南面是马鞍山和土司岭承恩部,此外清朝参将杨应刚也率兵赶来,南面又是险峻的山路,道路还被岭承恩砍倒的千年古树堵塞,还有清朝游击将军王松林率领的部队防守,石达开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

其实在5月14日当天,石达开率部到达紫打地时,河对岸的唐友耕部并没有赶到,他本来有机会能抢渡大渡河的,但石达开对天时地利人和等都没有考虑到,犯了军临死地、不疾战则亡的大错。

当天夜里,恰逢他的第十四任妻子刘王娘生下了一个儿子,石达开老来得子非常高兴,下令全军休整三日庆贺,因此没有过河,同时,大渡河当时还有一些渡船,但都被王应元给撤走了,他还威胁当地百姓全部迁移到松林河以西,家里的粮食全都带走,如此一来,石达开率领的三万大军陷入了无粮无船的尴尬境地,因此也不得不在紫打地暂时停留下来砍树造船、搜寻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天后,石达开的部队好不容易才建造了几十只船筏,还没等渡河,唐友耕率领的大军已经抵达河对岸,并布置了防御阵地,与此同时,王应元、岭承恩等人率领的部队也抵达各自阵地,对石达开的部队形成了包围圈。

当时的天气也不好,连续数日来都下起了大雨,大渡河的水位增高了好几丈,给部队渡河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面对险恶的渡口水势以及河对岸清兵的阻击,石达开不顾部下反对,强行下令渡河作战,从5月21日开始,石达开选出的五千多名精锐士兵驾驶着三十多只船筏,用挡牌护住前方,强行渡河。

岸边的将士们也摇旗呐喊、擂鼓助威,清军从北岸以火炮轰击,声音震耳欲聋,好多只船筏都被火炮击中,将士们全都落入水中,转瞬间就被湍流淹没。仅剩下的几只船筏被冲到下游,也被早已等候的清军击沉,这次渡河的五千余名太平军将士无一生还,此后石达开又组织了数次强渡,均未能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达开见抢渡大渡河无法成功,5月29日,他又调头朝松林河进攻,打算强渡过去后再沿着大渡河西岸北上,向泸定桥进军。

松林河是大渡河支流,两岸的交通原本只靠一座铁索桥维持,长48丈,高5丈,当太平军抵达紫打地时,王应元就已经下令坚壁清野,将铁索桥上的木板全部拆掉,沿河据险扼守。

石达开派兵连夜展开强攻,都被王应元部打退,第二天一早,他亲自上阵督军,猛攻松林河数次,王应元率领彝族兵勇拼死抵抗,石达开也未能前进一步。

6月3日半夜过后,大雨停歇,夜色昏暗,石达开派先锋贾维杨带领五百精锐连夜偷渡,被王应元察觉,他立即率兵抵达,半小时不到,贾维杨带领的将士们人船皆覆,全部壮烈牺牲。

在石达开率兵猛攻松林河的那天夜里,岭承恩带领彝族兵勇偷袭占领了紫打地东南方向的马鞍山,断掉了石达开的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路被断,粮食也快吃完了,石达开只能下令杀马充饥,最后马也没了,只能采摘野菜、桑叶、草根充饥,尽管饥饿难耐,但太平军将士们仍斗志高昂、激战不断,石达开感慨悲歌,在绝壁上写道:“大军乏食乞谁籴?纵死峨江定不降。”

6月9日晚,王应元、岭承恩、杨应刚、王松林等部同时朝紫打地大营发动围攻,大渡河对岸的唐友耕部也隔岸发动炮击,石达开率部拼死抵抗,双方展开激烈搏杀,然而四周都是敌人,再加上炮火猛烈,石达开的部队损失非常大,等到天快亮时,他手中只剩下6000余人了。

趁天还没有亮,石达开率领部队朝东面突围,且战且退,行走了二十多里,部队伤亡惨重,到6月10日拂晓时,石达开率部突围到大渡河另一支流老鸦漩河西岸的利济堡,由于水流湍急,无法渡河,石达开只能收拾残部暂且宿营。

这天晚上夜色昏暗、四野无声,只能听见伤兵的哀嚎与激荡的水声,石达开心中如刀绞一般难受,他和部将们商议最后的出路,在石达开看来,自己身为主将难辞其咎,这些将士们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如今落得这般结果,不是自己投河一死就能消除罪过的,为今之计只有以自己的性命来保全部众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达开从保全部众的责任感出发,他给四川总督骆秉章写了一封信,提出以自己一人死来赦免他的部众的要求,这是石达开在绝望之时所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了。

遣散部下后,他回到了后帐中与家人诀别,早在几天前,他的一些妻子都已经投河自尽了,在突围的这几天,其他几个妻子也抱着孩子跳进了老鸦漩河中。

石达开派了自己的两名心腹卫士保护刘王娘和刚刚出生的儿子石定基突围而出,以图日后为自己报仇,自己身边只留下一个五岁的儿子石定忠。

6月11日,清军追杀过来,石达开奋力冲杀往东南方向的凉桥而去,前方有清军阻拦,后面又是王应元部的追兵,进退无路之际,石达开想学项羽那般自刎江边,清军参将杨应刚见状连忙喝止了王应元的进攻,说已经奉命准许石达开归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部众性命,石达开不得不放下武器,将自己写给骆秉章的信交给杨应刚,杨应刚迎接石达开前往洗马姑场清军大营中,他假意奉承,又在大营中举办宴席欢迎石达开及部署将士,以此欺骗他们。

6月13日,北岸的唐友耕率领部队赶来,胁迫石达开和部署前往大树堡,16日,唐友耕下令将石达开、石定忠、曾仕和等人押送过大渡河,准备前往成都。

石达开彻底被骗了,清军将领先是将留在大树堡的太平军将士进行甄别,对新参加的以及老弱等全部遣散,只剩下了两千多名精锐将士。

6月19日深夜,清军将领下令开始屠杀,石达开留下的部众大多遭了毒手,就算有侥幸逃脱的,也被在外围堵截的彝族兵截杀后抛入大渡河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5日,石达开被押送到成都,他见到骆秉章后怒目而视、不肯屈膝,坐在一个蒲团上大声怒斥清朝统治者不得民心,叙说起自己起义的光辉壮举,随后石达开被下令处死,时年33岁。

后人为了纪念石达开,在石棉县建立了很多建筑物,此外在老鸦漩河的岸边上,还有解放后修建的翼王亭等。

在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畔紫打地的72年后,1935年5月,毛主席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也来到了大渡河畔的安顺场。

那是1935年5月中旬,当时为了北上抗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数万人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在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带领下,抢渡金沙江后来到了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也进入到了这个险境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72年前一样,都是五月进入该地区,都是同样的行军路线,都是同样的围追堵截,都是差不多相同的军队数量,也是同样的渡口,一切都是如此的巧合,这让蒋介石不禁喜出望外,说要在此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进入安顺场后,选择好了抢渡大渡河的指挥所,准备从这里渡河。

在进入该地区后,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及时开展政治思想和宣传群众等工作,他们向战士们说明了安顺场是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地方”,与当地百姓秋毫无犯,深得百姓们的爱戴。

此外,红一方面军政治部还在安顺场及其附近地区贴了很多标语,这些标语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和当地彝族、汉族等广大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做好强渡大渡河的一切准备后,1935年5月25日,红一方面军的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一团不顾渡口水势险恶和对岸敌军的堵截,在刘伯承、聂荣臻的指挥下,开始了渡河战斗。

红军在占领安顺场后仅夺得了一条渡船,船老大帅士高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摆渡,红一团二连的勇士们在机枪的掩护下,从上午9点发起强渡,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搏杀,终于冲破了对岸敌军的火力封锁到达对岸,为部队前进打开了第一条通道。

刘伯承立即将这条喜讯上报给了毛主席,26日上午,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人抵达安顺场,听取了刘伯承与聂荣臻的汇报,研究了如何使全军安全渡过大渡河的问题,布置了新的任务。

当时,第一师还在持续渡河,但大渡河水流湍急,经过几次尝试,想要架设浮桥不太现实,再加上当地群众的船只大多被敌人破坏,想要将几万人马全部运输到对岸最起码要一个月的时间,但国民党薛岳部穷追不舍,预警于26日抵达了西昌以西的礼州,还抽调了二十四军第七师师长刘元璋部三分之二的兵力,一起从南向北追击,离红军只有几天的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蒋介石还电令四川军阀杨森担任大渡河守备指挥,杨森接到命令后也从川南兵分两路前往大渡河准备堵截,形势非常危急,如果红一方面军不能尽快进入川西北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很可能会被敌人两面夹击。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知道如果拖长了渡河时间,红军很可能会被各个击破,此时此刻,他想到了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这位当年几乎生擒曾国藩,使得清军闻风丧胆的人物,为何会在这里全军覆没呢?他需要立即了解当年的情况才能对后续的行动做出判断。

毛主席从当年人口中得知有一名83岁的清朝秀才宋大顺对这段历史很熟悉,虽然已经半夜时分,但毛主席却没有丝毫睡意,他让警卫员提着灯笼,前往宋大顺家拜访。

来到宋大顺家,只见家门前贴着一副早已褪色的大红对联:他年斗室攻经史,今日堂前诲后生。

毛主席轻轻地念完后,敲了敲房门,宋大顺立即将毛主席迎进去就坐,毛主席开门见山地问道:“老先生,你知道石达开是怎样兵败将亡饮恨峨江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秀才记忆犹新地回忆着石达开失阵落马的情况,回答说:“朝西走松林河千壑溪水,往东退陡坝子百仞高山。”

毛主席接着询问:“那南北方向的情况呢?”

“向北进唐总兵虎踞铜河(大渡河),欲南撤黑彝儿礌木蔽天。”

随后毛主席又向老人询问了很多石达开失败的细节,并询问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这才告别了老人,和警卫员一起回到了指挥驻地。

毛主席反复思索和分析了导致石达开悲剧结局的各种因素,将其作为前车之鉴,于27日凌晨召集中央军委领导人开会,在会上,毛主席坚定地说道:“七十二年前翼王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全面地分析了敌情,改变了全军从安顺场渡河的原计划。决定兵分两路,夹河北进,红一师为右路纵队,从安顺场渡河后,由刘伯承与聂荣臻指挥,沿东岸北上,策应左路纵队夺桥任务。

其余红军由毛主席、朱德等人率领,沿西岸北上,担任左路纵队先锋的是红一方面军红二师第四团,军委指示第四团要在三天之内夺取离安顺场320里的泸定桥,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让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天堑。

5月27日,红一师渡河完毕,左路纵队先锋团第四团也朝泸定桥奔袭,正在此时,敌情又发生了变化,蒋介石为了堵截红军,亲自飞到成都调兵遣将,28日,中央军委决定提前发动,命令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第四团提前一天夺取泸定桥。

此时第四团已经行进了一天时间,才走了120里,为了完成任务,全团急行军,在29日凌晨6点终于走完了剩下的240里,赶到了泸定桥西岸,下午四点,飞夺泸定桥总攻开始,靠着不屈的意志,终于占领了泸定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天,红一方面军主力抵达,用时一天全军渡过了大渡河天险,接着乘胜挺进,于6月中旬翻过了夹金山,抵达懋功与四方面军会师。

大渡河畔的安顺场是石达开饮恨终生的地方,但却成了毛主席率领红军夺取胜利的起点,他在吸取石达开失败的教训后,以大无畏的精神指挥部队飞夺泸定桥,为红军的胜利打开了一条康庄大道。

1983年5月25日,在强渡大渡河48周年之际,由邓公亲自题写碑文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在安顺场落成揭幕,碑体上的浮雕生动地展现了红一方面军一师二团的勇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强渡大渡河的激战场面。

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中,有很多老一辈革命家题的词,刘伯承写道:“安顺场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北渡未成而最后失败之处。四川军阀曾扬言红军将重蹈覆辙于此。而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它强渡了这一天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同志的题词是:“红一团强渡大渡河成功,粉碎了蒋介石妄图要红军作第二个石达开的迷梦,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让我们以红军的革命精神,为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而奋斗。”

乱石嵯峨,波浪滚滚,奔腾不息的大渡河是历史的见证,159年前,它见证了石达开的失败,87年前,它见证了毛主席运筹帷幄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时刻,毛主席作出了英明决策,使得红军强渡大渡河成为举世惊叹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