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1月1日,是难得的假期,亦是新年第一个欢喜佳节——“元旦”。

“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元旦一词,为中国“土产”,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古时,“元”谓之“首”,“旦”谓之“日”,元旦两字结合,引申为“新年开始第一天”。因此,“元旦”又可称为“三元”,岁之元、月之元,以及时之元,也就是现在常讲的“正月初一”。

虽然古人所指“元旦”与今日不同,但人们对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期盼却亘古不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岁华虽摇落,却依然有暮暮朝朝的循环。

当流年东去,时光周而复始,再回到新年之初时,过往也皆成序章,只留下对来年的所愿、所想、和所盼。

有人感叹岁月匆匆,一年的忙碌终于结束;有人祈盼万象更新,期待新一年的福运悄然来临。对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而言,元旦既可称为一个圆满结束,也象征着一个崭新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除了辞旧、迎新,今时今日我们心心念念的“节日仪式感”,其实在古代也是必不可少的。虽不同于现在潮流时尚的全民跨年晚会,但古人的庆祝活动也很是新奇有趣,甚至比当代更多一丝文化韵味。

“元旦”节在古人眼中,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不论贵贱、不论雅俗,人人都得以欢度佳节,暂忘生活困顿,享受当下的人间烟火。

接下来,不如就随东家一起穿越到古代,看看先人们热闹的过节仪式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 扑

“关扑”是一种盛行于宋朝民间的博彩游戏,起初只有遇到元旦这类国家节假日才被允许开放,随其风气越来越盛,到南宋时期甚至成为了街市上天天都有的活动。关扑重在一个“赌”字,赌数学概率中的偶然性,也赌自身运气。

它的游戏规则很简单,顾客只需掏出一点钱来作为和商贩的赌注,然后通过掷铜板来决定胜负。关扑用来掷的铜板数量从一个到几个不等,而判断胜负的方式则是以掷出铜板出现的背面数量来决定。在进行关扑之前,顾客会和商贩讲好规则,然后进行游戏。若顾客有幸赢了便可以拿走约定商品;若是输了,那他用来作为赌注的钱就是商贩的了。

玩法简单明了,铜板一掷,胜负即分。这种只需要运气,不需要技巧,又充满刺激性的游戏曾让宋人趋之若鹜,无论男女都忍不住对其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吟诗作赋、贺年卡

对文人墨客来说,不管过哪个节,吟诗作赋是必做之事,尤其在元旦这样的年度大节日,更当要用诗篇佳作来表达心中的欢喜之情和美好祝愿。

但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却没有同诗人那般的诗情才赋,他们也琢磨出了更适合自己的拜福仪式——“贺年卡”。

贺年卡从明朝天顺年间开始流行,用二寸宽、三寸长的笺纸,在上面印制出美丽精巧的梅花图案,并工工整整地写上姓名和地址。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年卡,赠予亲朋好友,既可以恭贺新年之喜,又可以送上一片温暖的美好情愫。古人的这一传统习俗,也是如今我们所用贺卡的前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宫廷“跨年趴”

不止民间,宫廷的元旦节过得更是热闹非凡,光一顿通宵大筵便要持续10多个小时,不过大筵的“重头戏”不在吃喝,而在歌舞表演。

虽然没有我们当代的跨年类节目人员排场大,但那时的宫廷“歌舞趴”也已称得上不同凡响。

除了美轮美奂的歌舞节目,还会安排语言类的滑稽节目,相扑、角抵等竞技节目,以及鱼龙漫衍、走绳、藏人等各种杂技魔术。节目品类之多,丝毫不逊色于今人的跨年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将至,虽然不能重回历史,体验一番古代的意趣生活,但我们仍旧可以效仿古人,约上三两好友,备上美酒美食,举杯畅饮~

爱文化,上东家。